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视频生成AI大模型Sora的推出,展示了AIGC技术在电影领域应用的强大潜力,其可理解与电影摄制密切相关的画面风格、拍摄手法、镜头特点等,并能通过输入文本、图片、视频等信息智能生成最长时长为60秒、分辨率为1080p的高品质逼真视频,受到行业广泛关注。近年来传统计算机图形学(CG)方法与深度学习技术不断交汇融合,将现有语言、视觉、声音等AI大模型垂直应用于电影剧本和故事板、视觉预演、动作和表演捕捉、声音制作等工艺环节,已形成新技术、新算法、新应用与新实践。未来,该领域研究将持续关注多模态大模型、实时渲染和人机交互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电影摄制创新升级的加速器,为电影摄制实践带来了创新性变革和革命性影响,并加快推进形成电影行业新质生产力。本期遴选虚拟数字人新范式、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影智能化摄制技术、电影工业美学和技术美学、技术革新视野下动画媒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论文,论述了电影行业与智能科技加速融合下的技术动向和行业生态。此外,全国农村电影管理平台数据可视化的研发与实现、基于计量电影学的电影色彩风格可视化方法,展示了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影行业实操应用;电影沉浸式音频码流规范及功能特性研究、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研究则展现了沉浸式视觉、听觉技术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欢迎感兴趣的读者予以关注。
——本期责编
专家点评
虚拟数字人是计算机图形图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伴随智慧时代和元宇宙时代来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智能科技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虚拟数字人已成为影视传媒领域的应用热点。虚拟数字人的研究与实现关键在于对其几何造型、材质纹理、语义信息等进行精准描述和有效表征,其制作生成涉及扫描、建模、驱动、渲染等关键核心技术。从技术品质上看,电影级虚拟数字人既要在人物真实感方面突破恐怖谷效应,达到超写实水准,又要支持与真人和场景的智能实时交互与无缝虚实融合。伴随人类社会智能化升级的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向AI类人智能体(Agent)发展演进成为虚拟数字人迭代升级的重要趋势和必然要求。《虚拟数字人新范式:SIGGRAPH ASIA 2023电影制作相关研究综述》一文结合电影制作发展需求分析总结了SIGGRAPH ASIA 2023会议虚拟数字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趋势,从几何造型、运动控制、动作捕捉等方面细致阐述了虚拟数字人技术应用及其实现方法,并对虚拟数字人服务电影创作生产提出了有价值的深层次思考。虚拟数字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新动能,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未来,虚拟数字人技术应充分汲取计算机图形图像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融合创新成果,统筹提升真实感、智能化、交互性、鲁棒性、稳定性等技术性能,为服务电影制作创新升级和产业提质优化发挥积极作用。
——刘达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总工程师;
《现代电影技术》主编
当前,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正在为电影产业的发展进步提供强大助力;深度学习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在效率和性能方面不断凸显优势,为深度学习技术在电影产业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与此同时,电影工业也逐步进入转型阶段,进一步催生了深度学习与电影产业结合的需求。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影智能化摄制技术研究》以电影摄制流程为主线,介绍了深度学习技术在电影摄制领域的应用;从电影前期筹备、中期拍摄到后期制作,详细梳理介绍了当前电影智能化摄制的先进技术及应用情况,同时总结了电影智能化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及技术挑战,并对深度学习与电影摄制结合的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论文通过介绍深度学习技术在电影摄制过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可以拓宽电影从业人员的技术视野;通过总结当前电影智能化摄制面临的技术挑战,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方向和重点,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完善深度学习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其对于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也有助于激发电影创新活力。
——季向阳
教授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脑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深度学习专委会主任
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第五大生产要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国具有海量数据资源的独特优势,电影行业也不例外。影片从创作到放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图像、视频、音频、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在此基础上,院线市场、二级市场、农村公益放映等电影多元化放映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数据的多样性和海量性。通过对多源、异构、海量数据进行采集、清洗、预处理和挖掘,并结合数据可视化技术,利用图形、图表、地图等可视元素,将繁杂的数据以动态、实时、多维度、交互式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现,将有助于洞察数据规律与趋势,服务科学决策,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效。《全国农村电影管理平台数据可视化的研发与实现》一文基于我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实际需求,运用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可视化结果生成等技术实现全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数据的可视化展现,并利用异步通信、分步加载、渐进式渲染等方式解决了海量数据加载与更新问题,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优化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萃
正高级工程师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高新技术研究处副处长
本期目录
——刘绍龙 赵晓雨
◎ “技”能不能上升为“道”:电影工业美学技术美学之维“接着讲”
——陈旭光 张明浩
◎ 技术革新视野下动画媒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杨 晗 孟 雪
◎ 电影沉浸式音频码流规范及功能特性研究
——王 丰
◎ 基于计量电影学的电影色彩风格可视化方法研究
——吴 清 朱宏宣
◎ 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研究——以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千人剧场为例
——孙扬扬 曾志刚
◎ 真实与情感的建构:电影《奥本海默》声音设计研究
——张靖博 詹 新
文章概要
