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⑤ | 新形势下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需综合施策

企业   2024-11-25 15:40   云南  

新形势下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需综合施策

观点




在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化应用的进程中,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能够促进新一代技术的开发和创新,使经济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创新—新技术应用—技能提升”的正向循环


陈建伟 刘鑫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不仅有助于持续提升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还能为产业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一是产业工人队伍规模稳定扩大。产业工人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和建筑业。近年来,我国宏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产业工人队伍规模稳定扩大。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地区制造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的份额从2018年的18.88%上升到2022年的20.53%。

二是产业工人队伍素质显著提升。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是发展实体经济和实现制造强国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实施技能提升行动等措施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每年上千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外国家每年安排大量财政补贴用于技能培训,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素养。

三是产业工人队伍的成长环境持续优化。在政府政策保障下,我国已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工会和社会各方协同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为产业工人发展和成才创造了良好环境。以岗位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完善,打通了产业工人在企业内部和跨企业流动的职业发展通道。全社会形成了尊重技能、崇尚创造和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产业工人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得到了强大的制度支撑。

当前,随着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正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相应地需要产业工人完成技能置换、重组与创新,以更好适配人工智能时代的生产工作。

从理论上看,产业工人的技能要与经济中的通行技术相适配,因为技术进步与技能积累之间呈现鲜明的动态互补关系,这是工业革命以来产业变革和产业工人队伍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历史经验表明,在新技术由企业引入生产过程的初期阶段,企业采用技术的效果有限,因为产业工人尚缺乏适配新技术的技能储备来扩大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产业工人队伍适配型技能储备的提升,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来开发新产品和优化生产流程,技术和技能之间的互补性开始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工人素质不断提升,企业进一步投资下一代技术研发和开拓新市场的激励越来越强。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不仅能够配合企业更有效利用现有技术,还能参与到新一代技术的开发和创新环节中,使经济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创新—新技术应用—技能提升”的正向循环。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推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通行的产业发展新阶段,产业工人的技能与智能机器协同分不开。由于不同工作场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嵌入程度不同,那些大量重复性、规则明确和标准化程度高的工作任务将由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完成,相应地原有岗位的工人要重新配置到新的岗位。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原有人力条件无法整合的生产环节和生产流程将实现复杂场景下的任务整合,相应的,不同岗位的产业工人也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多任务整合工作。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新产品和新服务得以开发出来并催生出了新的产业和市场,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需求随之产生。总之,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进程中,产业工人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前景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

新形势下构建起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兼备的产业工人技能体系非常关键。通用型技能是指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间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技能,例如学习、沟通、合作等方面的技能。专用技能则是与特定行业特定岗位密切相关的技能,例如计算机编程技能、智能机器人操作技能等数字化技能,通常需要通过专业性较强的培训和实践才能获得。通用技能有助于产业工人更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工作场景转变,提高职业生涯灵活性,专用技能则有助于提升产业工人在具体岗位上的竞争力,两者紧密结合才能确保产业工人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增强宏观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是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重要前提,因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才能真正发挥产业工人技能的社会价值。要坚持就业优先,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纳入宏观政策目标体系。财政政策要将财政支出重点向有利于产业工人就业的领域倾斜,尤其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吸纳产业工人就业比重大的行业部门。要将产业工人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置于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产业政策落地执行的优先位置。应优先选择能够创造更多产业工人就业的产业和项目,重点支持吸纳就业规模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建立健全跨地区、跨行业和跨系统的技能学习交流机制是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关键环节,因为产业工人的跨行业重新配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趋势。现代技术更新速度加快,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产业链延伸日益复杂,客观要求产业工人具备跨学科、跨行业和跨领域的知识技能储备。要建立跨地区、跨行业和跨系统的学习交流机制,必须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地区之间建立技能培训合作机制;鼓励跨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组织开展广泛性的行业技能竞赛和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跨行业的技术共享和技术协同创新;搭建一个全覆盖的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系统性在线课程和知识问答等数字化服务,增强产业工人学习的系统性。

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完善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的有力保障,因为提高产业工人的劳动收入是工人积极自主开展职业学习的激励源泉。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能够让产业工人切实感受到有技能含量的劳动得到社会认可,从而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通过提高劳动收入增强产业工人的经济能力,从而实现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有助于更高效地提升产业工人人力资本投资和主动学习技能的意愿。

原载于《工人日报》(2024年11月25日 07版)



联系我们

编       辑:张宝瑞
初       审:孙得桂
终       审:史   圆
微信号:jcgh8011271




地址: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总工会(青少年活动中心旁

电话:0877-8011271



玉溪市江川区总工会
玉溪市江川区总工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