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敬仰的民国大师,养出7个精英儿女,独特见解直戳当代教育痛点

文摘   2024-10-18 19:30   广东  


在无数“精英父母”的心里,要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不能让他们比人家孩子差,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学区房、辅导班、刷履历日益成为标配。


殊不知,在半个世纪以前,有这样一位名垂青史的大师,不鸡血、不焦虑,放纵孩子的童真与天性,让他们自由做自己。


没有800万的学区房,没有上不完的辅导班,也没有刷爆朋友圈的华丽履历;可家里的七个孩子,个个都成了有用之材。


在他的后人中,教书的,做了复旦、浙大的教授;从事文艺的,做了人民音乐、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做学问的,成了社科院的研究员;搞金融的,在香港做了高管……


这位培养出一门精英的名家,正是丰子恺。



丰子恺曾被誉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绘画、书法、音乐、翻译,无一不通。


他的漫画,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用活泼简约的笔触,勾勒出烂漫与诗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全上海人手一册,无论男女老少、贫穷富庶,皆以品读他的作品为乐。


上海纪实频道 《丰子恺——大师纪录片》


他是专业素养极高的大家,也是童心永不泯灭的“老顽童”,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位真正尊重孩子、懂得孩子、热爱孩子的父亲,以最有效、最愉快、也是最简单的教育理念,点亮了丰氏家族后裔的明媚未来。


01

他不要孩子过早“懂事”


试想一下,如果有天你家娃开始自觉主动地写作业、刷习题,或是把好东西让给弟弟妹妹,身为老父亲/老母亲,一定会很欣慰。


“教了这么久,孩子终于懂事了!”


可丰子恺面对相同的情形,却高兴不起来。



丰子恺幼女丰一吟,就曾提到过一则轶事——父亲每每出差回来,照例会给孩子们带金银纸包裹的巧克力,每人分得一块。


因为巧克力既好吃又难得,每个孩子都是眼巴巴地拿好属于自己的那一块,独自品味。


某一次,年纪最长的丰陈宝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巧克力,却懂事地给丰一吟分了一小块,连好看的包装纸,也悉数给了妹妹。


这一幕被丰子恺望在眼里,竟生出了“阿宝怎么变懂事了”的感慨,随后,还写了一篇无限伤感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甚至难以理解的做派,正是丰子恺由始至终秉持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本真,让孩子成为孩子。


丰子恺热爱与鼓励孩子发扬自己本来的面目,享受转瞬即逝的无忧童年,因此,他宁可不要孩子过早地“懂事”。


“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孩子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孩子们这样彻底地真实和纯洁。”


丰子恺与孩子们在一起


他是一个发自内心怜爱孩子的父亲,珍视并试图长久地保存孩子们身上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率真、纯洁、自然、热情、烂漫、可爱、表里如一、精力充沛……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未受生存压力胁迫、未受成人文明浸染的珍贵。在成长过程中,他希望它们能维持得久一点儿,再久一点儿。


他日复一日地憧憬于儿童的世界,害怕着孩子们成人的“懂事”瞬间,到那时他反而认为,“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



再说个有趣的故事。


某天,弄堂里来了一个卖小鸡的挑担商贩。孩子们被吆喝声吸引,成群向门口奔过去。


丰子恺本身并不喜欢养鸡,怕麻烦;但因为孩子喜欢,他便考虑买几只。


没想到,商贩仗着孩子们的热情与执着,有了坐地起价的意思,坚决不愿便宜一些。丰子恺认为不值那个价,最终也就没买。


他拉着没得到小鸡而哭泣的孩子们回家,想教导他们,下次千万别再嚷着“要买”。



可话到嘴边,他却说不出口。


丰子恺觉得,这难道不就是教孩子,“看见好的不可说好,想要的不可说要”吗?


孩子最可贵的就是天真烂漫的性格。如此教育他们“懂事”,乖巧圆滑,岂不是早早叫他们做一个面目虚伪的大人了么?


孩子的内心感受不容忽视,为人父母在教育儿女的时候,也远远不该是无暇顾及孩子真实的喜怒哀乐,只站在大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要求孩子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小孩。



也多亏有了这样一位能读懂孩子内心的父亲,丰子恺的儿女们,个个都在柔软的爱意中,度过了鲜有遗憾的温馨童年。成年后的他们,也拥有了健全的人格与乐观的人生。


02

源于父爱的“看见”,尊重孩子的个性


让孩子成为孩子,读懂孩子的内心,是丰子恺家庭教育理念的基石,也是前提。


在此基础上,源于浓浓父爱的“看见”,则让家里的每个孩子,都发挥出最大的可能性。


丰子恺全家福


丰子恺喜爱观察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打闹嬉戏,都能牵动起他的心。


孩子本就是丰子恺漫画作品中最为重要的描绘对象,在《子恺漫画全集》中,他甚至专以孩子为素材,开辟了一辑《儿童相》。


他画儿子瞻瞻拖着小车做“黄包车夫”;画女儿阿宝脱下自己的鞋子,给凳子的四只脚穿上;画阿宝专心致志地叠纸船;画瞻瞻套上爸爸宽大的衣服,装成大人模样……孩子的一举一动,在他的画笔之下都极富生趣。


