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靖武功与南宋命运看《射雕英雄传》情节逻辑缺陷

文摘   2025-01-31 12:55   湖南  

从郭靖武功与南宋命运看《射雕英雄传》情节逻辑缺陷

金庸小说中的硬核逻辑缺陷:郭靖为什么不杀死蒙古将军,终结战争?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巨著《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无疑是一位极具魅力的核心人物。他从蒙古大漠的质朴少年,成长为武功高强、心怀天下的 “北侠”,其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当我们深入审视故事的情节逻辑时,会发现一个难以忽视的矛盾点,即郭靖武功已达天下第一,却未能凭借一己之力阻止南宋的灭亡,这一设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在小说的设定中,郭靖的武功在后期可谓登峰造极。他集 “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左右互搏” 等绝世武功于一身,在华山论剑中与东邪、北丐等顶尖高手打成平手,足以证明其武功处于天下顶尖水平。从常理推断,拥有如此高强武功的郭靖,似乎具备了改变战争局势的能力。若他能潜入蒙古军队,将敌军将领一一斩杀,蒙古军队必然会因失去指挥而陷入混乱,那么,南宋军队在学了岳飞兵法与绝世武功的郭靖的统帅下理应就能避免灭亡的命运。

但小说中,南宋最终还是走向了覆灭。这一结局与郭靖的武功设定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使得故事在情节逻辑上出现了漏洞。当然,有人会说,从军事角度来看,古代战争中将领固然重要,但军队的组织架构和作战体系并非完全依赖于将领个人。蒙古军队历经多年征战,拥有完善的指挥体系和成熟的作战策略,即便失去部分高级将领,其基层的军事组织依然能够维持一定的战斗力。然而,小说中对于蒙古军队这种稳固的军事架构缺乏足够的描述和铺垫,使得郭靖未能以武功改变战局这一情节显得突兀,读者难以从逻辑上理解为何他的绝世武功在战争面前如此无力。

从人物塑造角度而言,郭靖的人设是一位心怀天下、不惜牺牲一切保卫国家和百姓的英雄。如果他明明有能力以武功改变战争走向却未成功,这不仅削弱了人物的英雄形象,也让读者对其行为动机产生疑惑。在小说中,郭靖多次展现出为了襄阳百姓奋勇杀敌的决心和勇气,但对于为何不利用自己的绝世武功直取敌军将领性命,书中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使得郭靖的人物形象在这一关键情节上出现了逻辑断裂,难以让读者完全认同其行为的合理性。

此外,这一情节设定也对小说的主题表达产生了一定影响。《射雕英雄传》的主题之一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郭靖作为这一主题的践行者,本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和百姓。但由于未能阻止南宋灭亡这一情节,使得主题的传达在力度上大打折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小说所宣扬的侠义精神产生质疑,认为在绝对的历史大势面前,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即便如郭靖这般武功高强、心怀大义的英雄也无法改变结局,从而削弱了小说主题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有人还会说,郭靖是忠实老家的人,蒙古军队的统帅都是他昔日的安答,郭靖不忍心这样做,可惜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上,进攻襄阳的人并非郭靖的安答,而是蒙古大将阿术,或者是南宋降将刘整,正是这个刘整向忽必烈提出 “欲灭南宋,先取襄阳” 的战略,并帮助蒙古训练水军,为攻打襄阳出谋划策,郭靖难道杀一个刘整都做不到?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一个超人,却为了所谓的江湖道义,放过要灭亡自己国家的敌人?

假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有一个武林高手,会“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左右互搏”,并且轻功无人能及,他跑到日本,杀死日本天皇,并非难事的话,他会因为江湖道义不去做吗?杀死一人而改变历史进程的事,在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荆轲刺秦王之所以千古闻名,不就是因为,如果秦王真被刺杀而亡,那么,中国的历史一定会被改变。

公元200年,孙策刺杀身亡事件,导致三国变成了曹刘孙,而不是袁刘曹,改变了历史走向;

公元815年,唐朝宰相武元衡刺杀事件,最终让唐帝国亡于藩镇割据;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遇刺事件,他的死使得中国通过民主法治途径限制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希望破灭,袁世凯此后更加肆无忌惮地推行独裁统治,中国陷入了更加动荡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公元前 44 年 3 月 15 日,凯撒大帝被刺事件标志着罗马共和制的终结和帝国时代的开始;1865 年 4 月 14 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遇刺事件,使得美国奴隶100年后,1965年才彻底消失;1914 年 6 月 28 日,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历史进程。

