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时光里,总有一些歌曲陪伴着我们,在我们的生命中刻下烙印;在岁月的河流中,总有些旋律莺绕耳际,永难忘怀。
是啊!光阴留不住,岁月催人老,岁月的步伐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尽管时光流逝,蓦然回首,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作品虽历经岁月的淘洗仍光芒璀璨,久久难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诞生了一大批经典电影插曲,时至今日,这些经典电影故事和电影插曲仍然感动和激励着我们,其中那些精彩的剧情、饱满圆润的人物形象,在音乐语言的烘托下依然耳熟能详,在异刹纷呈的光影岁月里成为永不褪色的胶片,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跟着《银幕上的旋律》去打开尘封己久的记忆吧。
《银幕上的旋律》是我写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岁月如歌》节目的广播稿。文章重温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老电影插曲广泛的影响力,现保留音频和文字内容,欢迎转载转发,分享影片中歌声背后的故事,与大家一起回首往事,重温经典。
节目播出后,我把录下来的节目在我们镇广播大喇叭里播放,同时还将录制好的音频卡赠送给几家繁华的商店。今我们非常感动和吃惊的是,我的这篇广播稿,经过节目主持人李佳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后,竞然那样生动感人。节目中播出的老电影插曲,像人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抒情诗一样美的爱情战争故事片《归心似箭》插曲《雁南飞》,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知音》插曲《知音》,《海霞》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红珊瑚》插曲《珊瑚颂》等十首,都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辅相成,给我们插上了画面之外的自由联想的翅膀,充满阳光和力量,听后有着强烈的情绪感染力。
一时间,优美的旋律回荡在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人们的脸上浮现出笑容,有几位村姑竞情不自禁地跟着广播啍唱起来: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
此时,我在大街上闲逛时,发现这里繁华地带的歌舞厅及商店门口的音响几乎停止播放流行歌曲,好几个地方还在放《银幕上的旋律》这期节目的录音呢。
我上前问一对抱孩子的中年妇夫,大概是这里的老板吧:爱听这些插曲吗?她的脸上泛起涟漪,连连点头说:我就是听这些歌曲长大的呀!真是百听不厌。她丈夫则说:就是听的机会大少了,难得一听。为了弄清老板为什么老放这些老歌,便问道:不怕放老歌影响生意?他说:怎么会,爱听老歌的听众很多,特别是这些电影插曲,听起来有劲,把我们带进那个年代。
是啊,一首老歌就是一种精神,好的电影插曲是一支绽放的红枚魂,给电影增色不少,它们就像一壶老酒,经过岁月的沉淀越发有魅力。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击拳称是。
事实证明,我国劳动人民对优秀的艺术遗产是怀有深厚的感情的,广播节目《银幕上的旋律》使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一首歌,而是歌曲背后的电影镜头和电影故事融会在歌声里,在歌声的意境和外延上提高一个层次,让风靡一时的电影插曲焕发青春,真正起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作家简介:吕兰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通讯员,东昌府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多次在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获奖,被评为中央台优秀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