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亲爱的读者,微信即将改版,以后只有星标用户才能收到每日的文章推送,麻烦尽快点击下方卡片,先点关注,然后再添加星标⭐就可以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那静电带来的 “小惊喜” 可真是无处不在。每次伸手去摸门把手,指尖刚一触碰到金属,就像被一根隐形的针轻轻扎了一下;拧开水龙头时,也常常毫无防备地被电到;甚至有时候和别人不经意间的肢体接触,都可能引发一阵静电的 “火花”。被电一下,疼那么一小会儿,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然而,很多人都未曾察觉,静电所潜藏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用 “可怕” 来形容也不为过。
那么,在本期内容中,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一下,为何冬季总是静电频发?这看似不起眼的静电,究竟有着怎样令人咋舌的危害呢?从物理学的视角来看,静电本质上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当电荷在某些物体表面大量聚集时,便形成了静电,其可分为正静电与负静电。一旦带有静电的物体与零电位物体相接触或者靠近,物体表面的电荷就会发生转移,而这个电荷转移的过程,就会产生瞬间的电流,往往还伴随着电弧以及 “啪” 的一声脆响。
其实,早在中学时代,我们就已经对静电知识有所涉猎。记忆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老师在课堂上演示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起电的实验,橡胶棒经摩擦后带上负电,毛皮则带上正电。实际上,我国古人在很久以前就对静电现象有所记载。西晋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曾描述道:“今人梳头、脱着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说的正是人们在梳头发、脱衣服时所产生的静电现象。
相较于其他季节,秋冬季节静电出现的频率明显更高。这其中的缘由,其实并不复杂。特别是像我这样生活在北方的朋友,想必都深有体会,北方的秋冬季节气候异常干燥。而干燥的环境,恰恰就是静电产生的 “幕后黑手”。这里不得不提及静电的一个特殊物理性质:材料的绝缘性越好,就越容易产生静电。我们人体本身也可视为这样一种 “材料”。由于所处环境湿度的不同,人体皮肤表面的干燥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当人体皮肤越干燥时,就意味着导电的 “水分介质” 越少,电阻越大,皮肤的绝缘性也就越好。结合前面提到的静电特殊物理性质,我们便能得出结论:皮肤越干燥,就越容易产生静电。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秋冬季节静电现象更为常见,根源就在于干燥的气候。
被静电电到所带来的疼痛,只是其危害的冰山一角。你或许很难想象,静电有时甚至会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回顾 2021 年 1 月 9 日发生在湖南省邵阳市某加油站的那起惊心动魄的安全事故。当时,一辆轿车正在加油,站在旁边的车主发现油箱口有片树叶,便伸手去清理。谁料,手刚靠近油箱附近,静电瞬间产生,随即引燃了油箱口的油气,火焰骤起。幸好加油站工作人员反应迅速,及时用灭火器将火焰扑灭,才避免了一场更为严重的灾难。倘若整个加油站因此陷入火海,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无独有偶,近年来类似的事故在全国各地屡屡发生。比如 2014 年江苏某加油站的火灾事故,以及天津自助加油站发生的火灾事故,其罪魁祸首均是静电。
静电除了可能引发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外,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科学研究表明,长期存在的静电会对孕妇的健康产生不良作用,致使其体内孕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影响孕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仅如此,当人体储存的静电强度过高时,还会对心脏和大脑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对心脏的影响更为显著,极有可能引发心率异常、心脏早搏等问题。据相关统计,大部分查不出病因的心脏病患者以及神经衰弱患者,很可能就是长期遭受静电危害所致。在干燥的冬季,约有 30% 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静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静电的危害都有了全新的认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秋冬这样的干燥季节,我们该如何有效避免静电的产生呢?在家中,控制湿度是关键所在。可以借助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使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润度,从而维持皮肤的湿度,这样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静电的产生。此外,在穿着方面也需留意,尽量避免穿着化纤材质的贴身衣物,因为皮肤与这类衣物摩擦时,更容易产生大量静电。当然,为了保险起见,在日常接触门把手、水龙头等金属物件之前,可以先触摸一些小的金属物品,比如金属拉链等,将身上的静电提前 “释放” 掉,这样后续再接触时,就能够避免被电到的尴尬。最后,大家如果还有其他行之有效的 “防静电” 小妙招,不妨分享出来,让我们一起在干燥的季节里与静电 “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