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白糖妈个人微信baitangma02,围观白糖一家的日常。防止失联~
过去一周,遇到了几个被孩子的“完美主义”折腾得痛苦不堪的家庭。
完美主义追求过程的完美无瑕,及结果的极致呈现,被视为是对他人或自己过于苛刻的要求。体现在日常,比如,有一个孩子录制3分钟的英语背诵视频,为了追求完美的发音,不允许自己卡顿,必须非常流畅、富有感情,他一共录了92遍才最终提交。 比如一个孩子已经进入年级前15了,他对自己很不满意,他认为不进入前3自己就是失败的。因此,夜以继日地学习,每天熬到凌晨。同时,他对身边的关系非常敏感,把所有人视为自己的对手,社交方面也遇到了很大的困扰。极端1常常和不合理信念中的“绝对化”联系在一起——
“必须”、“应该”、“一定”是他们的核心信念,没有其他选项。什么事都做不了。只在大脑中设想自己必须做到无限好,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觉得自己做不好,就永远不会开始。比如一个孩子不断评估我做这件事是否能让我成功,不断质疑意义,不断反刍思考,但在行动上就是无法迈出一步。他们会有一个想法:既然我无法保证自己能做好,我为什么要开始呢。
极端2常常和不合理信念中的“非黑即白”联系在一起——
要么完美做到1,要么躺着0,0.95也是不可以的。以上,极端1又常常会向极端2转变,即从永动机状态到罢工状态。
父母为孩子的“完美主义”着急,也可能责备,甚至愤怒:孩子的“完美主义”不是凭空形成的,是和环境持久交互的结果呈现,是孩子无意识中形成的一种保护策略——当我足够完美,无可挑剔,就不会被责备,被批评,被否定,被抛弃,这样我就可以被接纳,我就是足够安全的。因而,完美主义并不只是单纯地指向对事的极致追求,而是会上升到自我评价:虽然痛苦,但孩子紧紧抓住“完美主义”不放,对他是有意义的:1、当我不停地要求自己有完美表现(也可能是完美的想法),这至少让我有了一个方向感,我知道要向哪里去。相比于混沌一片,这对我是非常重要的。2、这个方向感,即使是让我紧张的,纠缠的,依然会让我获得了一些控制感。我感觉到能掌控一些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飘荡无依,这对我也是非常重要的。3、通过自我控制,自我(不断)要求,我能获得片刻的安全感。我能把命运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哪怕片刻,对我也是重要的。因此,如果你有一个“完美主义”的孩子,只是劝说他不要苛求完美,是没有用的。他的方向感、控制感、安全感,不会因为劝说就自然得到满足。责备式地劝说,愤怒地劝说,反而会“验证”他的判断,让他更加强化完美主义的行为——你看,我就说吧,我做不好,做不到,就会被指责吧,他们觉得我这样是错的,他们对我不满,我真的只有做到无限好才行。如果我们一直强调你不要完美主义,这样是不对的,是不行的,孩子会将之理解为不接纳,否定,这会加剧他内在的焦灼。完美主义不是谁的错,只是一种倾向。而这个倾向,恰恰反馈了孩子向好的动力。很多完美主义的孩子都有普遍的自我否定,自我攻击,我们需要将向好的美好的动力呈现给孩子。
完美主义的倾向,是一种选择。这也意味着,它是在众多的选择中,被选出的其中一个。潜台词是,我们是可以选择的,我们有选择的可能,也有其他的选项。这可能带来松弛。
以上,当我们可以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完美主义,有更多的包容,这可以降低孩子的恐惧。当我们可以接纳完美主义这样的不完美,这可以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降低羞耻和自我厌恶。然后,我们再谈如何降低完美主义的行为策略,比如切分小目标,提升赋能感等,才能真正事半功倍。我是白糖妈,今天的文章你喜欢吗?在文末右下角点个「在看」,或者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育儿之旅,我们一路同行。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青春期手册”创始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和你们面对面聊育儿
也会分享我和小白糖的亲子时光
期待你的关注+点赞哦
最近微信又开始改版啦,大家要找到白糖妈可能会更加不容易。育儿路上相伴这么长时间,为了我们不走散,大家可以添加白糖妈的个人微信baitangma02,并按照下图的方式,把【白糖妈妈一起玩】公众号设置为星标或置顶,这样就能增加我们相遇的概率啦!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进入白糖妈妈亲选商城
点个「在看」
育儿之旅,我们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