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
今年以来,司法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不断健全管理制度机制,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采取务实举措持续提高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公信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更加彰显,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成效更加可感可触。
漫画:高岳
统筹协调深入推进体系建设
2024年3月27日,北京。
司法部召开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暨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会上正式宣布:我国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意味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步入新阶段。
树立“公共法律服务一盘棋”理念,全领域、全链条统筹推进。
司法部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牵头作用,加强统筹协调、顶层设计,围绕进一步加强行业党的建设、进一步做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做精专业法律服务、进一步做优高品质法律服务、进一步做大公益法律服务五个方面,部署新征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重点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印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系统梳理总结规划实施成效、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举措,指导、推动各地认真落实、按期完成规划任务,为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打好基础;研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指标体系,推动用可量化指标持续巩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成果。
如何解决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
北京市司法局给出的答卷是,印发《北京市司法局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通知,重点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统筹协调能力,持续加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底线保障。
江苏省司法厅在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创新项目,推动实现资源配置从分散式向聚合式转变,让群众“进一扇门,畅享司法行政一揽子服务”。
今年以来,各地司法行政系统多措并举,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资源的布局规划,推进服务资源有序流动,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
法律援助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保障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最考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兜底功能。
司法部以落实法律援助法为抓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服务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均等化、标准化、便利化建设。
今年以来,司法部聚焦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退役军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对象法律服务需求,加大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力度。创新开展“一群体一品牌”建设,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专门文件,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援护苗”“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法在身边 助残护残”等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品牌活动,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开展法律服务工作的指导,分类提供精准法律服务,重点群体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每一个有法律服务需求的公民都应被覆盖到。
司法部不断扩大法律援助供给,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建立健全资源跨区域流动机制,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扎实解决基层特别是西部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问题。
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司法部研究制定法律援助投诉处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投诉主体,规范投诉受理程序,畅通法律援助受援人和利害关系人权利救济渠道。围绕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建设,更好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
稳妥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创新
“我们全区有31家公证处已经落实事业体制公证机构核定绩效分配激励、企业化财务管理等机制,这是我们推进公证机构分类改革的成果。”内蒙古自治区司法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广东省广州市司法局一名干部说:“通过改革释放出了巨大活力,使公证质量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今年以来,司法部以深化公证体制改革、优化公证服务为着力点,完善发展路径,提升服务质效,促进公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预防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不断增强。
“减证便民提速”是公证服务的一道必答题。每减少一份证明材料,就是为群众卸下一份负担;每缩短一天办证时间,就是为群众增添一份便利。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部署,司法部积极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提出7项便民提速措施,范围扩充至31类84项,清单内出具公证书的期限由15个工作日分别缩短至5个或者10个工作日,占公证业务总项的66%,公证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今年,司法部围绕深化公证体制改革,派员赴北京、河北、黑龙江、安徽、湖南、浙江等地调研,充分听取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建议。
甘肃省司法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省甘南州印发了关于公证机构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紧盯制约全州公证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编制管理、人事管理、收入分配机制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最大限度激发全州公证事业发展和公证改革的动力。”
积极破解司法鉴定改革难题
“我们两家司法鉴定机构合并后,内部管理得到进一步改善,质量管理、风险管控不断加强,鉴定质量稳步提升。总的来看,1+1>2的整合增效效应初步显现。”江西省南昌市某司法鉴定机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不仅在南昌,各地围绕健全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因地制宜优化机构布局,支持高资质高水平的司法鉴定机构通过业务增项、吸收合并等实现规模化发展。
今年以来,司法部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不断健全完善司法鉴定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着力加强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
——创新推动机构建设。司法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开展国家司法鉴定中心建设试点。指导辽宁、山东、四川、重庆等地推进区域司法鉴定中心建设。目前,各地建成高资质高水平司法鉴定机构207家。
——持续加强行业管理。不断健全完善准入登记管理制度,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鉴定人准入联考,进一步提高鉴定人准入门槛。做好侦查机关所属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统一编入名册并公告工作。完善生态环境检察公益诉讼中不预先收取鉴定费用制度,确定141家不预先收取鉴定费用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编写发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白皮书。
——不断强化质量建设。司法部审核推荐15家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国家级资质认定。指导各地组织2593家机构报名参加14891项(次)能力验证。就21项司法鉴定行业标准研提修改意见,推进开展5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行业标准制定。
推动仲裁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司法部大力推进仲裁法修订,围绕完善涉外仲裁制度、加强仲裁监督管理等工作,着力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目前,仲裁法修订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
为建立国际一流仲裁人才队伍,认真落实司法部会同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司法部组建涉外仲裁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举办首期全国涉外仲裁人才培训班,从大型国企、民企、国际贸易企业法务部门、涉外律所等单位的法律实务人才中遴选了260名仲裁员在北京、香港两地开展培训。继续落实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国际仲裁)研究生培养项目,累计招收研究生800余名,夯实青年仲裁人才基础。
为努力提升我国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司法部召开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研究制定试点工作评估标准体系,对试点地区组织开展中期评估。指导试点地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仲裁机构国际化专业化建设、强化法律政策保障、全方位推进仲裁国际交流合作,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承担试点任务的北京市,积极落实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要求,坚持以“世界标准、中国特色、北京方案”推进实施,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同样承担试点任务的海南省,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与国际规则相融通的仲裁制度,并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
2025年脚步声渐近。
司法部将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面更广、内容更丰富、质量更高、获得感更强的公共法律服务。
记者手记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民生福祉的法律护盾,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守护,让他们在面对法律难题时不再无助。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宛如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在民生需求与法治保障之间,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记者在基层采访中切身感受到,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期待未来,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让每个人都能沐浴到法治的阳光,感受到法治带来的公平正义。
红安县政法新媒体矩阵
红安公安
红安法院
法治红安
红安检察
红安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