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转”成关键堵点卡点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全方位、全链条融合创新,充分发挥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有利于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在接受“工业互联网世界”&《通信产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正由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演进,企业“不愿转”问题初步解决,但大部分企业仍面临转型需求不明确、转型路径不清晰、转型解决方案不成熟等问题,“不会转”成为关键堵点卡点。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系统化战略规划能力。部分企业对规划转型方向、平衡转型投入产出等问题缺乏科学、系统、高效的方法论指导,转型试错成本较高。
二是缺乏转型全局洞察能力。多数企业无法准确提出转型痛点需求和改进方向,不能有效定位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等关键要素,导致资源浪费、效果不佳。
三是缺乏差异化推进路径指引。仍存在较为广泛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化转型需求难以满足,容易出现生搬硬套、急于求成等问题。
四是未能形成完整的转型服务能力。数字化解决方案数量不足,转型服务商能力参差不齐,多渠道转型服务能力和创新资源相互割裂,尚未形成合力。
《指南》发布恰逢其时
敖立认为,《指南》的发布恰逢其时,聚焦企业转型面临的转型需求不明确、转型路径不清晰、转型解决方案不成熟等问题,以企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以解决企业痛点难点问题为目标、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导向、以场景数字化为切入点,引导企业系统提升数字化水平。
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引导企业提升系统谋划能力,分步组织推进数字化转型。遵循“规划-实施-评估-优化”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法,制定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持续迭代优化,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
二是引导企业找准转型切入点,以场景为牵引逐步开展转型。聚焦研发设计云端协同、生产过程智能转型、运维服务模式创新、经营管理流程优化、供应链弹性和韧性、跨场景集成优化等6方面,明确企业转型方向和目标,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
三是引导企业明晰转型定位,确定差异化转型路径。因“企”制宜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结合自身特点,明确转型重点,实施个性化转型策略。
四是健全企业转型保障体系,畅通资源要素循环。加强技术、资金、服务、人才等支持力度,健全要素市场支撑体系,引导转型资源向制造业企业集聚,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聚焦场景 分类施策
敖立指出,场景是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切入口,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可以解构为解决一个个场景化问题,实现以场景转型之“和”形成从企业到行业整体转型之“解”。
在敖立看来,《指南》突出场景,并将场景划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区分了跨环节协同,同时围绕场景转型所需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将场景数字化实施要素分为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等4类要素,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要素在具体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与相互关系。最终形成重点行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和要素清单,助力政产学研各界联合攻坚场景数字化转型关键难点。
敖立建议,下一步,需继续以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场景、分类施策,系统推进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规模普及,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场景复制推广。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重点领域提炼共性场景,明确场景推进路径和建设目标,促进普及应用。
二是构建不同类型企业差异化推进路径。立足大中小企业基础能力和个性化转型需求,提出差异化的转型实施路径,分类施策提升转型成效。
三是完善技术产品服务支撑。培育标准化、低成本、可复用的解决方案,建设服务商资源池,打造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
四是发挥数据要素价值驱动作用。鼓励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语料库,推动重点行业数据流通利用。
五是加大金融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数字化转型领域人才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来源:工业互联网世界
校 审 | 凌 霄、 珊 珊
编 辑 | 侯 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