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風土與全球地方:
第三届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
Human Mesology and Global Locales: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會議旨趣
本系列會議旨在連結世界各地的青年學者與學術新秀,共同探索新議題,勘探新領域,持續推動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前兩届會議分別於台灣清華大學、馬來亞大學舉辦,主題為「異域、他國與世界想像」以及「在路上」,成果豐碩。
本届會議從「人間風土與全球地方」主題切入,借鑑和辻哲郎「風土」人間學的思路以及「全球在地化」概念,討論文本、思想、情感、人、物的跨文化流動與本土構造。換言之,中國及華文文學文化「現代性」的生成與衍變,既受到歐風美雨的浸染,也得到各地風土的滋養,其間的糾纏與轇轕,值得學人再三回顧。職是之故,本届會議邀請三十餘位學者,透過豐富多元的視角,挖掘箇中的研究潛能,期待共同激盪出屬於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的特色。
時間:2024.12.05-2024.12.07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1號演講廳(12.05)、潤昌堂黎陳佩昂演講廳(12.06-12.07)
與會學者
主題演講嘉賓(依筆畫序)
陳平原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河南大學文學院
陳建華 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報告人(依筆畫序)
王星明 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王曉玨 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丘庭傑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白錦麟(Joachim Boittout) 巴黎西岱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
何杏楓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宋偉杰 羅格斯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
宋 雪 山東大學文學院
李向陽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李思逸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李瀟雨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
唐赫男 愛丁堡大學東亞系
崔文東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召集人)
張惠思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
張詠梅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張麗華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莫加南(Mark Frederick McConaghy) 台灣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
許美薇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
許德發 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中文系
郭曉琳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
陳芳代 嶺南大學中文系
陳曉婷 聖方濟各大學葉應桃李如意人文及語言學院
陳濟舟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黃 戈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黃雪蕾 愛丁堡大學東亞系
楊子樵 陽明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楊 波 河南大學文學院
楊珮慈(Penny Pui Chee Yeung) 羅格斯大學比較文學系
趙詩情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顏家昇 蘇丹依德理斯教育大學中文系
顏健富 台灣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
主持人(依筆畫序)
李歐梵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
林姵吟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夏曉虹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河南大學文學院
許子東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許暉林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彭麗君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黃子平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潘銘基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鄺可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評議人(依筆畫序)
季凌婕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
馬筱璐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張 宇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歷史及文化學系
張歷君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郭詩詠 香港恆生大學中文系
曾繁裕 香港浸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葉 嘉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通識教育部
鄒文律 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
劉 東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鄧紹宏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魏 豔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研討會議程
2024年12月5日
主題演講 16:00-18:00
主持:崔文東、鄺可怡
陳平原〈人文史視野中的現代中國〉
陳建華〈「時尚」圖釋:以張愛玲《更衣記》為指南〉
2024年12月6日
開幕式 9:15-9:40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系主任潘銘基教授致辭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崔文東教授致辭
會議報告第一場:全球旅行與地方路徑 9:40-10:50
主持:潘銘基
顏健富〈路徑與根源:馬德新的天方路線及其意義〉
楊波〈製造「東方俾士麥」:李鴻章出使日記的編訂、傳播與影響〉
張惠思〈在「世界」之中:近現代知識青年的「在南洋」模式、意識形態與文學養成〉
評議:馬筱璐
會議報告第二場:風物與地方 11:00-12:10
主持:彭麗君
李瀟雨〈「中間人」——民國西南少數族群的政治想像、書寫和實踐〉
陳濟舟〈風物、路徑和敘事:世界中的西南〉
郭曉琳〈記憶與現實的潮間帶:論吳明益早期小說的中華商場〉
評議:張歷君
會議報告第三場:跨文化流動14:00-15:10
主持:許暉林
李向陽〈Essay的一體兩面:周氏兄弟雜文、小品文中的域外因素〉
何杏楓〈冰心、泰戈爾與中國現代美育——以《繁星》為中心〉
陳芳代〈超現實主義的全球傳播與華語語系的在地風土〉
評議:張宇
會議報告第四場:跨文化翻譯 15:25-16:35
主持:何杏楓
顏家昇〈吉隆坡《僑聲日報》對傑克·倫敦《社會鏡》的翻譯及其意義〉
丘庭傑〈呂澂美學材源考:以中日「民眾藝術」為中心〉
趙詩情〈「象徵」如何是「歷史」的——艾青的「曠野」詩作與維爾哈倫的社會三部曲〉
評議:季凌婕
會議報告第五場:流離與認同 16:45-17:55
主持:許子東
白錦麟〈民國初年徐枕亞、吳雙熱以及徐天嘯旅滬期間的多重身份認同與風土寫作〉
陳曉婷〈蹉跎異地的寂寞作家——論徐訏《盲戀》(1953)連載小說的敘事空間〉
張詠梅〈試論葉靈鳳《新晚報》副刊專欄「霜紅室隨筆」的飲食書寫〉
評議:曾繁裕
2024年12月7日
會議報告第六場:全球地方 9:00-10:10
主持:崔文東
宋偉杰〈發現,記憶,想像——世界中的東北〉(線上報告)
王曉玨〈粵語的新南方〉(線上報告)
楊珮慈〈董啟章《地圖集》中的「雙重聲音」與歷史書寫〉(線上報告)
評議:劉東
會議報告第七場:敘事與抒情 10: 20-11:50
主持:林姵吟
黃戈〈從宇宙歸來的少年:《月球殖民地小說》之月球文明、世界漫遊與中國少年〉
許美薇〈還原與想象:林紓《劍腥錄》的多重敘事維度〉
莫加南〈土氣如何表現在文字上:臺靜農早期的小說與「氣化」書寫〉
李思逸〈不合時宜的抒情:馮至、卞之琳的戰爭人間〉
評議:魏豔、鄒文律
會議報告第八場:教育「世界」 14:00-15:10
主持:黃子平
唐赫男〈空間與性別:民初兒童雜誌中理想兒童的視覺表現和性別差異化建構(1912-1916)〉
許德發〈遊歷、著述與教育:「少年中國學會」與「新民學會」的「南洋」視野與知識作用〉
宋雪〈學術的立場與抵抗的姿態——孤島時期燕京大學的日本文史教育〉
評議:葉嘉
會議報告第九場:能源、風土與地景 15:25-16:35
主持:夏曉虹
王星明〈再探鄉愁之「源」:論沈從文的能源書寫與情感結構〉
黃雪蕾〈蘇州河邊:生態、氣氛與風土〉
楊子樵〈介面地景:鐵道系統與台灣政宣電影的類型化〉
評議:鄧紹宏
會議報告第十場:風月、傳統與記憶 16:45-17:35
主持:李歐梵
崔文東〈冶游文學的自贖:秦淮風月與現代散文的生成〉
張麗華〈為記憶賦形:《呼蘭河傳》的地志書寫與空間隱喻〉
評議:郭詩詠
閉幕式 17:35-17:55
會議形式:
報告時間:每份報告以15分鐘為限(13分鐘時響鈴提醒);
評議及問答:二人組以20分鐘為限,三人組以 25分鐘為限,四人組以30分鐘為限。
主辦: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資助: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
無需報名,歡迎參加,查詢電郵為:chilan@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