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远海运重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集团“一二三四”工作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发展,中远海运重工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经营接单量及研发投入均创历史新高,谱写了中远海运重工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顺应新趋势 产品结构全面优化
中远海运重工紧密围绕市场需求,秉持“数量充足、质量合格、节奏均衡、风险可控”的接单原则,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产品质量,抢抓机遇,市场营销成效持续显现。
中远海运重工顺应航运业“绿色、低碳、智能”发展趋势,以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和服务为基石,稳扎稳打做好经营接单工作,聚焦绿色转型,在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及特种船的订单承接方向均实现了新突破,签署多艘新能源、绿色低碳智能型船舶订单,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船舶建造业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承接63艘船舶订单,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甲醇双燃料矿砂船、油船、气体船等多个船型。其中,高端、绿色、智能型船舶占年度订单的67%,比例不断提升,充分展现了该公司在船舶建造领域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修理改装全面拓展,中远海运重工积极拓展高附加值业务,承接脱硫塔加装、节能减排、新能源改装、LNG/LPG修理以及豪华邮轮修理等项目,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海工业务做精做强,中远海运重工紧抓市场热点,签订穿梭油轮和高端风电安装船系列订单,巩固细分市场领先地位。
同时,开启FSO EPC建造的先例,拓宽海工业务范围。此外,中远海运重工还积极拓展新客户,承接了高端海工支持船项目,为海工业务增添新增长点。
配套业务转型升级,中远海运重工积极推进新能源业务转型,在甲醇系统、船载碳捕集系统、低温安全阀、LNG船薄膜型泄漏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实质进展,部分产品已成功获得订单,为配套业务注入新活力。
提高美誉度 生产质效显著提升
中远海运重工深耕精益管理,生产质效不断提高。船舶建造方面,交付67艘船舶,项目按期交付率和主要节点按时实现率保持100%,展现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南北川崎交付东方海外12艘24k TEU集装箱船项目,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交付14k TEU集装箱船、700TEU纯电动集装箱首制船,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交付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舟山中远海运重工交付63.6k BC散货船和154k穿梭油轮,广东中远海运重工交付首个半潜式抗风浪养殖平台“格盛1号”,进一步提升了该公司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影响力。
海工业务方面,启东中远海运海工交付首艘NG20000型风电安装船,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完成VLCC雄鹰轮改装FPSO、交付国内首例MOSS球型罐LNGC改装FSRU,展示了中远海运重工在海工领域的专业实力和创新能力。修理改装业务保持高效生产节奏和优质服务水平,2024年度完工船舶1275艘,多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修理改装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配套业务方面,南通重工装备获国内首张氨燃料罐工厂认可证书及船用产品证书,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海盾”品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南京船配实现从零件到部件转型,中兴海陆获得全球首张无人机检测证书,丰昌船务开拓PV阀、阻火器和专业设备检测服务新业务,大连迪施/上海市一万度力完成新能源主机活塞和缸盖焊接的MAN认证等为公司的配套业务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发展方向。在产品研发设计领域,中远海运重工在新能源船型的研发与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该公司成功获得了210k甲醇/氨双预留散货船、氨燃料VLCC的船型AIP证书,并完成了11万吨级甲醇双燃料油轮的基本设计。同时,5万方氨运输船也获得了船型AIP认可,2万方LNG双燃料CO2运输船的线型开发和基本设计工作也顺利完成。此外,中远海运重工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154k穿梭油轮进行了优化升级,并开发了450TEU近海航行电动集装箱船、2600吨电推加油船等新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在新能源改装方面,中远海运重工完成了集运20000TEU、13800TEU集装箱船的甲醇双燃料改装技术交底,签订了SEASPAN 10000 TEU集装箱船项目合同,并在LNG双燃料改装和轴发改装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在配套产品开发上,南通远洋配套/威海重工科技完成了甲醇供给系统的部分设计,开展了供给系统与BOG管理研究,完成氨燃料C型罐罐体基本结构图、有限元分析等设计工作,并积极开展了碳捕集系统方案研究。