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走那条路
李准
◆同名短篇小说集
这几天,人人都在谈论着张拴卖地的事情了。张拴本来日子倒也能过,土改后分了十几亩地,要不是胡捣腾牲口,地种好,粮食也足够吃。可是他不好好种地,偏想做牲口买卖,买卖没做好,倒欠下他妻妹夫几十万元的帐。债主还见天来要帐。张拴是个小农户,经不起这波折,无论怎样打算也过不去这一关。他心一横:卖地!卖“一杆旗”。
这“一杆旗”是村子里头一份好地,人见人爱。张拴咬牙卖这块地,想一是好卖,二是这二亩地能卖一百多万,剩下的钱还能再出去捞一把。村里人都猜测着谁能买地,最后猜到宋老定身上。都知道他这两年翻过来了,二儿子东林又是个木匠,每月汇来几十万。老定又早就吵着要置几亩业。
可是有人不相信,因为他大儿子东山是个共产党员。宋老定今年一连接到东林8封挂号信,一封一封里都有钱。这可把他愁住了,他一辈子没穿过一双洋袜子,可是也舍不得买;给地里上肥料,豆饼也舍不得买;互助组打井他不肯出钱;他老婆为了女儿有孕,问他要了几百回钱也不给。他只是把钱攒着又攒,预备将来能买地。
◆连环画
一听说张拴要卖“一杆旗”地,就像他先前娶媳妇时花轿到门口那一会儿一样,心里又急又高兴,东跑西跑地打听着。东山得知父亲的心思后表示反对,还告诉老定说张拴的地不卖了,他已经答应借给张拴50万块钱。
他不能眼看着人家破产。宋老定一听,气得火冒三丈,他不明白儿子竟不能理解做爹的心思,庄稼人看重的就是土地,他买地还不是为了子孙后代!父子俩一闹气,急坏了东山媳妇秀兰,她劝导东山要和父亲多接近,从思想上慢慢开导他,不能太生硬。东山听了挺服气。
第二天,宋老定就去找王老三,想让他帮着撺掇撺掇张拴。王老三解放前给地主当过帐房,是个溜尖耍滑的人物,过去理都不理宋老定,现在看见村里群众挺拥护东山,见了老定就格外亲热、格外巴结。他诱劝老定买下地,再雇个长工,晚年享享清福。老定经他一说有些心动,但又一想自己过去当长工的时候,王老三给地主买地也是这股子劲,心头就泛上一股恶气。
幻觉中似乎看见了张拴的那一群孩子,一个个都瘦得皮包骨头,向他跑来。他急忙踮着脚走到家里,听见秀兰正对婆婆说,现在有了合作社,不用公公为他们打算。宋老定气得饭也不吃,谎称要到集上吃肉去。跑到集上,他却只吃了一碗豆腐汤煮馍。傍晚,东山开完党支部会议回来,主动找爹爹和解,见他还固执着,便调转话头,从庄稼引到解放前宋家的贫困史,使宋老定自己明白了新旧的对比。东山语重心长地说:“咱不能走地主走的那一条路。”宋老定脑子里乱得很。他想着千说万说还是多几亩土地算事。
◆电影剧照
以后东林们分家时,一个人能分一二十亩地多好。孙子们早晚提起来说时:“经我爷手买了多少地!”他们也知道他爷爷是“置业手”。他又想起王老三说的: “过年一季麦就把一多半本捞回来了!”谁嫌地多!况且这是买“一杆旗”这块地,全村头一份好地,不能错过这机会。他想着想着,便一直走到“一杆旗”地里。他被这黑油油的土地吸引着,看四下没人,就沿着地边走起来,想步步看这块地究竟还有二亩四分没有。
他猛地看见了张拴他爹的坟。张拴的爹是解放前一年死的,耍了一辈子扁担,临死时还没有一份地能埋葬自己。张拴把他爹的棺材在破窑里放了两年,一直到土改后才算把他埋到这块地里。老定想起张拴他爹的悲惨结局,又想起自己解放前受的苦,眼泪直想往外涌,没量完地就赶快回村子去了。在村头碰见长山老头正推着两米布袋麦要给张拴送去,借给他去供销社卖了买苇子织席还帐。长山说这麦子放在家里也不急用,他又不预备买地。老定听了,脸刷地一下红了。
晚饭后,张拴来找东山,听说他不在,就慌里慌张地走了。宋老定很是纳闷。不一会儿,东山和张拴一同来了,两人径去东山屋里说话。老定悄悄地赤着脚立在院里窗子下听他们谈话。张拴说他决定照东山说的办,不卖地。打几个月席,以后好好种地。还说长山伯已经借给他五斗麦,信贷社答应借给他20万,现在就看东山这里能不能再借给他二三十万。东山说他爹总是打不通思想,他也不想让爹爹生气,老人家受了一辈子苦,弄几个钱自然金贵。他预备把互助组的人召集起来说说,发动大家一起来帮助张拴。张拴十分感动,又宽慰东山说:“谁也知道你有个糊涂爹,不会怪你。”东山说他爹这二年其实也有转变,经他劝导,他爹已经不再要买地了,就只是怕借钱这事张风。
张拴也说他知道老定叔是直心人,过去也给地主划过十字,知道卖地的苦滋味……一席话,听得外边的宋老定热泪盈眶。第二天,宋老定大清早就起来去地里找东山,他准备和东山商量一下,决定先在下凹地头打一眼井,秋后再装一部水车。他恰巧碰见张拴由对面走来。他正想上去打招呼,张拴好像故意回避似地急忙拐到高粱地里。“张拴!张拴!我有话要和你说!”他大声喊着,张拴只得从地里走出来。老定说: “后晌到我家给你30万块钱!”“借给我的?”张拴瞪着眼睛吃惊地问。“不借给你难道我还想买地!你记住:以后要好好地下劲种地,要不,连谁你都对不住!”他说罢,就一直朝东一步一步迎着太阳走去。
◆李准在农村与农民交谈。
原载《河南日报》1953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