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妓到锦江饭店的老板,董竹君经历了什么?
1900年,董竹君诞生在上海的一个贫民窟里,她的父亲是拉黄包车的车夫,母亲找了一份粗活,夫妻二人拼命赚钱,却始终无法让女儿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
后来,厄运降落在董竹君的家里。13岁那年,董竹君的父亲一朝病倒,拉黄包车的活计就这样黄了,仅靠着母亲一人的工资,根本养不活一家三口,终于,他们连房租都交不上了,眼看着他们要流落街头。
为了不让女儿和自己过苦日子,董竹君的父亲只能将女儿暂时抵押给高级妓院,以此获得300元的救命钱,当时他们约定的抵押年限是两年,董竹君只卖唱不卖身,也就是传说中的清倌,当时,董竹君的艺名是“杨兰春”。
刚进入青楼时,董竹君的脸上每天都愁云惨淡,但是,她的天赋实在是好,老天爷赏的美貌和嗓子,再加上她的努力,很快,她就成为堂子里的头牌艺伎,前来捧场的客人也越来越多,然而,每次董竹君出来表演节目,都是直接坐在那,脸上没有一丁点的笑意,大家干脆给她取了一个“冷西施”的外号。
董竹君红了以后,堂子里为她配备了专门伺候她的佣人,董竹君称呼这位中年女子为“孟阿姨”,这位孟阿姨和董竹君相处后,非常喜欢这位平易近人的姑娘,所以在打理她的日常起居上更加的用心。
眼看着董竹君就要到接客的年纪,孟阿姨比董竹君还要着急,毕竟,像董竹君这样的摇钱树,即便到了抵押日期,老板也绝对不会轻易放手,对方会用尽一切手段将董竹君留在妓院,毕竟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孟阿姨舍不得董竹君落入火坑,所以将自己的经验全部都传授给她,董竹君也因此意识到,她必须在接客之前将自己嫁出去,于是,她开始有意识的在客人当中挑选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
此人很快出现,他就是四川省副都督夏之时,董竹君在见到夏之时,不受控制的心动,而夏之时也拜倒在董竹君的石榴裙下。
当时,夏之时想要将董竹君赎出去,然而,生性刚烈的董竹君却不愿意让他这么做,因为这会让她看轻自己,夏之时明白董竹君的意思,在佩服之外,也尊重她的选择。
没过多久,袁世凯就用3万大洋悬赏夏之时的人头,得知这一消息后,1914年的一个深夜,董竹君抛弃一切,设计从堂子里逃出来,和夏之时汇合。
董竹君名气不小,当革命党人知道夏之时要和她成婚时,大肆反对,不过,两周后,两人照旧举行婚礼,这一年,夏之时27岁,董竹君15岁。
几天后,董竹君和丈夫踏上了去日本的游轮。
两人在日本生活了6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董竹君为丈夫生下一个孩子,与此同时,她还学习文化知识充实自己。
然而,董竹君没想到,那个救自己出深渊的男人,竟然会将她推进更深的苦难中。
回到国内后,董竹君成为人人艳羡的四川省都督夫人,然而,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夏之时突然被解除军权,此后,夏之时就变得意志消沉,完全没了往日意气风发的模样,而是沉迷在搓麻将和抽鸦片之中。
对于丈夫的改变,董竹君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仍旧忍让了下来,她希望丈夫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同样的,在她看来,当年将自己拉出火坑的人不至于变得面目全非,她不知道的是,正是她的忍让,才让夏之时愈发的过分。
董竹君和夏之时成婚后,接连为他生下四个女儿,这让重男轻女的夏之时非常不满,让董竹君生气的是,他不允许四个女儿读书。不仅如此,他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掏出枪威胁她,就连董竹君的父母都被他无端侮辱。一桩桩一件件都让董竹君意识到,她牺牲自我苦苦维系的婚姻根本不值得。
于是,在经过认真的考量后,董竹君决定离开丈夫,离开当天,她将自己的四个女儿带走,儿子因为年纪太小,只能将他留在老家。董竹君孤注一掷来到了上海。
初入上海,董竹君过上了艰难的生活,为了生计,她只能出入典当行。在董竹君最为艰难的时候,一位素昧平生的四川文人李先生慕名拜访,在看到董竹君过着和过去天差地别的生活后,感慨万千,慷慨的拿出2000元。对此,董竹君并没有接受,因为她不认识对方。李先生坦言,不要误会,他没有别的意思,这笔钱算他借给董竹君的,如今她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更不用说革命了,她不是做过生意吗?这就当她的启动资金吧。
当时董竹君已经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在和几位进步人士商量后,大家一致认为这笔钱能帮董竹君渡过难关,还对党的工作大有裨益,董竹君这才收下这笔钱。
后来,董竹君加倍偿还了这笔钱,而这些钱也成为了锦江饭店的启动资金。
起初,董竹君也没想好自己该做什么,毕竟这是她唯一一次翻身的机会。
其实,早在四川的时候,她就曾金山过,1930年,董竹君按照地下党的指示,一边经商,一边为党做一些工作,经过比较,董竹君决定开一家饭店。
1935年3月15日,“锦江川菜馆”正式开业,开业第一天就爆火,之后,更是迅速红遍上海滩。
当然,这背后和董竹君的努力分不开,以董竹君多年的经验,她意识到上乘的质量和一流的服务是吸引客人的根本。
因此,在开业的前两个礼拜,董竹君就日日出入拍卖厅和旧货店,将既便宜又合用的器具准备好,对于服务员,她更是经过严格的培训,除此之外,餐厅的每一个角落,摆放的每一样东西都必须百分百干净。除此之外,董竹君还亲力亲为,和工作人员一块倒痰盂和换台布,每天最早来到饭店的人就是董竹君。
董竹君的一举一动赢得了员工的喜爱和敬佩,大家干活更加的卖力。董竹君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还注重培养店里的骨干。董竹君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连按时吃饭都做不到,虽然锦江饭店越来越红火,饭店的规模不断扩大,可董竹君却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
达则兼济天下,董竹君在赚到钱后,资助了进步刊物《妇女知识》和《救亡日报》等,除此之外,锦江饭店还出资筹办了印刷厂和进出口公司......
1951年,董竹君将自己耗费心血创办的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两块招牌和自己全部资产(当时约十五万美元)献给国家。
1997年12月,98岁的董竹君闭上了双眼,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