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隆区“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

政务   2024-11-27 10:38   重庆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武隆区“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1月14日       

(此件公开发布)

武隆区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强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提升小微湿地生态价值,切实增强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和获得感,推动我区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根据《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小微湿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通知〔2024〕2343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全面保护修复小微湿地和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强化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以“小微湿地+”示范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小微湿地+”建设发展,实行多点培育,提升综合效益,加快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标杆,努力建设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到2025年,全面摸清全区小微湿地资源现状,制定小微湿地保护利用规范,开展“小微湿地+”示范点认定工作,全区认定不少于1个“小而精、特而美”的“小微湿地+”示范点。到2027年,“小微湿地+”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全区“小微湿地+”示范点建设数量不少于3个。持续巩固“小微湿地+”保护建设成果,小微湿地空间保护利用格局基本稳定,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在助推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绿色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小微湿地现状调查及规划。

1. 开展调查摸底。开展小微湿地类型、面积、地理位置、范围、海拔等空间分布信息调查,摸清小微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受威胁因子等状况,建立小微湿地信息数据库。〔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2. 开展评估规划。综合考虑周边民众需求、民俗文化等因素,对小微湿地资源进行分析评估,分类施策。在全面摸清并分析评估小微湿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科学开展小微湿地规划,因地制宜选择或创新“小微湿地+”建设模式,促进全区“小微湿地+”建设有序发展。〔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二)开展“小微湿地+”保护建设。

3. 开展“小微湿地+生态保育”建设。加强对有重要生态价值、类型独特的小微湿地的保护保育,强化和维护小微湿地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等功能。对具有珍稀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功能和承担候鸟迁飞通道功能的小微湿地,采取就地保护及繁育珍稀濒危特有生物物种等生态保育措施,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组织和调控能力,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生物多样性。〔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4. 实施“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坚持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创新生态治理模式,采取水体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措施,对受破坏或生态功能退化的小微湿地进行修复重建,营造良好的自然生境,增强小微湿地生态功能发挥。〔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三)推进“小微湿地+”融合发展。

5. 推广“小微湿地+生态产业”融合模式。加强小微湿地建设与生态产业结合,开展湿地生态种养殖示范点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水生蔬菜、鱼、虾等绿色种养产业,以及有机稻藕、稻蔬、稻鱼、稻鳅等生态共生型种养殖,扩大生态产业业态数量,提升湿地生态产品品质,助力乡村绿色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各乡镇(街道)〕

6. 推广“小微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切实加强小微湿地环境治理,优化生态景观,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大力发展生态采摘、农家乐、渔家乐、湿地农耕文化沉浸式体验等项目,开发湿地旅游产品,推进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区林业局,各乡镇(街道)〕

7. 推广“小微湿地+生态康养”建设模式。根据小微湿地及周边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条件,结合社会公众康养需求,科学改造利用闲置房舍、古旧村落、工业遗址、废弃校舍等闲置设施,营造优美清新、宜居宜乐的生活环境,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康养胜地。开设自然教育课程,向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内容丰富的生态文化产品,传播湿地生态知识和保护理念,引导社会公众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区林业局,各乡镇(街道)〕

8. 探索“小微湿地+森林可持续经营”实践模式。在小微湿地周边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实行乔灌草结合,采取林分改造、森林抚育、优化树种草种花种结构与小微湿地营建有机结合等措施,提升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形成林湿一体化生态格局。结合森林防火需求,在保证小微湿地生态功能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将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小微湿地适当区域纳入应急消防取水点,发挥其蓄水功能,保障森林资源安全。〔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9. 推广“小微湿地+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模式。将小微湿地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持续推进城乡湿化绿化美化。利用小微湿地的拦截、消纳、降解污水等功能,因地制宜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建设,优化水生植物群落配置,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实施小微湿地水系连通、微地形改造等措施,建设小微湿地群,增加亲水空间,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生态环境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各乡镇(街道)〕