丰子恺画笔中的儿女们


他就那样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孩子的日常,欣赏他们的天真与烂漫、无知与有趣。


与如今众多苦于“工作太忙、生活太赶”的父母相比,这样的陪伴与“看见”,弥足珍贵。


丰子恺的“看见”,是一种俯下身来的平视、用心,而非肉眼,是深深地体察孩子、了解孩子,也亦步亦趋地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无独有偶,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


正确的教育,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们的困难,考虑到他们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



丰子恺恰恰是此种“看见”式的、尊重个性的教育模式的践行者在丰子恺的观察之中,每个孩子截然不同的创造力、生命力、表现欲,都得到了完好无缺的记录与引导。


比如,3岁阿韦的音乐表现最深刻;五岁瞻瞻的诗有旋律相伴,就流露活跃的生命;软软和阿宝的散文与数学上则肤浅少许……


丰子恺的七个儿女,没有人子承父业成为漫画家,但都在诗歌、音乐、外语等文学艺术领域有所成就,各自发挥出了专长。


03

“养儿不防老”,鼓励子女独立


当然,无论丰子恺再怎么“不希望”孩子们成熟懂事,再怎么舍不得他们美好的童年,父母会老,孩子会长大,也是无可避免的事。


当丰家的孩子们一个接一个长大,日益接受现实的丰子恺,也开始用成年人的规则来约束和指引孩子,那就是广为流传的“丰子恺家训”——正直为人、认真做事、宽厚待人。


丰子恺外孙宋雪君于上海瑞金二路社区街道丰子恺旧居陈列室,谈丰氏家族的家风与家训


有人会好奇,对于成年后的儿女,在谆谆教诲与殷殷期盼之余,从小看着他们长大、分享童年乐趣的丰子恺,难道就不会有一丝不适应?毕竟,对于中国父母而言,最难的就是“放手”,更何况如此珍爱儿童的丰子恺。


这个答案,却是出乎意料的“否定”。



1947年,丰子恺迎来了半百之年。家里最小的孩子丰一吟,也在这一年刚满18岁。


老先生把儿女们一个个召集到身边,第一次认真严肃地和他们“约法三章”:

一、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二、大学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


三、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


四、子女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五、子女独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双方同意同居者,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从协定中不难看出,除了因鼓励孩子留学而供给相关费用之外,子女成年后的生活、婚嫁、居住等事宜,均需与父母分开独立。


而且,丰子恺不仅不会再为子女提供便利,不为他们包办人生,他本人也不乐意向成年后的孩子索取任何回报,而是放手让他们走自己的路,过自己该过的生活。


仅仅是这一点,就已超越了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而把父母子女放在平等位置上,不控制、不包办,也不过分依附于子女,最终成就一种“真实而纯洁”的家庭关系。


04

画作跨越半个世纪,直戳当代教育痛点


丰子恺是一位大家,一个可爱的父亲,一位独特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与此同时,他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也有许多精辟的思考。


奇妙的是,当他把这些思考融入他的画,穿越了半个多世纪的光阴,放在如今,仍能带给当下的我们无穷无尽的警醒与回味。


比如,有对教育模式化、脸谱化的抨击。


一块模子印泥巴,以为自己是女娲?

千个人儿一个样,这种教育太可怕!


生搬硬套用力塞,哪管孩子哭哇哇!


程度不一样,硬拽一条线。

有对课堂模式僵化、办学功利化的讽刺。


录好唱片,上课播放。

只要不坏,用到永远。


校长锣鼓一响,教师使劲耍演。 

请问这是教育?我只负责收钱。


有从老师与父母的角度出发,描绘那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教育心理。


失望无奈之后,教师开始做梦:

一针下去搞定,多么爽脆酥松!


母亲盼儿速成长,火棍对着肚脐眼。

一口吹成大人样,省去含辛茹苦养!


也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痛诉那种不得不服从成年人的规划安排、毫无自主选择的余地、在大人的督促下不停攀爬的无奈与无助。


他的画作,每一幅都戳到了教育的骨子里,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同样发人深省。


几十年岁月匆匆不见了踪影,斯人已逝,可丰子恺留下的教育理念与反思,却永远不会随时光流逝而消磨殆尽。对于今人来说,我们还得不断反思、借鉴、改进,为了我们自己,为了下一代,更为了民族的将来。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家掌荟”平台功能强大,有海量的免费家庭教育学习资源,还有丰富的活动资讯,家长可便捷查询到家门口的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等报名信息,还能通过积分攒豆成为星级家长,有机会换取礼品或参加公益活动。

平台除了有丰富的家庭教育学习资源,还提供了儿童开放日项目、爱国主义教育、家风家教实践、劳动和社会实践、职业体验、科技体验、文化体验、工业展览、安全体验等近200个基地的基本信息,家长可带着孩子参观学习。


这么厉害的小程序

赶紧叫身边的家长朋友们

一起使用起来吧!


中山家长在线编辑

来源:精英说

编辑:黄琬莹

一审:谭振智

二审:林洁莹

三审:郑金山

欢迎关注“中山家长在线”微信公众号,来稿分享你的家庭教育故事、家庭教育实践、家庭教育活动、家书等,推荐其他优质家庭教育信息,并注明联系方式哦。投稿邮箱:jjb88338986@163.com

中山家长在线
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官方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