如果郭靖杀死了忽必烈,并且他完全可以做到,那么,中国的历史,甚至历史的进程都可能改变。

这就是金庸笔下的武侠江湖最大的漏洞,将武侠的武功吹捧到了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结果对真正的历史进程却毫无用处。

这其实与金庸的格局与眼光有密切关系,他当年可以强烈反对中国制造原子弹的,并且猛烈抨击过大陆的政策,原因是他家在运动中被涉及了,并且并没有冤枉他家。微博大V张捷曾经透露过金庸祖在在清朝当官时干过的不少祸国殃民的事,而张捷的祖上才是真正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祖上并不是。

来,看看金庸在武侠小说中塞了多少私货吧。

襄阳守卫战中,守将吕文德被金庸安排成了是郭靖强迫留在那儿守卫的,历史真实是什么呢?吕文德是抗蒙名将,转战淮西、荆襄、四川多地达30余年,数次击败蒙军,并参与了钓鱼城之战历史上击毙蒙哥的战役,因战功官至宁武军节度使、卫国公。襄阳能守那么久,跟一个被蒙古人喂大郭靖毫无关系。

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居然是契丹人,是英雄,是光明磊落的大侠,如果不是他阻止了耶律洪基南侵,南宋早灭亡了,而整个中原武林呢?狭隘,窝里斗,争强好胜,乔峰还大义凛然地攻击汉武帝,大金庸小说中,汉不如夷。

射雕英雄传中一开始,就将韩侂胄说成是金人的走狗,与秦桧估拜把兄弟,而历史真相是什么呢?韩侂胄是主战派,历史上的开禧北伐就是他推动的,给岳飞追封为鄂王,贬秦桧为谬丑也是他所为,最终被投降派所刺杀。

最荒谬的是倚天屠龙记,把民族英雄朱元璋写成了一个阴险小人,如果不是张无忌不喜欢功名,根本没朱元璋什么事儿,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人,就不用我来说朱元璋到底是个什么人了吧?

金庸如此丧心病狂地攻击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汉人反抗蒙元的斗争不值得,最终革命果实落到了小人手里。而明朝得国不正,日后亡于满清也算顺理成章。为什么?因为金庸祖上就是满清的包衣奴才。

碧血剑就更离谱了,袁崇焕这个内讧内行,外战外行的将军,本来杀了也就杀了,知道是谁给他平反的吗?不是明朝人,是满清酋长乾隆给平反的,乾隆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意思就是说,你们汉人好不容易出了个大英雄,竟然被皇帝给千刀万剐了,这样的国家不该亡吗?这样的昏君不该死吗?那些打着反清复明旗号,为崇祯皇帝戴孝的反清人士,这下没有精神寄托了吧?金庸的这部【碧血剑】也完全继承了乾隆的逻辑,捧袁崇焕,黑崇祯帝。

碧血剑要干的事就是让袁崇焕的儿子袁承志跳出来,继续内讧,不顾强敌压境,积极组织各方势力把明朝搞乱,然后,远走海外。为什么?包衣呀。

鹿鼎记更是将汉族子民写成了韦小宝,完全一幅流氓混子不学无术的模样,跪在地上,吹捧康熙为鸟生鱼汤,求得了荣华富贵,一如金庸家族。

历史上真正的康熙是个什么人?乾隆是个什么人?康熙自己努力学习西洋的先进科技,但是他绝不允许汉人,那怕一个汉人学习这些,并且终期满清一朝,将4万万汉人变成了愚昧、无知、一盘散沙的群体,仅100万人读书识字,明朝随处可见的私塾,在满清是没有的,私塾本是民间随意可办,在满清变成了官方审批,凡是不经审批的私塾,一律斩首,几百年下来,中国就变成了那副模样。

但在金庸笔下,满清是绝对正确,绝对清明,是世无前列的好王朝。这就是包衣奴才的人格。

难怪李敖说金庸算什么大侠?他发达之后,只做自了汉,有什么家国大义?他其实就是君子剑。





请看:二手房交易流程大曝光

推荐:

知识付费类IP是如何打造成功的?

60种视频号变现形式+28种视频号直播变现方式合集


创业超级个体
人工智能发烧友,技术专家,营销专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