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内蒙古”专场发布会

政务   2024-11-14 22:39   内蒙古  

11月1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着力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内蒙古”专场。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林草局、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

问题一:面对建设美丽内蒙古的新形势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还将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采取哪些举措?

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赵世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出了一批重要改革政策,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制定印发自治区《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张全要素生态环境管理底图,一套三类分区环境管控单元和一份多层级、多维度准入清单,科学指导开发保护建设活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将排污单位生产运营期间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全部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建立水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会商和预警督办工作机制,推进问题及早发现、尽快解决。会同自治区农牧厅、住建厅印发《农村牧区环境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暨常态化摸排调研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区农村牧区环境排查整治行动。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提高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推动全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下一步,全区生态环境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把全要素全方位治理的格局、生态经济体系、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机制“三个立起来”的要求,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领域各项改革任务。

一是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修订《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好“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要求。强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完善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修订督察工作实施办法,充分发挥督察利剑作用。

二是健全生态环境法规标准体系。依靠制度和法治来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修订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辐射、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生态地面监测质量控制、规模化奶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地方标准。编制《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规划纲要》,构建长期目标与短期任务相结合、全域推进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建设路径。

三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度机制,以更高标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积极探索环境影响评价、总量控制、自行监测、生态环境统计等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路径,推动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积极建设试点示范,编制实施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国家城市噪声地图应用和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等试点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问题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这是基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重大部署。请问下一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开展哪些工作?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何杰:

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双碳”目标为引领,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管理,创新建立能耗预算管理制度和节能审查能耗强度标杆值政策,下放节能审查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率先实施以源网荷储、园区绿色供电为代表的六类新能源市场化模式,以改革的思维和方式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可以说内蒙古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绿色已成为内蒙古发展鲜明底色。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处理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科学把握和扎实推进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我们将建立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持续用足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促进用能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比如,今年我们已争取环资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超长期特别国债8.72亿元,支持39个项目建设,较2023年的3.18亿元提高了5.54亿元。同时我们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成熟一批、申报一批”的原则,积极向国家报送明年备选项目,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实现了应报尽报。

第二,我们将健全完善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体制机制,一是探索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到2025年,建立健全地区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制度和管理机制。在地区碳考核上,“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按照国家要求实施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就是要以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指标为重点,纳入能源结构、能耗强度、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系统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领域绿色转型等指标,建立体现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全过程的评价考核体系。二是深化包头、鄂尔多斯、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的同时,在全区范围内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盟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通过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试点任务、谋划绿色低碳先进示范工程等重点项目、创新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探索不同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基础的盟市、园区碳达峰路径,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样板。

第三,我们将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主要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支持呼伦贝尔、兴安盟、赤峰等地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要求,积极争取三个地区纳入第二批国家试点范围。采取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方式支持他们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牧业、林下经济、林业碳汇等,着力打通“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与“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另外,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建设碳资产综合管理平台,有序开发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ER(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VCS(国际核证减排)等碳资产,对全区碳资产进行系统管理、高效配置,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拓宽林草湿碳汇变现路径,将生态系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问题三: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生态之依。请问结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建设美丽内蒙古,自然资源厅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赵大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自然资源厅制定印发《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内蒙古建设的通知》,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等6个方面提出48条具体措施。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规划编制实施全过程,为推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奠定基础。落实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推动沿黄区域高质量发展。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合理优化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空间布局。落实“三区三线”管控,严守自治区1.7050亿亩耕地红线,探索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实施路径,确保“十四五”期间不突破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线。《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于2023年12月18日获得国务院批复。除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外,其余盟市及所辖旗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均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

二是坚持节约集约,守好资源安全底线。按照“项目清单+基础指标+奖励指标+存量指标”模式,完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管理方式。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持续推进各类开发区内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100%供应,实行多元化供地,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价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积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探索低效用地再利用。

三是坚持治理为要,统筹生态保护修复。积极争取国家山水工程和国家示范工程项目,全面助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落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高质量开展3个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国能集团在蒙矿山及周边10公里治理项目实施,确保“十四五”期间修复治理100平方公里,力争“十五五”期间实现清零目标。压实各级责任,推动符合绿色矿山入库条件的持证在产大中型矿山应入尽入。

四是坚持国之大者,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有序推动盐碱地等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力争2025年全区新增耕地4万亩。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确保完成“十四五”期间国家下达的13种战略性矿产找矿任务。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切实提高矿产资源收益。持续做好“保供”煤矿用地保障和批后监管。

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法治制度体系。加快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条例》、《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保护条例》等配套条例制定修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深化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编工作。开展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扩大自然资源有偿使用范围。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为建设美丽内蒙古提供有力的自然资源保障。


问题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国家重大战略。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完善“三北”工程六期、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机制。请您谈谈,内蒙古在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中,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