虚拟数字人新范式:SIGGRAPH ASIA 2023电影制作相关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2023年SIGGRAPH ASIA会议中虚拟数字人领域前沿技术成果,探讨了最新技术在电影摄制和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与影响,旨在为电影从业者提供虚拟数字人相关技术的前沿动态,促进计算机图形学(CG)与电影艺术跨学科的融合与应用。本文从计算机图形学与电影制作角度出发,沿着几何造型、运动控制和动作捕捉三个技术路线梳理分析了会议相关成果的技术内核及其在电影行业的应用潜力,随后以宏观视野评估了上述技术路线的发展特点,归纳出虚拟数字人技术整体发展趋势,分析思考了虚拟数字人技术与电影制作之间的耦合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影智能化摄制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深度学习(DL)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广泛,极大提升了各行业的生产效率。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为更好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服务于电影产业,促进电影工业提质升级,本文以电影摄制全流程为主线,结合先进技术与实际应用,对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在电影智能化摄制各个环节上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结合现状对深度学习与电影摄制结合的发展需求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分析得出目前深度学习主要在语义分割与图像增强等方面已有较成熟应用,未来研究人员应在更具创造性的环节上加强研究,并更加关注版权规范。
全国农村电影管理平台数据可视化的研发与实现
【摘要】电影公益放映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文化惠民工程。为持续保障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确保政府资金投入惠及于民,中央宣传部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从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作的实际出发,以农村电影大数据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农村电影大数据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阐述运用大数据及可视化相关技术对全国农村电影管理平台进行可视化的研发与实现,旨在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阵地、放映公示计划、放映回传数据进行综合直观展示,为全面准确了解电影公益放映情况、促进电影公益放映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技”能不能上升为“道”:电影工业美学技术美学之维“接着讲”
【摘要】电影工业美学理论与电影技术的交汇,能够使技术与理论达到“技道合一”的理想境界。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能够发挥“道”的功效,为电影技术提供必要且有效的理论支撑:因为在电影工业化研究语境中,电影技术是国内电影工业研究学者及业内从业者谈及电影工业发展时关注的核心议题,但与电影技术强势发展及电影技术实践不断改变电影生产这一“现实”相反的是,对技术“道”的层面即理论层面的研究、整体性总结与提升性质的研究相对较少,电影工业美学恰恰能够为电影技术研究提供理论维度上的支撑与“道”的维度上的提升。电影工业美学理论能够有效分析电影技术中的原理、美学及伦理,并起到促进实践与理论对话的效用。电影工业美学理论技术之维的“接着讲”仅仅是开始,还需要与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关注技术的机制研究与技术背后的人的研究。
技术革新视野下动画媒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在动画媒介发展过程中,技术的数次演进革新了动画的业态。生产力的解放使动画冲破视听艺术和商业媒介的藩篱,发展为多模态的审美场域。动画技术至今经历了两次最重要的迭代,数字技术革命解放了动画产业的硬件规模束缚,而人工智能革命则将动画产业的人才规模命题提上议事日程。在动画技术发展流变中,技术的革新提高了效率,却也重塑了动画艺术性的内生逻辑。同时,作为生产工具的AI加剧了行业重组与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如何辩证地看待技术影响下的动画行业重塑,如何准确抓住发展矛盾并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是保证动画艺术媒介核心价值、促进我国动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
电影沉浸式音频码流规范及功能特性研究
【摘要】电影沉浸式音频主要由音频素材和元数据信息构成,其码流会根据不同的用途封装到不同规格的素材交换格式(MXF)中。本文重点研究了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SMPTE)标准定义的沉浸式音频码流规范中各层级元素含义,深入解读了沉浸式音频各项元数据的功能特性,介绍了现阶段对采用MXF格式进行封装的数字电影数据包(DCP)中沉浸式音频码流的功能限制,旨在帮助沉浸式音频研发者和使用者更好地应用这些数据,通过对元数据特性的深入了解,逐步优化音频处理算法,确保渲染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而推动沉浸式音频技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应用。
基于计量电影学的电影色彩风格可视化方法研究
【摘要】色彩对于电影风格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国内电影学者们对于电影色彩的研究大部分是基于定性的主观评价,客观的量化数据支撑和科学的色彩风格可视化方法应用不足。本文尝试从计量电影学(Cinematics)的角度,运用计量电影学测量工具,以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的电影为案例,选取亮度、色调、饱和度、图像特征四个测量元素,利用计量统计方法,对电影的色彩风格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采用基于计量电影学的计算机辅助工具对电影色彩元素进行测量和统计,可实现电影色彩风格的可视化,进而有助于电影研究者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电影风格进行研究。
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研究——以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千人剧场为例
【摘要】近年来,沉浸式剧场演出被大众广为接受,逐渐成为剧场未来发展的方向。随着光学空间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剧场与虚拟空间的实时交互技术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以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千人剧场为例,借助主动式光学追踪设备BlackTrax、可视化编程工具TouchDesigner、hecoos多媒体服务器、JSTRON视频处理器、激光投影机,设计了一套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搭建与使用,研究与总结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系统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在追踪、实时粒子特效制作、预演、显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探索沉浸式剧场实时粒子特效的制作流程与应用的可能性。
真实与情感的建构:电影《奥本海默》声音设计研究
【摘要】《奥本海默》作为一部传记片,将观众的视线聚焦在一位科学家身上,通过理论物理学家J·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的一生,来探讨科技、道德和人性的复杂交织。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往的影片一样,声音设计在整部影片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再现和对人物内心情感的视听化表达是本片声音设计的关键所在。本文从音效设计和声音叙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影片声音制作亮点的具体分析,研析其声音设计的技术特点与创新性,探讨声音的合理运用在影片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文章全文详见《现代电影技术》杂志
2024年第3期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
标准国际刊号:ISSN 1673-321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336/TB
投稿系统:ampt.crifst.ac.cn
官方网站:www.crifst.ac.cn
广告合作:010-63245082
期刊发行:010-6324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