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我,找到了初中曾想过自杀的自己 | 自我/亲子关系

文摘   2024-09-24 21:20   北京  

「开章明义」

今晨的例行锻炼时和毽友们聊到,现在中学生抑郁焦虑、动不动想自杀。
我们这群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纷纷感叹,
咋这么矫情?我们小时候咋没这么多想法?

我突然想起点什么,调侃道:
我前段时间看到自己的初中日记,
居然也有一段时间琢磨怎么自杀呢。

即使当时被称为学霸的我,也是愤世嫉俗的。
有图有真相,这就是青春期,谁也逃不过。



「除了自杀,我在初中还在琢磨什么」


这篇日记,我完全不记得,更别说细节。
但可以看出,我不满父母只关心我的成绩,不爽父母没给我买新鞋。
青春期的我,只关注自己的需求,精神和物质。
我需要父母关心我,而不是我考了多少分;
我需要父母满足我,除了吃饱也要穿的好;

而我呢?有关心过他们么?
我上下翻看日记,里面有我对父母吵架的不满,还有母亲偷看我信件的不忿。
我当时只能看到我认知内的,比如委屈的母亲、大打出手的父亲、侵犯隐私的家长。
我没有看到,母亲每天5点起床给我做早午饭,为省两元钱而自学给自行车补胎。

父母从没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有为他们想过。
这两句,是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的。
我亦然如此。

我这个中年人,慢慢回忆起了当时初中的心思。
我一度在闲暇之余,琢磨怎么自杀能舒服些。
但跳河怕憋、跳楼怕丑、吃药怕苦、撞车怕疼。
想了一溜够,觉得好麻烦,还是别自杀了吧。

那时的我,虽然觉得活得好累,过的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既然打算继续活着,就也慢慢琢磨自己以后想要怎么活。

因为厌恶父母吵架,会怨恨男人、不和男同学说话、笃定不打算结婚。
因为看过小圈子的百态,会告诉自己不要做哪类人,并给自己立下准则要坦诚善良、要正直勇敢、要自食其力、要自带小太阳。

这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直到我接触到了更多的样本,特别是幸福和睦的家庭。
我的未来远景越发清晰,我想成为像谁一样的人,我想过像谁那样的生活,我想结婚且有自己的家,我想让我的孩子有更多的选择。
我有了目标。

这个目标在我高中时就有了,但慢慢清晰是在工作以后。
现在回看,我在12岁到22岁完成了心理上的自我同一性。
当我成为母亲,身在心理学领域,我才明白:
这就是每个人必然经历的青春期。

只要有了目标,实现是早晚的事,是自己的事。



「青春期,多去认识你认为更好的人」


上周去看望一对70岁的老两口,
一位被返聘做教育顾问、干劲十足,
一位在家总控加持、自得其乐。

饭桌上老两口各有吐槽、幽默、包容,又各有自己认知领域的长板来得瑟。晚辈的我们,听得是天马行空、满眼欢乐。
而我心里在想,这就是老伴儿吧。
老来为伴,感恩彼此身心灵的同频共振。

👴老两口问我,孩子没一起来呀?她午饭怎么吃呀?
👩我说,早上赖床,自己要去吃个韩国烧烤,单程地铁一小时呢。
👴老两口笑道,青春期的孩子得放养、顺着来哈哈。
👩我搭话,是呀,她有时喜欢自己出去玩,带着手机手表,人能找到,安全就好。

老两口应该并不知道,
我有个原则,只要认准的事就会全力认真做,结果不必纠结;
我有个信念,只要找到三观一致的人并全力经营,就会家庭和睦;
这两点,影响了我的一生。
这两点,是我在高中时从他们身上学到的。

现在的我,过上了自己曾经想要的岁月静好。
而这对老两口,我是怎么认识的呢?
那是母亲的坚持,让我有机会看到不同的世界。
这也是农村母亲的伟大之处,她在尽全力让我多些自己的选择。
比起给我买双新鞋的这种物质需求,认知上的升级才是受益终生。

