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夫妇隐居深山11年,花光300万积蓄,为儿子读书被迫回归社会,他后悔了吗?

时事   2024-10-20 20:17   北京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现如今,重压下生活的人们,都对陶渊明笔下的桃园生活很向往。然而,真正能放下都市生活去深山隐居的人却寥寥无几。

但在2000年,有一对夫妇却甘愿辞去公职,归隐田园,他们就是曾就职于北大的王青松夫妇。

当初他们选择放弃工作时,外人投来了不理解的眼光,反对声也是一波接一波,但王青松和妻子却坚持自己的选择。

从2000入山到2011年出山,长达11年的山林生活,王青松夫妇几乎不与外界接触,过着与人隔绝的生活。

那么,拥有让人羡慕工作的他们,为什么要隐居山林?多年之后,他们又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呢?如今,他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01

王青松是河南洛阳人,出生于贫寒农家的他,从小成绩优秀,并在高中毕业后被成功分配到当地的机要局工作。

因为工作所需,他每天要背诵大量的文字,有时一天就能背几百个电话号码,这些刻意训练让王青松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王青松没有满足于稳定的机要局工作,高考制度恢复后,他走进了考场,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并荣获当年洛阳市文科状元的称号。

在选择专业时,他曾在国政与法律之间犹豫不决。当年的同事说:“检察院不是还要来我们这里汇报工作吗?”让他豁然开朗,最终决定报考国政专业。

王青松毕业后满怀信心地求职,但遭遇现实挫折。

他发现国政专业对口岗位稀缺,而法律领域工作机会更多。

因此,他下定决心攻读法律研究生,并凭借出色的领悟力和记忆力成功获得硕士学位。

此后,他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实现了人生阶层的重大跃升。

02

在北大任教期间,全国掀起了养生热潮。

王青松,这位自幼习武并深谙《老子》、《庄子》思想的学者,也积极投身其中,他在北大率先开设养生班,并得到了系里的大力支持。

当时,每位学生收费10元,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王青松迅速积累了数百万元的财富。在养生班最受欢迎的时期,他甚至拥有了高达200万的门徒。

事业得意,财富自由的王青松,恰在此时邂逅了他的爱情。

他遇到了在北大英语系任教、气质非凡的张梅。

张梅比王青松年轻12岁,当时张梅出于对养生的热爱,也报名参加王青松的养生课,情投意合的两个人很快步入了爱河。

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事业与爱情两得意的王青松,却逐渐步入了人生的低谷。

1990年,随着国内养生热潮的消退,王青松的学生人数锐减,最终养生班不得不解散。

面对事业的困境,王青松转而寻求学术上的突破,决心报考哲学系汤一介先生的博士生,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

尽管他以优异的成绩在总分和单科分数上都名列榜首,却意外地被拒之门外。

不甘失败的他,在第二年又尝试转向法学博士的报考,但遗憾的是,这一次他依旧未能如愿。

接连的打击让王青松感到前所未有的沮丧,他和妻子商量:“我们能不能过一种宁静的乡野生活。”妻子竟然欣赏支持。

最初他们只是移居到了近郊的住所,租了10亩地,自己种庄稼和蔬菜,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但依旧在北大执教。

但每天通勤五个小时,日子长了王青松夫妇越来越懒得折腾。

恰在此时,在北大任教5年的张梅没有评上讲师,同时学校要求老师学习用电脑教学,张梅说反感用机器。

事业的挫败和理念的不和,让张梅对北大的工作也失去了兴趣,王青松理解妻子的困境和内心的不悦。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夫妻二人毅选择辞职并归隐山林。

2000年,他们花20万租下2500亩荒地,正式隐居深山。

王青松和张梅放弃北大稳定的教职到村落务农,令人费解,甚至引来背后嘲笑,父母也是泣不成声,可是面对执拗的儿子百般劝说无果。王青松与张梅对外界舆论置若罔闻,他们认定了田园生活才是他们想要的。

03

到了山上后,他们聘请了十几名工人建造房子,为了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垦了土地,种植了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还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栽种了各种水果。

此外,他们还饲养了猪、牛、羊。这些牲口以粮食和蔬菜为食,而它们的粪便则被用作有机肥料来滋养土地。夫妻二人努力打造一个纯天然的生态链,他们沉浸在快乐的体力劳动中。

2004年,他们的儿子王小宇降生了。

在张梅分娩的关键时刻,王青松竟然没有送妻子去医院,而是亲自为妻子接生,

儿子出生后,他们也没有走出深山的想法,一家三口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王青松和张梅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悉心教导王小宇,从小便让他学习古诗词,王小宇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

不仅如此,年仅三岁的王小宇能独自放羊,每天他与羊群在田野间自由奔跑,享受那份纯真的快乐。

唯一的不足在于,孩子王小宇不太愿意与他人交流。每年雇工时节,他总是避而远之。同时,他总好奇地追问外面世界的模样,这让长期与世隔绝的王青松夫妇感到难以回答。

一天王小宇听一位给他们干活的伯伯说:“像他这么大的孩子早该上学了。”于是,他对父母说想去上学,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儿子的话,深深地刺痛了王青松夫妇。

回想在山里的这些年,虽然他们能自食其力,但养着这么大的山,每年雇人干活就要一笔不小的开支,隐居11年,当年积攒的350万已近乎耗尽。

既是为儿子未来入学铺路,也希望能积累更多财富,以便有朝一日能再度归隐,王青松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走出大山。

为此,他联络了在新华社任职的同学,对方将他的经历撰写成报道,吸引了无数网友的关注,在同学的帮助下也为孩子找到了合适的小学。

虽然走出山林,但王青松夫妇并没有向现实妥协,他们经常说:“等儿子独立了,会再次回到带给他们宁静和纯粹的小山村!”

也有人询问王青松:“放弃公职转做蓬头垢面干活的农夫,是否会后悔?”

王青松回答说:“并不后悔,因为我利用这11年,体会到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而且这种生活方式让我很满意!”

自从王青松夫妇的事迹被爆出后,网友也是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们坚持做自己很了不起,也有人说,身为北大人才,竟然跑去过田园生活,这本身就是资源的浪费。

其实外人无法定义王青松夫妇的选择到底是对还是错,毕竟,人各有志,外人可以不理解,但应该尊重。

参谋
独立思考, 冷静观察,你生活和思想上的『参谋』。如果你厌倦了毫无营养的鸡汤文和口号式的鸡血文,那么『参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