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虚拟歌手洛天依推出《戏游九州》MV,推广中国传统戏曲。(哔哩哔哩供图)
手指拖动便可360度细观青衣扇子、花旦手绢、武丑旋子等戏曲经典程式,《天仙配》《牡丹亭》《古城会》等30部高清戏曲作品云端欣赏,还有视频号上的一秒戏曲变装……如此丰富的戏曲体验得益于AI影像修复、沉浸式6DoF、AI人脸融合等数字技术。日前,腾讯SSV探元平台正式上线“戏曲数字资源库”专区,进一步助推传统戏曲的传播与焕新。
AI等新科技的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迈入传统文化的领域,从京剧电影《大唐贵妃》首度将AI技术应用于戏曲电影作品,到哔哩哔哩(B站)跨年晚会上中文虚拟歌手洛天依与戏曲名角同台唱戏,以及社交平台上艺术大师“动起来”的老照片,无不打开了戏曲当代发展与破圈的新可能。
然而,新技术催生出的“AI乱象”同样不容忽视。AI生成的“梅兰芳”遭遇算法困境——笑容媚俗,五官锐化后脸部失真,“动起来”的剧照里做出不符合戏曲程式的动作……业内人士提醒,目前问世的“AI+戏曲”的产品已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面对戏曲与老艺术家,从业者使用AI应当抱有严谨与审慎的态度。
有人因洛天依对昆曲一见钟情
“年轻人视野中戏曲的样子。”上线半个月后,洛天依在B站发布的“献给历久弥新的中华戏曲”MV《戏游九州》点击量已突破700万,MV融合了流行音乐与昆曲《牡丹亭》、京剧《霸王别姬》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与此同时,洛天依向戏曲名家学戏的“游学记”播放量也持续走高。视频中,洛天依身着戏服,跟随专业演员舞起一招一式。
据了解,自洛天依2012年出道以后,她的说话交流均是通过歌声合成引擎语调或是真人配音来完成制作。而在洛天依11周年生日会上,她运用了全新的说话发声方式——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哔哩哔哩鸣实验室为洛天依歌声声库定制了一版专门的AI语音模型,保证歌手语音内容完整性和音频自然度的同时,能更好地解耦音色、音高和语义等信息。
“惊喜加震惊。”洛天依的“昆曲老师”、上海青年昆曲家张冉笑着对记者说。张冉喜于“游学记”中洛天依与实景影像的完美适配,意外的则是虚拟歌手为昆曲带来的关注度。早在《戏游九州》视频发布之前,洛天依已经在张冉的个人专场“兰情冉冉”中以公仔形象现身,“偶遇洛天依看昆曲演出”相关话题当晚即登上微博热搜,平台阅读量突破450万。
“剧场内只有不到800个位子,却在网上引起了这么高的关注度。”演出结束,张冉收到不少洛天依粉丝的留言,表达他们对昆曲的“一见钟情”。“洛天依15岁的年纪与昆曲中美好少女的形象不谋而合。”戏曲的魅力与洛天依的人气叠加在一起,让张冉看到了推广昆曲的一条新路径。最近,她还萌生了新想法:“如果技术允许,能教会洛天依一部完整剧目,应该能让更多网友更深入、更直观地感受到昆曲的魅力。”
新技术在古老戏曲面前有点“嫩”
“当新技术为相对小众的戏曲带来高曝光量,戏曲人更应该展现专业精神,珍惜、利用好这份流量,避免让不成熟的作品误导大众,产生曲解。”上海京剧院艺术档案室研究员虞凯伊对记者表示。90后的虞凯伊是一位年轻的“老法师”,从业10年来,他修复了上海京剧院库房里的一万多张老照片,对周信芳等艺术大家的故事如数家珍。在日前出版的《周信芳画传》里,842张老照片的修复工作均出自其手。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戏曲蕴含的文化价值丰富博大。虞凯伊向记者坦言,有些利用AI完成的数字影像和数字人,出现了脱离艺术家本人和舞台现实的情况。“AI数据库是按照日常生活中的状态来进行运算的,并不全部适用于戏曲。有些错误不说是专家,即使是老戏迷一看,也能发现端倪。”
不可否认,AI跨领域的应用改变着人们体验和理解生活的方式。例如正在举行的“与时麒鸣”展览便利用AI技术将周信芳在《明末遗恨》演出后台的留影“活化”,展现大师细腻的动态表情,拉近观众与大师、与那个时代的距离。虞凯伊注意到,周信芳后人见到动起来的祖父时惊喜的表情。“科技是冰冷的,但与艺术结合,却能诞生许多有温度的创作。”虞凯伊对记者说,“AI发展的前景辽阔,如何用好新技术有效地推广戏曲,值得业内冷静地思考与探索。”
来源:文汇报
编辑:代文慧 | 责编:王博丨主编:任汪澎 | 监制: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