为了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中远海运重工组建了黄震院士工作运行办公室,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专家技术引领作用。同时,该公司积极参与共建船海新能源及动力装备工程中心及联合创新中心,参加中国内燃机学会氨发动机创新联合体,联合研发甲醇双燃料主机及甲醇双燃料动力船舶配套装备系统。在平台申报方面,重工设计研究院申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威海重工科技、南通远洋配套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中远海运重工积极推进科研立项工作。该公司申报了多项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攻关任务,并获批了集团“十四五”第三批科研项目。同时,中远海运重工还立项了多项重工级科研项目,并有多个项目顺利通过了结题验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科技创新成果方面,公司的多项技术成果在重要产业“百大工程”专项、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以及集团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南通中远海运川崎的“2.4万箱级节能环保智能集装箱船研制及应用”获得了现代工业企业创新成果一等奖;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全球最大高压LNG双动力超大型原油船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入选辽宁省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扬州中远海运重工“超大型智能双燃料集装箱船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一等奖;大连中远海运重工“船舶外板智能防腐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海上风电工程建设关键装备研制与应用”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特等奖;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船舶舱室降噪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奖一等奖;重工设计研究院“基于虚拟化客户端的船舶精益设计协同平台开发及应用”获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一等奖,充分展示了重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成果。2024年,中远海运重工在绿色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智能化制造“三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在绿色化生产方面,中远海运重工积极推进绿色船舶建造项目,24k TEU(甲醇DF)、16k TEU(甲醇DF)、305k VLCC(LNG DF)、氨燃料拖轮等建造项目有序推进,同时培育LNGC建造能力形成初步方案。在新能源修理改装方面,中远海运重工编制大型集装箱船LNG修理改装PEP方案,研究高锰钢在LNG燃料舱/罐上的应用。在环保管理方面,中远海运重工开展了多次生态环保检查,推进了焊烟治理和VOCs治理减排工作,推广使用低VOCs涂料,并试点机器人自动喷涂、静电喷涂等新工艺。此外,中远海运重工还获得了多项绿色工厂认证,并在能源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数字化运营方面,中远海运重工积极响应国家数字化转型号召,全力推进数字化运营平台的建设和应用。该平台的上线实现了公司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大幅提升了决策效率和运营水平。通过该平台,公司能够实时掌握生产进度、库存状况、设备状态等关键信息,为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2024年度,中远海运重工统筹规划并实施了多个数智化项目,包括统建数智化项目5个,统筹规划企业项目9个,以及企业自建项目47个,百万以上的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了91.53%。数字化运营平台一期的上线应用,初步实现了数据入湖、系统贯通、辅助分析等目标。船舶建造生产管控平台的开发应用,让船舶总装并行建造资源调度更加高效,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平台一期的应用,实现了单船建造计划编制作业工时节省约200小时,各专业计划编制效率提升50%以上。此外,修船综合管理系统在5家修船企业得到了应用,构建了“修船标准化工程字典”及“自动化标准结算体系”。中远海运重工还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智慧商机系统整合了大量船型、船厂和船东船管基础信息数据,提升了人工排查和合规检查效率。智能报价系统实现了散货船报价单的自动生成,报价效率提升了一倍。在智能化制造方面,中远海运重工紧跟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智能化生产线的建设。公司编制印发了智能制造三年滚动计划,发布了智能制造全景图谱,并与高校及装备供应商加强了深度合作。全年全系统累计建成并投产了68条智能产线,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荣获工信部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建成投产了国内船舶行业首台套火工弯板机器人和复杂多支管焊接机器人智能产线;大连中远海运川崎成功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扬州中远海运重工和大连中远海运重工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5G工厂;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厂区智慧物流仓储系统建设项目入选5G+工业互联网大会行业典型应用案例。- END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