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文摘
2024-11-11 17:30
河北
来源 | 现代国企研究
作者 | 童俊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国有企业一直是一个核心要素。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转型,从政府的全面控制到逐步引入市场竞争和机制。这一变革背景下,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经济改革初期,国有企业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承担了执行政策和实现社会目标的关键任务。同时,在重工业、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的深入,传统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暴露出多个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国有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国有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大幅增加,迫切需要转变管理模式以提高竞争力和效率。对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将国有企业从传统的行政型企业转变为市场型企业。主要措施包括剥离非核心业务、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等,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创新动力和提高经营效率,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转变成为改革的关键,逐步从直接管理企业转向更多关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资本管理,这一转变旨在让国有企业在更大的市场自由度下运作,同时确保国家对关键行业和资产的控制。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已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对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认为,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政策、管理、市场和文化等多个层面。从政策层面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已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升国有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改革措施。沈永建等指出,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制逐步放松,允许更多的市场机制介入,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灵活性和市场适应能力。竺乾威强调了政府角色从“企业家”向“监管者”的转变,这一转变对国有企业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此外,Jun Bai等人研究了薪酬调控政策对国有企业高管激励模式的影响,发现政策实施后,高薪高管的薪酬激励渠道被政治晋升替代。在管理模式方面,国有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一直是改革的核心议题。王栋和刘中艳等分别从战略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国有企业如何通过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Hongwei Liao等人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绩效差异的影响,发现企业绩效与最大私人股东的所有权份额正相关,国有股份则正向调节这一关系。这些研究表明,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的引入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李艳等分析了市场化改革如何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张冰石等在研究中指出,市场化不仅改变了国有企业的运营模式,还促进了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的优化。文化因素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黄秋娜的研究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国有企业管理和决策的影响,指出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些文化因素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Guangfan Sun等人探讨了文化包容性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显示文化因素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这些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多个方面,但大多集中在特定领域,系统性探讨政府从直接管理国有企业到管理资本的转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旨在探讨管理体制的转变,对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远影响。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历程中,政府一直是国有企业的主导者和管理者。这种管理模式在早期对于保证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履行社会职责是有效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这一模式开始显露出多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不仅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还影响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政府角色的转变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思路,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一)政府直接管理国有企业往往导致决策过程的行政化。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经营决策往往受到政府政策和行政指令的显著影响。这种行政化的决策过程不仅缺乏市场反应的灵活性,而且往往忽略了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传统管理模式因缺乏灵活性和市场导向,显著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企业为了适应政府指令和政策,可能会忽视市场变化,错失发展机遇,进而影响其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二)效率不高是政府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市场化激励机制。由于受到政府保护和资助,这些企业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和营运效率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不仅直接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限制了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还可能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效率低下,影响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效率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这需要政府在管理国有企业时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和机制。(三)政府管理模式下的国有企业往往面临创新不足的问题。在传统的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和内部激励机制,这限制了它们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创新能力不足可能使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落后于竞争对手。因此,激发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成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四)政企不分也是政府直接管理国有企业时需要面对的挑战。在政企不分的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往往高度依赖政府的意志和指令,缺乏市场化的决策机制和自主性。这种模式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可能导致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利益输送。政企不分的问题还涉及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这直接影响了公众对国有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实现政企分离,建立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决策机制,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公信力至关重要。(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当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以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后,政府对企业仅承担以投资某企业的资本额为限的有限责任,而企业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要求,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现代企业制度,政府不再管理企业的具体实务,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二)有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提高国有资本的收益。当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向管理资本方式转变后,就会切断原有企业连接政府的“脐带”,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负盈亏,而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关系到企业资本所有者利益,当企业经营不善而影响国有资本时,国家就可以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国有资本流动、转移和重组等方式,来使国有资本减少损失。同时,国有资本也可以通过资本流动来获取更高的利润,提高国有资本的收益。(三)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理会受国有资本数量的限制。而政府对国有企业实行向管理资本方式转变后,国有资本可以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资本的调控作用。(四)有利于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政府直接管理国有企业是按行政等级的方式来管理的,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资本就不可能与国有资本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就不可能成功。而政府向管理资本转变,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创造了条件,非公有制资本与国有资本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组合为新的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企业。(五)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资本的效能。政府从直接管理国有企业转变为管理国有资本,使国有资本能够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并通过市场评价贡献来衡量效率。这一转变帮助政府摆脱了直接管理企业的“两难处境”,并提高了管理国有资本的效能。(一)从实务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方向是将政府的管理重点从直接控制企业的日常运营转移到关注国有资本的效益和价值增长上。这种转变意味着政府将更加关注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和长期增值,而不是仅仅关注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这种以价值为导向的管理方式促进了国有企业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使其在面对市场变化时更加灵活和高效。政府的角色更多地体现在制定政策、监管市场和优化资本配置上,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运营决策。这种转变有助于释放企业的潜力,提升其整体价值,从而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做出更大贡献。(二)推动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国有资本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配置。这涉及在市场导向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调整国有资本的投资策略,确保资本投向能够有效支持关键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这种策略的实施要求政府对市场趋势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灵活的调整能力,以确保国有资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这不仅包括对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还涉及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布局,以推动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提升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又一核心方向是加强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包括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以及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众监督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更有效地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并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协调。此外,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更具竞争力。这种制度的建立也为吸引外部投资、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全面升级和长远发展。(四)激发创新动力和能力。国有企业改革还着重于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自主、开放的创新环境。这意味着国有企业需要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进行重大调整,引入更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管理策略,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是为企业创新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同时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国有企业可以增强其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务模式上的研发与实施能力,从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创新不仅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激发并加强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是实现国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策略之一。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政府全面控制到引入市场竞争的转型。这一变革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从直接管理企业向更多关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资本管理转变。在市场化深入的背景下,传统的政府直接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政府角色转变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作用。政府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具有多重意义,包括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提高收益、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以及提高政府管理资本的效能。提出改革的主要方向可以从实务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推动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激发创新动力和能力。
(作者为茅台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管理学博士,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