第三批,17个!

文摘   2024-12-09 17:26   江苏  


地名是地理信息标志

也积淀着城市的文脉基因

近期

昆山市第三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公布

张浦镇共有17个地名入选





小编带你一起

聊地名、识张浦


大直港北起吴淞江,南至南塘江,全长5.3千米,是昆山市区及昆北各乡镇通往西南各乡镇主要航道。碧波荡漾的河面,倒映着两岸葱郁的树木,仿佛一幅静谧的水乡画卷,轻轻铺展出江南的温柔。晨曦初照,河面上泛起层层细腻的金光;傍晚时分,则是另一番宁静祥和。大直港,不仅是一道旖旎的风景线,更是张浦悠久历史与文化发展的见证者,诉说着岁月静好的故事。





南吉山村位于张浦镇区东南部,东隔汤灯巷与千灯镇相望,南连尚明甸村,因境域内南吉山自然村而得名。这里道路宽阔,房屋有序,稻田随风摇曳,勾勒出一派动人的田园风光,散发着独特的乡村魅力。南吉山村风土人情独特,端午节时,村民们用芦叶包裹形如小脚的粽子,俗称“小脚粽”;腊月时节,还有自酿“常州甜白酒”的习俗,展现了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





吴加村位于张浦镇东部,取原吴家村、增加村各一字组合命名。现今的吴加村,是一幅绚烂多彩的田园风光图。2017年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后,原本“散乱污”的地块重新恢复生机与活力,栽种上向日葵等观赏性植物。夏日时节,向日葵花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黄色的花朵如同笑脸般绽放,洋溢着温暖与希望。





姜里位于张浦镇南部姜杭村境域内,古名“薑里”,俗称“姜里墩”,地名最早可追溯到明弘治年间地方行政组织的记录。据史料记载,姜里曾是姜太公避纣之处,后唐时姜辄以功封扶阳郡王,葬于太公墩下,此墩因此改名为姜王墩。姜里历史悠久,考古发掘显示,姜里地底下堆积着丰富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具有重要考古价值。姜里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地,还是道教圣地。村落山水相依,构成太极阴阳图案,潭水静如镜,两潭相接处有“响铃桥”,酷似道教法器宝葫芦。村落格局“村环水,水绕村”,素有“太极水村”之美誉。





万寿桥位于张浦镇中心处大直社区境域内,建于清乾隆年间,存至今日,现为昆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古石桥造型精细俊美,南北两副桥联尤为精妙。南联云:“遥锁玉山浮半璧,近连淞水架双虹”;北联云:“水绕新塘苔绿细,波迴旧苑浪花香”,将吴淞秀水勾画得惟妙惟肖,也揭示了张浦境域内水上双虹争辉的佳境。这座将近400岁的古桥一直静静驻守在此,成了人们寻找历史地名踪迹的厚重坐标。




人依地栖,名以存志,土地有了名字,便是其生命的开始。历史长河滚滚,地名见证了张浦的地理变迁、历史沧桑和文明发展,也形成了独具淞南特色的张浦地名文化。张浦镇将继续致力于地名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宣传,深化地名文化挖掘,让“老地名”在新时代焕发文化新活力。



供稿:张浦镇社会事业办公室

编辑:俞赟渊

审核:徐建军

源启张浦
昆山市张浦镇人民政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