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太短暂,世间很多事情无法遂心;一个人太孤独,难以独立完成惊天壮举。自古及今,无数文人墨客胸怀大志,他们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深知时势造英雄,更懂得独木难支,所以便非常珍惜纯真的友情。
近代一位才子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他目睹过旧时代的衰败腐朽,也领略到新社会的蒸蒸日上。他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历经过千辛万苦,又是百折不挠。有一年的岁暮,这位年轻的诗人与朋友相互酬答,写下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篇,下面一起欣赏:
次韵和陈巢南岁暮感怀之作
近代 • 柳亚子
匈奴未灭敢言家,揽镜犹言鬓未华。
赤县无人存正朔,青衫有泪哭琵琶。
入山我愿群麋鹿,蹈海君应访斗槎。
留得岁寒松柏在,任他世网乱如麻。
柳亚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近代诗人,他出生于诗书礼仪之家,自幼喜欢读书和思考,长大后受到父亲的影响,支持维新运动,后来又和一些志同道合人士一起创办了文学团体。
陈庆林,号巢南,后来因为喜欢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名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于是便改名为陈去病,以此表达自己驱除鞑虏的决心。柳亚子与其交往密切,彼此经常诗文酬答。
诗的大意是:敌寇未灭,休言家事。对镜细看,两鬓还没花白,依然应该为国效力。九州大地烽火不断,却无人能够改天换地;我穿着青衫,琵琶声响,热泪千行。
我愿意隐居在山林里,与麋鹿为伍,过着万事不关心的生活;你却应该在大海上劈波斩浪,并积极勇敢地在探寻。我要像松柏一样无畏严寒,任凭尘世间风云变幻。
首句出自唐代李昂《从军行》中的“匈奴未灭不言家”,柳亚子将“不”改成“敢”,表达出一种为国献身的壮志豪情,他称赞陈巢南效仿霍去病,不顾个人安危,愿意舍身为国。
“揽镜犹言鬓未华”,次句既有时光飞逝的感慨,又彰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遗憾。柳亚子早年为了推翻满清统治日夜奔走,后来又为新政权的建立呕心沥血,更得到了世人的赞赏和崇敬。
颔联抒写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赤县”即华夏大地,“正朔”本指帝王颁发的历法,此处引申为推翻封建统治,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政权。诗人为了实现这一梦想,经常殚精竭虑,辗转不寐。
“青衫”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此处暗指诗人失意的心情。由于难觅知己,也看不到指路的灯塔,诗人深感人微言轻,更为自己无力扭转乾坤而伤感,只能默默地伤心落泪。
柳亚子一时间感到极其迷茫,于是便打算隐居林泉,“入山我愿群麋鹿”,这一句委婉地传达出诗人无奈而又痛苦的心境。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他觉得人世间若是只有自己独自清醒,那就只能与那些没有心机的麋鹿聚集成群。
“蹈海君应访斗槎”,这一句鼓励朋友奋勇前进。其实柳亚子还比陈去病小13岁,他反而为对方加油鼓劲,彼此之间可谓忘年交,也体现出柳亚子对陈去病的一番深情。一个“蹈”字,也描写了一种赴汤蹈火的勇气和决心。
结尾展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留得岁寒松柏在,任他世网乱如麻。”松柏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诗人自比松柏,表达出自己矢志不渝地追求着崇高目标,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不管道路多么曲折,他始终认定方向、一步一步地探寻着光明和希望。
柳亚子岁暮题诗,开篇就显得慷慨激昂,最后两句更展现出超凡气度。诗人在前行的道路上遭遇了很多困难,虽然也曾迷惘和彷徨,甚至一度还有点消沉,不过他依然不改青松本色,并坚定地相信,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心中的梦想。全文跌宕起伏,气势豪迈,读之令人热血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