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概念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根治艾滋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可分为HIV-1和HIV-2两种血清型,其中,HIV-1是全球主要流行株。HIV-2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呈局部性流行,中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
生存环境:HIV离开人体后的生存能力极差。常温下,HIV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生存数小时;在干燥环境下难以存活;HIV对热敏感,在56°C 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100°℃ 处理20分钟可完全灭活。
灭活作用:酒精、含氯等常用消毒剂对HIV有良好的灭活作用。
艾滋病检测的窗口期
现阶段,HIV检测的常用感染标志物包括:
HIV抗体➡️窗口期为感染后的3周左右
HIV抗原➡️窗口期为感染后的2周左右
HIV核酸➡️窗口期为感染后的1周左右
被检出的时间先后顺序为HIV核酸、抗原、抗体(参见下图)。
艾滋病的感染途径
1、性接触传播
包括同性及异性之间的性接触。肛交、口交有着更大的传染危险。
2、血液传播
输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制品、静脉药瘾者共用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和他人共用刮脸刀、剃须刀或共用牙膏。
3、母婴传播
宫内感染、围生期感染、哺育感染。
4、高风险人群:主要有男男同性性行为者(man sex with man,MSM)、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者。
艾滋病暴露前预防(PrEP)
1、暴露前预防是指当未感染HIV的人面临高HIV感染风险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降低被感染可能性的生物学预防方法,以下简称PrEP。【暴露前是指“事前用药”】
2、暴露后预防(以下简称PEP)强调的是“暴露于高HIV感染风险之后”,是指尚未感染HIV的人在发生可能的HIV暴露后,在72小时之内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连续服用28天以预防HIV感染的方法。这一预防方法适用于HIV高危行为发生次数较少或频率较低的人群。【暴露后是指“事后阻断”】
3、哪些人群适合暴露前预防?
HIV高危行为更频繁的人群,则更适合采用暴露前预防。据2021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PrEP适用人群包括男男性行为者(MSM)、不使用安全套的男性、跨性别者、性工作者、多性伴者、STI患者、共用针具或注射器者等,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自行服药。
4、暴露后阻断用药作用机制
5、预防效果如何?
世界卫生组织在《为预防艾滋病感染病毒采取暴露后预防治疗》中指出,如果可能出现艾滋病毒高危暴露后,及时开始HIV暴露后预防治疗,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成功率高达99%,最晚不能超过72小时,且连续服用28天才有效。
研究表明,坚持每日服用PrEP药物可大幅降低通过性传播感染HIV的风险(降低99%),对于男男性行为人群,每周服用4次的预防HIV有效性可达96% 。
6、暴露前该如何用药?
服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每日服药,另一种是按需服用方案。
每日服药:推荐HIV高风险人群每日服用PrEP药物(含替诺福韦TDF和恩曲他滨FTC),每24小时口服1片。
按需服用方案:仅推荐用于出生性别为男性且未服用外源性雌二醇类激素的人群,以上人群可通过按需服用方案预防经性行为感染HIV。按需服用方案又称“2-1-1方案”,即在预期性行为发生前24小时口服2片PrEP药物;在性行为发生后,距上次服药24小时内服药1片,48小时内再服用1片。
艾滋病认识的误区
一图读懂|HIV热门问答
科普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