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9月健康风险提示

文摘   2024-09-11 17:25   重庆  


九月已入秋,但重庆暑意不减,即将迎来开学季,人群高度聚集、频繁流动,加上长时间呆在空调环境这样的密闭空间,无形中为各类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铺设了温床。大家要注意防范猴痘、登革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PART.01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猴痘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潜伏期通常为6-13天,最长21天。皮疹主要出现在面部、四肢及生殖器周围等,经历脓包和结痂几个阶段。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高危人群是男男性行为者。目前无治疗特效药,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有一定保护作用。






防控措施

1、避免与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2、避免接触可能携带有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避免捕捉、宰杀野生动物。

3、高危人群应主动了解猴痘预防知识,若出现皮疹、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猴痘样症状,应做好个人防护主动就医。



PART.02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叮咬传播,我国高发期为每年5-9月。潜伏期通常为5-8天,早期症状以高热为主,短时间内可达39-40℃,同时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发病后2-5天在颈部、四肢及面部出现皮疹,半数病例有出血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器官大出血并引发休克。






防控措施

1、清除伊蚊孳生地,清除水坑、石穴、竹筒和缸罐等各类积水容器。

2、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高发地区,如必须前往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3、室内安装蚊帐、纱窗、电热蚊香等防蚊、灭蚊用具以减少蚊虫叮咬,前往户外场所时提前使用驱避剂。

4、如近期前往拉美、加勒比、东南亚等地区的归国人员,在归国半月内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传染病定点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


PART.03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给人类的疾病,通常是由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污染所引发的。尤其在夏季炎热环境下如果食物储存不当,细菌快速繁殖易滋生有害微生物。此外,在雨水丰沛时期,野生动植物生长快速,其中不乏有毒蘑菇等潜在危险源,若不慎误采误食,极易引发中毒事件。






防控措施


1、不采、不买、不食野生蘑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常引发呕吐、腹泻、神经系统紊乱、肝肾功能受损、甚至死亡等。预防毒蘑菇中毒根本办法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2、保障餐食安全卫生,不购买无资质的食品。尽量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采购食材,确保食材新鲜、安全、无害。在外就餐选择资质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

3、正确烹饪加工食材。食品经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注意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要生熟分开,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每餐按需备餐,尽量不剩饭菜,剩饭菜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END


















文稿来源|重庆疾控服务号

排版|彭滟淋(宣传科)

审核|俞  还(宣传科)



往期回顾

REVIEW

重医附属口腔医院麻醉科舒适化诊疗团队助力我院龙湖光年门诊部成功为特殊患儿实施全身麻醉下的龋齿治疗

【不健不散】机器人助力全口缺牙患者拥有种植牙

重医附属口腔医院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规范化全冠与桩核冠修复技术”下基层

重医附属口腔医院
守护您的口腔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