也许这是每年我带女儿四处走走的初衷吧。
我给不了女儿那么丰厚的物质条件,但我尽力让她了解到不同人的不同认知和生活。
她在慢慢长大后,可以自己决定想成为的人、想过的生活,然后去努力、去拼搏。



「青春期的孩子,会按照我们的期望长大么」

答案是不可能的。
他们只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期望长大。
我们,也是变成了自己青春期时想成为的人。
如果你不信,可以去翻翻自己曾经的日记。

面对咱青春期的孩子,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见识不同人、做不同事的机会,就可以了。
为啥是见识不同的人,而不是优秀的人?
那是因为咱认为优秀的,未必在孩子那里好使。
只有入了孩子的眼,才能有影响。

如何入孩子的眼?
需要两个步骤,一是见到很多,二是自主选择。
若没有世态炎凉各种人事的好坏兼多,
若没有孩子思考后的选择,
就都是过眼云烟,在心底起不了波澜。

如何让孩子思考后选择好的?
需要两个步骤,一是分析探讨,二是身体力行
若没有辩证性只选择没对错的争吵,
若没有家长潜移默化的打样儿,
就都是言行不一的双标,反而容易急功近利。

发现没,“卷谁不如卷自己”的路子,又回来了。
想让孩子
成为什么人,先让自己变成那个样。
想让孩子
以后如何生活,先让自己好好过。
想让孩子
如何对待我们,先让自己这么对孩子。
同样,这适用于伴侣,身边人本就是“孩子”。

也许这也是原生家庭的轮回吧。
不是幸福家庭会传承而是幸福家庭的孩子在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如何经营。
不是不幸家庭在重复而是不幸家庭的孩子需要刻意自学的摸石头过河,若没有见过幸福,怎么会做。

朋友们,不管是为了谁,
让我们
在家庭中多制造些快乐吧,什么时刻都好,多说话就行;
若困难,
多让孩子走出家门与人交流吧,什么活动都行,跟团游也挺好的;
若困难,
多让孩子读书吧,什么书都可以,种类越多越好,慢慢转向文史哲。



「碎碎念」

前天,嘟姐去地坛书市,收了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回来的路上就看。
这本书,在东欧巴尔干之行的一个高三小姑娘也推荐过,我并没有读过。

今天我拿起来,不知不觉看了两小时。
发现这书太适合青春期的孩子思考人生了。
- 比如他说到,母亲任由残疾后的他出去晃,再默默的各种找他,并做好了承担最坏后果的准备。
- 比如他说到,用重新设定完美人生来思考这辈子的苦难,心态会不一样。
- 比如他说到,用精彩的过程来代替结果,这样就会感恩每日老天的馈赠。


我发现,这本书也适合中年人来思考自己。
感谢嘟姐让我看到了《我与地坛》。

前两天我和梁先生说,嘟姐现在又丝滑一些,虽然她还是会把脱下来的袜子丢到书桌下吧。

我俩对袜子乱丢这事儿,从不能忍、到现在的客观调侃、不再指责。
这也是对家庭合睦的期望、包容、用心经营。
接受孩子,并身体力行,孩子自会选择。

愿我们一起,享受孩子只此一次的青春期吧。

每周三公益咨询预约中~

❤点赞、再看、关注我呗❤
家有一女青春期| 爱好旅行写游记| 阅读思考伴成

身心成长 | 正向情绪价值    夫妻共赢逻辑    鸡娃撞上青春期    
              中年女人的拧巴 
走过的路 |  新疆    西藏    云南    山西    陕西    河南    三亚
               四川    重庆    张家界    北京    草原   东欧巴尔干
读过的书 | 罗翔《圆圈正义》    《驾驭你的青春期》    

伟娓道来ing
心理咨询、事业规划、旅游攻略。 幸福生活、高效工作、诗和远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