(四)推动“小微湿地+”能力提升。

10. 强化科技赋能。加强小微湿地数字化建设,在生态区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小微湿地设立监测站点,运用视频感知、远程监控、鸟类AI监测识别等技术手段,对水体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为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武隆区小微湿地科学研究示范基地,着力解决小微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科学合理利用等关键技术,推动小微湿地生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11. 加强交流合作。以小微湿地创新联盟推动成员单位聚焦小微湿地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立足互学、互助、共进,积极践行推广“小微湿地+”理念,不断拓展小微湿地发展道路。强化毗邻地区合作,交流互鉴“小微湿地+”建设经验,协同推进毗邻地区小微湿地共建共享。〔责任单位: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街道)〕

三、保障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完善武隆区湿地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合力,高效协同解决“小微湿地+”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属事责任,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积极争取国家及市级在湿地保护修复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开拓投融资渠道,促进“小微湿地+”建设发展。开展小微湿地建设成效评估,建立激励机制,对“小微湿地+”示范点予以补助。加大湿地保护宣传力度,以“世界湿地日”“重庆湿地保护宣传周”等主题宣传为契机,大力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营造湿地生态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 

附件:重庆小微湿地建设参考模式

附件

重庆小微湿地建设参考模式

序号

建设模式

主导功能

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

1

自然保育型小微湿地

以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导功能

以不对水质、水量、生境质量产生不利影响,不破坏小微湿地所在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基本要求

对仍然发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功能的小微湿地,应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地、减轻胁迫压力、就地保护及繁育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等生态保育措施,避免人为过度干扰,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自然保育型小微湿地可结合实际布设湿地监测系统。

2

生境恢复型小微湿地

以提供生物栖息地、丰富生物多样性为主导功能

以恢复重建包括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目标物种栖息地环境为主要目标

通过水系梳理、水岸修复、植被修复、底质修复等措施,对有重要湿地生物分布但湿地形态、功能已有不同程度受损的小微湿地进行恢复重建。根据主要动物类群的生存、繁衍和庇护需求,营建具有不同面积、不同水深和微地形变化的小微湿地,满足不同类群生物的栖息需求。同时应采取物理、生物或者人工去除等措施严防外来生物入侵。

3

水质净化型小微湿地

以污染物降解和消纳,水质净化等为主导功能

以净化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等提高水环境质量为主要目标

对不同污染类型及污染负荷的污废水,依据当地地形及水文条件,可通过生物沟、沉淀塘、生物净化塘、生物渗滤堰等措施,配置污染物富集能力、净化功能强的湿地植物,采用一体化污水净化装置与人工湿地耦合的方式,在功能和景观上做到湿地与社区、周边环境和谐,实现水质净化。湿地植物应考虑选择维护成本低、景观效果良好的乡土物种。

4

调蓄调节型小微湿地

以调蓄径流、补充水源、削峰滞洪等为主导功能

以满足对城乡地表径流的拦蓄、雨洪管理、地下水补给等需求为主要目标

通过对具有上下游连通条件的坑塘群做必要连通,对断头、封闭的汊湾进行疏通,对有污染风险的淤积水体进行清淤,构建雨水花园、暴雨储流湿地等小微湿地结构,完善小微湿地水文水系,形成高连通度的小微湿地网络,使暴雨及洪水得到缓冲、滞留及净化。

5

生物资源利用型小微湿地

以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为主导功能

以发展小微湿地循环农业、增加土地经济效益实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为主要目标

通过种植水生经济植物,养殖水生经济动物,开展湿地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活动,形成稻—鱼、稻—菜—鱼、桑基鱼塘等农林湿一体化的小微湿地共生模式,提供优质湿地生态产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将居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融为一体,提高居民收益。

6

景观营造型小微湿地

以优化人居环境,提供居民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导功能

以湿地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上发挥景观观赏功能为主要目标

充分考虑水系连通及廊道功能维护、岸线边坡异质性、湿地生物群落的科学设计,在充分彰显湿地主体功能的基础上,注重生态材料、湿地形态、构筑物布局等在形态、色彩、景观功能等方面的配置,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兼顾生态性、安全性、美观性等方面不同需求,形成完整优美的风景综合体。

7

多功能复合型小微湿地

实现上述两种及以上的主导功能

以充分发挥小微湿地的多种生态功能为目标

通过生态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措施恢复小微湿地、小微湿地群的各自主导功能,提高小微湿地间的水文连通性和生物连通性,发挥小微湿地群的综合生态功能。


文件下载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


武隆发布
武隆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公众号,权威发布、最新资讯、便民服务、形象展示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