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与评论 | 基于群体感应的生物膜技术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展望

学术   科学   2024-06-14 10:00   江苏  
作者:生弘杰,王 芳,冯发运,程金金,张银萍,葛 静,张雷刚,蒋 新,余向阳
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卷期:《土壤学报》2024年第61卷第3

生物修复是一种常用的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能够利用微生物净化土壤污染物,其效率和经济性优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方法。相较于常规微生物修复技术,生物膜中的细胞在基质中受到保护,具有更好的适应恶劣环境和生存的机会。因此,生物膜主导的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凭借其高效且安全的特点,展现出更好的应用前景。

生物膜的产生和扩散受到群体感应(QuorumsensingQS)的调控,群体感应通过信号分子调控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产生,改变生物膜特性,从而增强对污染物的修复效果。

细菌通过QS系统控制通道和支柱状结构的形成和EPS的产生,改变生物膜特性,从而调节生物膜的形成与变化(图1)。当生物膜内细胞高密度下对营养的竞争加剧时,该结构有助于营养充分分散,从而确保将营养有效的输送到细胞。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调控EPS的合成及有机物的降解是强化污染物去除的重要环节。其中,EPS由特定的多糖、蛋白质、脂类、核酸、腐殖酸和水结合形成。不同细菌的生物膜和EPS产物在结构组成上存在差别,主要由微生物所处的生长条件、生物膜表面结构以及环境胁迫共同决定。此外,构成生物膜的微生物可与污染物共同固定于EPS中。EPS表面含有很多携带负电荷的官能团,可与重金属包括铅、铜、锌、镉、铁和镍等及有机污染物形成复合物。

1 群体感应调控生物膜的形成过程

Fig. 1 Quorum sensing regulates biofilm formation

群体感应在控制各种微生物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生物膜的形成和污染环境的生物膜修复等。生物膜为细胞间相互作用、遗传物质的细胞间交换、通讯信号和代谢物扩散提供了最佳环境。群体感应介导的生物膜技术在修复污染土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生物膜QS系统而言,厘清信号分子的生成规律和在微生物间的信号传导路径及机制至关重要,此过程有助于功能菌群的工程化设计及应用。

目前,合成生物学家常采取操控QS的策略,通过细胞的基因工程改造,控制QS信号分子的生成规律,从而调控工程菌对污染物降解等目的性状的表达。现有大多数较成熟的研究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菌,其他微生物物种(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的生物膜QS系统也需引起关注。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膜QS系统干扰和信号特异性,其在调控生物膜的形成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此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在特定环境下的调控可以帮助维持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因此,合成生物学家可利用生物膜QS系统来调控微生物群落行为,充分发挥功能微生物的修复能力,混合菌群的微生物群落工程也将成为该研究方向的重要目标。

第一作者简介

生弘杰
博士 副研究员 
 从事土壤污染阻控与修复研究,重点研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消减阻控技术与机制,以及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土壤复合污染修复功能菌群的创制与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授权荷兰PCT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Sci. Adv., Environ. Sci. Technol., Chem. Eng. J., J. Hazard. Mater., Sci. Total Environ.等土壤与环境领域主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11篇。

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议专家、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IJERPH专刊客座编辑、《土壤学报》青年编委、Water Res.J.  Environ. Sci.等学术期刊审稿人。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

↓↓↓   

 

     

土壤学报
推送优秀学术论文,传递期刊动态,加强编者、作者、读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