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节气篇 ‖ 霜降

文摘   2024-10-23 17:21   山西  







霜降的文化传承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秋天到冬天的过渡,它的到来意味着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开始变大。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展示深秋时节的萧瑟与宁静,揭示霜降的到来。


“月落乌啼霜满天”表达张继心系家国沦丧的忧国忧民之感;“羌管悠悠霜满地”反映范仲淹渴望战乱平息的美好愿望。


霜降习俗有很多,很大一部分与吃有关。如吃鸭子,吃牛肉,吃白萝卜等。不同地区习俗略有不同,但吃柿子却是被全国各地都津津乐道的。


有一种说法是“霜降吃柿子,冬天唇不裂”意思是霜降这天要吃柿子,否则到了冬天嘴唇就会裂开。不可否认这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寄托,表达对秋冬幸福健康的美好期许。




 




霜降的人文启示




霜降,这个古老节气在秋末的微风中悄然而至,它不仅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启示。


在这个季节的交汇点上,我们仿佛听到了时间的低语,提醒我们要像自然界一样,为即将到来的冬日做好准备,为未来的挑战积蓄力量。


霜降的美,在于它的宁静与深沉,它告诉我们,每一个结束都是新开始的序曲。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时节,一个规划未来、设定目标的时刻。它鼓励我们去收获知识,就像农民收获庄稼一样,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前行的动力。


同时,霜降也是对美的一次深刻领悟。在这个季节,自然界以它独有的方式展现着成熟的魅力,激励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无论是学术上的成就,还是人际关系的温暖,或是个人成长的点滴。让我们在霜降的节气里,带着对过去的感恩,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迈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


END

图文:赵晟喆

初审:郭凤杰

终审:朱振刚老师






华科学工在线NCIST
华北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处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