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共读第10天(11月13日)
富兰克林的美德1
在蒲隆译本《富兰克林自传》第二部中,我们得以窥见本杰明·富兰克林如何通过不懈的自我反省与美德追求,塑造了一个时代巨人的光辉形象。
一、富兰克林制定美德计划的初衷,
源于他对个人品德修养和人生成功的深刻认识。
1、追求个人品德的完美
富兰克林特别重视美好的人生品质,他认为修身养性是人生快乐、事业成功的基础和保障。他深知,一个人的品德不仅影响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还决定着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此,他渴望通过制定美德计划,系统地培养自己的品德,实现个人品德的完美。
2、克服自身缺点与恶习
富兰克林意识到,人都有天性和习惯上的缺点,这些缺点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成为阻碍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障碍。他希望通过美德计划,逐步打破自己的坏习惯,培养起一系列有益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美德。同时,他也认识到,习惯往往强于理智,因此需要通过持续的自律和反省,才能确保美德计划的有效实施。
3、实现人生目标与价值
富兰克林深知,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与其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是紧密相连的。他渴望通过培养美德,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更高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目标包括事业上的成功、家庭生活的幸福、社会地位的提升等。
4、影响与激励他人
富兰克林还希望通过自己的美德计划,影响和激励身边的人。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不仅关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还能对周围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展示自己的美德和自律精神,他可以激励他人也积极追求品德的完善和自我提升。
基于以上初衷,富兰克林制定了详细的美德计划,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行为准则。
这十三条美德包括:节制、沉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平静、贞洁和谦逊。
这些美德不仅涵盖了个人品德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富兰克林对于社会交往、职业发展和精神生活的全面思考。
通过践行这些美德,富兰克林开启了自己的个人成长之旅。
他意识到,美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通过持续的自我反省与实践来不断完善的。
因此,他制定了严格的自我检查制度,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审视,确保自己在各个方面都符合美德的要求。
这种自律与坚持,使富兰克林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二、“美德”与中国传统古文化的关系
用一个表进行对比富兰克林的美德和《大学》《论语》《中庸》中的道德修养标准: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论语》中,孔子通过教诲弟子,强调了美德在个人修养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孔子认为,“仁”是人性中最本质、最美好的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石。他强调,只有做到仁爱、宽容、尊重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礼”则是孔子思想中另一个重要的美德。孔子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规范与准则。他强调,只有遵守礼仪、尊重传统、注重形象,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
“孝”作为儒家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之一,也被孔子高度重视。他认为,“孝”是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爱家人,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
“忠”则是孔子思想中对于国家忠诚与责任感的体现。他强调,只有做到忠诚于国家、忠于职守、勇于担当,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论语》中的这些美德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个人品德修养与社会治理的深刻洞察。他强调美德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
三、曾国藩的美德初探
在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个人品德,成为了后世敬仰的楷模。他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曾国藩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深刻洞察。
曾国藩深知,个人的成长与家庭的和谐、国家的繁荣息息相关。因此,他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将“诚”、“勤”、“俭”等美德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日课十二条”,与富兰克林的13条美德相对应。
曾国藩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日常行为,通过自我反省与批判,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
这种自律与坚持,使曾国藩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成为了晚清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曾国藩的“诚”体现在他的言行一致、忠诚守信上。他深知,诚信是立身之本,只有做到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勤”则是曾国藩在事业上的成功秘诀。他深知,勤奋是成功的基石,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因此,他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保持着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断追求卓越。
“俭”则是曾国藩在生活上的美德体现。他深知,节俭是持家之道,只有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才能保持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因此,他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节俭朴素的态度,以身作则,为家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四、《原则》的现代视角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提出了关于个人成长与组织文化中的美德建设观点。他认为,美德是个人与组织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个人成长方面,瑞·达利欧强调了自律、诚信、勤奋和谦逊等美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这些美德是个人成长的基础和动力源泉。
只有做到自律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
只有做到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做到勤奋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只有做到谦逊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和持续的学习能力。
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瑞·达利欧强调了团队合作、创新精神和追求卓越等美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这些美德是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建立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只有保持创新精神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挑战;
只有追求卓越才能不断提升组织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将传统美德融入个人与组织的价值观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借鉴富兰克林、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自律与美德追求以及《论语》中的智慧与《原则》的现代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美德在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这些美德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扪心一问:
在深入了解了富兰克林、曾国藩的美德追求,以及《论语》中的美德基础和《原则》中的现代美德观点后,请各位读书会成员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在你个人的成长与生活中,你认为哪一种美德对你而言最为重要?为什么?
你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美德的?
未来,你打算如何进一步加强这一美德的修炼,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