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1)中队寻访
非遗评剧代表性传承人
前
言
导
读
为了培养少先队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让队员们度过一个充实且有意义的假期,西山路小学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寒假活动,促进队员们全面发展。
为了探索家乡高质量发展,寻找新时代非遗传承人,2025年1月,西山路小学三(1)中队走进培仁里教育记忆馆——罗慧琴评剧艺术工作室,开展了寻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传承人罗慧琴老师的活动。
活动中,队员们首先走进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慧琴老师的艺术生涯,详细地了解了罗老师的艺术人生以及突出成就,这使队员们对罗奶奶肃然起敬,也引起了队员们对于评剧的好奇心。
随后,罗慧琴老师为队员们细致介绍了评剧历史,讲解并展示了评剧服饰,包括头饰、挂饰、上衣、裤子和鞋子等。每一件服饰都有独特的设计,细节讲究,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精髓。同时,罗老师也介绍了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四功,即“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这是戏曲舞台上必不可少的表演手段;五法,一般是指“手、眼、身、法、步”五个方面协调配合才能呈现出完美的表演。
在基本常识讲解结束后,队员们开始了评剧初体验环节。首先,罗老师为队员们演唱了评剧《刘巧儿》选段之《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罗老师唱腔独特,韵味十足,充满感染力,吸引了全体队员的目光。
随后,罗老师让队员们站成两排,学习该片段的前两句唱法,还讲解了京白与韵白的区别。队员们开始有些胆怯,后来都满满放开自己,大声吟唱起来,师生合唱,欢乐加倍。
试唱结束后就进入动作以及服装体验环节,罗老师教活泼的男生们舞矛,手把手教队员们用手腕发力,嘴里喊着号子:“左边一下,右边一下,用力,加速,加油!”女生们亲身感受了评剧服饰的精美以及水袖的使用方法。队员们看着身上精美的评剧服饰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似乎都化身为评剧小演员了,和罗老师一起做水袖舞基本动作都学得有模有样。
在本次活动中,队员们充分感受到评剧的魅力,收获满满。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了解到评剧表演艺术的魅力,增长了文化知识,体验到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文化探寻活动,让队员们增强了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我们的队员都能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文化,听到中国的声音,真正做中国文化的传承人以及传播者。
撰稿:薛 欢
摄影:孙建松
编辑:张 玲
初审:段荣焕
终审:孙 朦
END
扫码关注
西山路小学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