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老师,正在给学生灌输极端民族主义
文摘
2024-12-20 05:55
西班牙
这位老师给孩子们上政治课,讲俄乌战争的原因,是乌俄原本是“小两口,举案齐眉双宿双飞”,后来 “离婚”了,乌克兰“离婚”后不守妇道和村霸搞一起......这位网友继续分享道:刚好跟一个英国S5(高二)孩子聊天,他这学期选了 5门课(他说每门课他都很喜欢),其中包括政治课。给我看他的课程作业和教材,这学期,他们政治课堂的学习内容如下:他们高二政治课的阅读对象包括: 柏拉图、霍布斯、洛克、卢梭、柏克、康德、马克思·韦 伯、撒切尔、丘吉尔......等。(只读部分段落,非原著全书)看到网友的这个帖子,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教师总是缺乏一种客观性?如果说政治观念有别、意识形态有别,倒也可以理解——毕竟本国整个的价值观都来自马列和苏联,与那位中学生所列的书单里那波人,本来就是相反的异类。但我想质疑的是,为什么中国的教师总是丧失一种客观性,而是直接进入极端民族主义叙事呢?网友分享的老师并非个例,之前网上有人发的视频,幼儿园就让孩子模仿日本鬼子之类,进行反日的教育。在课堂上宣扬特定视角的内容,是教育之大忌。然而从我们小时候直到中学,在课堂上像帖子中那样的老师,可以说是大部分。其实英国那位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不是因为内容本身,才显得正确,而是因为其中充满了比较和思辨精神。比如,总是要求学生去比较两种对立的观念,而不会告诉学生哪一种就必定是真理或者正确。我留学的时候也深有体会,刚开始上课没多久,老师就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自己在课后去搜集当地报纸的左、右翼两种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尽管我早就知道国外教育体系的特征,但当自己亲身接触到这样的环境,还是挺惊叹的。中国教育总是倾向于灌输答案,但比这更为可怕的是,灌输的答案往往并没有一个特定的价值观标准,而是裹挟着来自社会思潮的盲目和无知。就拿这位网友分享的例子,俄乌关系被说成是“小两口”,这本身就是严重的缺乏现代政治观念、缺乏政治常识的一种表现,不仅愚蠢而且恶毒。俄罗斯和乌克兰,尽管分离于苏联,并且语言文化相近,但这两个国家是互相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即便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也是加盟共和国的身份,而非什么“小两口”。这个老师的比喻不仅粗鄙而且愚蠢,完全违反了基本的政治观念,更是一种“国家拟人化”的幼稚思维,跟中学老师应有的理性身份完全不符。这种教育也会让学生缺乏基本的国家政治观念。我相信,在这个老师的意思中,“小两口”里的男方就是俄罗斯,这样才能处于主导优势。“不守妇道”就更是一种典型的极端民族主义叙事。乌克兰在离开苏联之后,选择加入哪个国际公约组织完全是其自由,别国没有资格干涉其内政。但这个老师将乌克兰的自由选择称为“不守妇道”,不仅表达出对乌克兰主权的粗暴无视,更是用了一个恶臭的“妇道”传统文化概念进行比喻,可以说是双重恶臭。这也体现出,这种缺乏现代价值观念的老师,往往受到传统糟粕的荼毒颇深。客观就是只展现而不加以主观评判,更不可能将主观的观念直接教给孩子,说那就是对的。对英国的教育来说,他们也完全可以拥有自己的主观视角,比如说“大肆抹黑”社会主义。然而并没有,他们的课题反而是“比较保守主义和社会主义”,这种充满了思辨精神的方式。这就是一种更加客观的呈现——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哪个对哪个错,而是要学生自己去辨析和理解其中的是非曲直、利害关系。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也一直都是欧洲思想界尊重并且重视的哲学体系之一,他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公敌”苏联是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国家,就去进行疯狂的攻击。那位中国老师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中国民众身上常见的问题,就是当他们做一个价值判断的时候,并不是依靠某种价值观尺度,而是以“对方跟我关系好不好”作为标准。在很多人眼中,俄罗斯是好朋友,那么乌克兰就自然成了敌人和被讥讽的对象。但在这里他们忽视了一点:作为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俄罗斯的确是率先对乌克兰进行了主动的攻击。这种价值判断的方式很常见,他们不管那个人(国家)是谁、做了什么事,只要对自己有利,就倾尽所能地吹捧和夸赞那个人(国家),而对方一旦翻脸,就又开始咒骂对方。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会去判断对方究竟品质如何、是否值得交往。思辨则是只给学生提供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就是逻辑化的思维能力。当学生有了这个工具,他们再去做任何事,老师都是放心的、社会也是放心的,因为他们是带着自己的脑子做出了选择,而非盲目的狂热。看到那位网友发的帖子,我为中国青少年的未来感到深深的担忧。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不是理性而是偏狭,不是思辨而是狂热,没有善良而只有敌意,没有尊重而只有流氓。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6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股市投资交流(仅投资知识,不分析股票和进行投资建议)、宏观经济动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禁文章分享等等。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