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 | 河西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瞄准监管教育双中心 探索多元社会治理

政务   2024-12-18 08:51   天津  



河西区作为全国首批社区矫正试点地区,社区矫正管理科以创建多维“智慧矫正”为基点,瞄准监管教育双中心目标,探索多元社会治理三个“率先”,摸索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四条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称号。


数字赋能提质

点燃多维度“智慧矫正强引擎”


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应用,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形成“智慧矫正”河西模式。

强化执行中心功能分区。在区社区矫正中心科学设置“三区十八室”功能区域。优化设置社区矫正中心法治宣传栏和矫务公开栏,配齐关键装备,铺设安防监控,实现自动采集、物物相连、通信感知。

保障数据中心流转通畅。依托天津市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实现社区矫正全业务、全流程、全时段线上统一管理。在全市首批链接公安“天网工程”,精确实时定位监控,建立社区矫正对象行动轨迹监控网络。

提升指挥中心处置速率。在全市率先配发5G通讯双平台“警务通”移动执法终端,搭载可视化指挥调度管理平台,实现全时段、全地域、全平台执法信息同步。首批对接治安防控“雪亮工程”及交警情报共享等数据资源,奠定坚实情报支撑。

聚合交互中心资源应用。大力推进“人物网”交互的“云矫治”模式,在全市率先打造河西区社区矫正云课堂品牌。利用VR等技术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开设“社区矫正心理驿站”,加强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和心理疏导。


管教结合治本攻心

打造双中心“监管教育名品牌”


按照“分类管理,个性化矫治”的要求,河西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科端正执法司法理念,将工作重点由监管单中心向监管教育双中心转移。

推广治本攻心典型案例。以管教结合治本攻心的“六字”工作法为发力点,成功帮助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真诚悔罪并见义勇为,该案例被司法部选为社区矫正工作指导案例向全国推广。

提炼精准教育先进经验。坚持分类教育,持续开展“法理情”关爱女性社区矫正对象教育专场、涉民营企业社区矫正对象参观劳动精神展览等30余场不同主题的集中教育活动。

擦亮特色矫治金字招牌。专业心理咨询师全天驻在河西区社区矫正中心,及时开展心理评测、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危机干预,在全市率先实现心理矫治对社区矫正全时段全流程覆盖。


资源整合多元参与

探索三率先“协同治理新招法”


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集聚社区矫正区域共建势能,形成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合力。

率先实现检察院全面派驻开展法律监督。在全市率先挂牌成立检察官办公室,建成河西区社区矫正司检共建基地,推动司检双方在业务培训、警示教育、联合执法检查等环节深化合作。

率先探索交警嵌入社区矫正综合治理。建立全市首个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基地,由交警支队选派民警进驻 “嵌入”社区矫正工作环节。每月开展一次交通安全专题联合教育,定期组织社区矫正对象交通安全主题公益活动。

率先激发律师参与社区矫正专业活力。率先引入律师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为社区矫正调查评估、重点执法事项、普法宣传、观护帮教等“把脉问诊”。组建社区矫正律师讲师团,开展法治教育,提升社区矫正对象遵规守法意识。


关爱陪伴助力成长

满足四层次“未成年人真需求”


积极探索适合未成年人的跟踪执行、互助小组、异地就学及就业帮扶模式,帮助未成年人纠正认知及行为偏差,为其顺利回归社会提供帮助。

跟踪执行实现法治价值。联合人民法院,将案件主审法官纳入监管小组,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入矫接收、日常教育监管全程跟进。持续关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成长中的困惑,积极引导,最大限度地做好法治教育和权益保障。

互助小组弥补成长缺失。创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成长互助小组模式,引入专业心理服务,充分调动其家庭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家庭监管教育的缺失,增强社会适应性。

异地助学拓宽发展空间。主动担当“助学人”,积极协调市司法局及异地社区矫正机构,构建异地求学期间的委托监管教育新模式,保障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不“因罪失学”,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就业帮扶引导走向社会。依托区内爱心企业和就业基地,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成年后为其提供就业指导和临时性就业岗位,稳定收入来源,修复社会关系。



供稿:社区矫正管理处

责编:刘甲林

编辑:张娜

天津司法
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提供法律服务,展示天津司法行政工作成效和风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