自治区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肇晟:
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了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总动员令。内蒙古闻令而动、听令而行,坚定自觉当主攻、打头阵。2023年,全区完成防沙治沙950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51%;今年已完成防沙治沙1954万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13%,跑出了防沙治沙的“加速度”。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7个方面的机制创新:
一是在组织领导上抓创新。指导各地将“三北”工程建设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构建区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治沙的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到2030年,全区完成可治理沙化土地林草植被建设9704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的治理率达到68.48%。
二是在工程融合上抓创新。把“三北”工程建设与新能源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深入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健全完善联合体内部运行机制,统筹新能源开发与沙化土地治理,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建一片、成一片、交一片。到2030年,通过一体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1151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1.19亿千瓦。
三是在多元投入上抓创新。探索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配套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1+N”多元投入机制,在用好用足国家项目资金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一体化工程、设立防沙治沙基金、成立基金会、动员央企参与、开展公益治沙等方式进行筹措防沙治沙资金,预计到2030年自筹资金可达到500亿元以上。
四是在治理模式上抓创新。全面落实《关于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合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意见》及实施细则,探索推广“以工代赈”、“先建后补”、“先招后补”、“以路治沙”等模式,进一步明确农牧民参与防沙治沙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健全完善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奏响防沙治沙“大合唱”。
五是在联防联治上抓创新。着力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开展蒙冀联防联治、甘蒙联防联治和毛乌素沙地跨省区联防联治的基础上,近期我们还将与宁夏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以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为重点,打造蒙宁联防联治示范样板。
六是在要素保障上抓创新。深入落实科技“突围”工程,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15个防沙治沙科技创新攻关项目,为“三北”工程科技赋能。加大科技治沙、机械治沙力度,提高治沙效率。鼓励各地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适度超前储备林草种苗、沙障材料等物资,全力保障“三北”工程建设用种用苗用材需求。
七是在巩固成果上抓创新。坚持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来抓。下大力气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制定出台全区解决草原过牧工作方案,成立草原巡查监管大队,扎实开展边境干旱牧区整建制禁牧试点,到2030年全区所有旗县草畜平衡指数稳定在10%以下。重塑林草行政执法体系,授权森林公安机关继续行使林草行政处罚权,推动市县乡三级分别设立林草行政执法机构,加快恢复一批基层林草工作站,打通林草资源管护“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和典型案件曝光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行为,全力守护好来之不易的生态建设成果。


问题五: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指出“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细化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举措”,请问自治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在落实“四水四定”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 生效友:
为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将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我们根据国家下达的用水总量管控指标,建立起覆盖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用水管控指标体系,并分水源、分行业细化分解到基本用水户,明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建立起了水资源刚性约束的“红线”。我们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超过区域用水总量管控指标以及水效、水耗不达标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取水许可。下一步,水利厅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增强市场思维和精算意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改革:
一是研究制定落实“四水四定”改革举措。在以水定城方面,我们提出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在城市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状况,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供水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以水定地方面,我们提出要依据水资源可利用量来确定土地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式,比如,在农业生产中,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确定灌溉面积和灌溉方式,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在以水定人方面,我们提出要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人口规模,合理规划人口发展,引导人口向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流动,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用水需求;在以水定产方面,我们提出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和规模,实现产业结构与水资源禀赋相协调、产业布局与水资源配置相适应、产业规模与供水能力相匹配。推动节水科技创新,全面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四水四定”还包括以水定绿,我们提出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制定绿化方案,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统筹推进水源涵养、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湿地修复。
二是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聚焦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大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能力,具体来说为“3个5”:在农业节水方面,把握针对性、专业性、精准性,加快完善农业节水行业管理制度政策,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灌溉制度、用水计量监测、农业水价、节水市场、节水技术及服务等五项制度体系。在工业节水方面,加快完善工业节水行业管理制度政策,包括建立健全定额管理、精准计量、循环利用、用水权交易、节水产业发展等五项制度体系。在城镇节水方面,把握引领性、约束性、激励性,完善城镇节水社会管理制度政策,包括建立健全水预算管理、水价水税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再生水利用、节水型社会管理等五项制度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三是在全社会深入宣传《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全体公民了解我区水情状况,树立节水观念;掌握节水方法,养成节水习惯;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
水利部门将切实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增强改革的一致性,在问题中找思路,在市场里找办法,从小事具体事改起,坚持改革与改错误、改机制、改布局、改作风统筹推进,完善、细化改革举措,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为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

来源:内蒙古发展改革委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长按图中二维码关注我们



                           

内蒙古生态环境
发布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基本制度;公布全区环境保护法规和规章制度;公开全区环境执法监管、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减排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环保资金安排、环境科技宣教、数据统计和生态文明等其他需公开的环境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