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冤!“比亚迪压价门”,压的美国供应商!

文摘   2024-12-01 21:13   江苏  


11月27日,网络上流传出一封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发送给供应商的邮件,邮件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将供货产品降价10%,引发舆论哗然。


图:被曝邮件详情 | 源:网络


一时之间,指责比亚迪“不把供应商当人看”“只敢在国内卷成本”“除了打价格战啥也不行”的言论汹涌而上。


为此,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紧急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此次降价要求并非强制性,双方可以在协商的基础上推进。


然而当盒子定睛一看这封被曝邮件,却发现此事并不简单,或有蹊跷!图片上这个的“Sensata”,有点扒头。


01
利润率30%+,降点儿怎么了!


Sensata,中文译作森萨塔科技。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阿特波罗,历史可以追溯到1916年,最初是一家专注于珠宝行业金器加工的公司。1931年,森萨塔科技与另一家企业合并,正式进入传感器和控制器领域。1959年开始服务于汽车行业,传感器和控制器逐渐成为其核心产品。2010年,森萨塔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


而后,森萨塔逐步在传感器技术领域建立了显著的行业地位,公司也与多家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提供关键传感器和控制器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比亚迪。


图:森萨塔近年销售毛利率


从美股市场表现来看,森萨塔的股价和市值均是较高水平。从业绩角度来看,其销售毛利率常年稳定在30%以上,试问国内哪家厂商看着不眼红啊!就连比亚迪自己,毛利率也不过才在20%左右。


如此看来,比亚迪要求个纯美国独资、毛利率高达30%+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降价10%,实在不算过分。


此前,禾川科技、纳科诺尔等企业相关人士也回复过,比亚迪要求降价针对的是汽车领域(汽车零部件)领域供应商。并未涉及电池等领域的供应商。网络上也有零星的佐证,称比亚迪未就其他领域供应商压价。



说句难听的话,今年年初,特斯拉价格大跳水。当时也被曝出特斯拉要求上游零部件供应商降价最多10%,可是一点儿水花也没激起过。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件事,比亚迪属实有点被当靶子了,冤矣。


02
森萨塔,会是下一个博世吗?


博世集团,全称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是的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其零部件几乎遍布全球运营的15亿辆汽车中。


据了解,当年比亚迪与博世的合作关系中,博世在国内市场占据了绝对的定价权,曾对比亚迪的生产造成了限制。但后来比亚迪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打破了这种依赖关系,迫使博世主动降价,从2000元一套的ABS系统降到800元


2023年后,博世更是被很多车企要求降价15%以上。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称,“甚至有的企业说,你不答应我们就不付款。”


事实上,比亚迪对于森萨塔的降价要求,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寻求优势的表现。这种行为并不应被简单地解读为“压榨”,而应被视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正常运作。


据盒子了解,年降几乎是所有车企都会提的需求,甚至不少车企还会在零件招标定点的时候就约定年降比例。而每年降价的根本逻辑来自于制造业的规律——产量越大,生产时间越长,生产效率越高,制造成本就越低。



譬如说前期投资,场地、机床、生产线等动辄几千万。但卖得越多,这部分的成本就会摊得越薄;譬如说后期随着产量需求的增加,供应商对于上游供应链也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而汽车厂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时间维度往往都是两三年的,有一定的延迟性。制造业一年一个大突破,国家工业水平、工程技术、原材料控制的进步也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因此年降协商在汽车领域是常见的,也是合理的。

有多家汽车供应商表示,汽车制造商每年初会有例行的降本动作,“5%是中位数”。

不过近两年来价格战越来越激烈,客观来说,降价幅度确实也有越来越苛刻的趋势。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高管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比亚迪所谓的“协商推进”,就是觉得你不接单总有其他人接单。


因此有业内人士猜测:“发函沟通要求降价10%确实不常见,能够这么硬气的原因大概只有一个,即国内有了更具性价比的国产供应商和替代方案。”


确实比亚迪近年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就是尽量采用内部供应商。国金证券推算,比亚迪三季度单车成本在10.3万元,环比下降2.3%。今年4月,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曾表示,“你不可能跟着比亚迪持续降价,因为没有一家车企能够与比亚迪比拼供应链的垂直一体化整合能力”。


换个维度来思考这句话应当是:比亚迪电动车便宜,并不应该是它的原罪。因为比亚迪便宜,还便宜在其自有的电池体系。另一方面,汽车的用户是C端,本身还带有点儿“服务”“工具”的属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我们买到实惠的车子,这再好不过。

03
适当压价合理,过度压榨不可取


不过凡事具有两面性。如果站在产业角度,供应商长期被过度压榨,对产业链是利是弊委实不好说。


但这也确实是市场经济的残酷所在:“自由贸易”“适者生存”“你不做,有的是其他企业做”。


盖世汽车去年发布的调研显示,在近3000位受访供应商中,74%的企业表示,相较往年,2023年汽车公司提出的降本要求明显提升。超半数企业被要求年降幅度在5%至10%;另有企业在疫情期间没有降价,被要求一次性降价20%以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6月规上汽车企业整体利润率仅为4.98%(对比看森萨塔30%销售利润率的数据实在令人艳羡)可见,产业大环境下,卷成本俨然成为了主旋律。


总体来看,比亚迪此次降价要求的风波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也反映了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激烈竞争态势。极高关注度与极高的舆论风险本就是一体两面,压价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10%的行为却被误会成“压榨国内供应商”,寻常的年降协商放在比亚迪身上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只能说,祝各行各业的大家都能好好“活”过这个冬天吧。




素材来源:平原公子、差评X.PIN、创头条

责任编辑:卡卡罗特

审核:诸葛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加入【盒子VIP】

储能盒子
储能的所有一切都在这里,储能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尽在储能盒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