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之声 | 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文摘   2024-11-07 20:46   内蒙古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体制机制之一着重强调并作出重要部署,既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更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径与方向。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要更快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思想精髓,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继续趟改革深水区,啃改革硬骨头,聚焦重点、凝聚力量,采取更加务实的措施办法,确保改革有力有效推进。
一、城乡融合的基础:打通城乡间要素双向流动的堵点
城乡是一对分工有别但又相互依存、 互为促进的有机整体,唯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生产力合理布局,才能为乡村振兴开山凿路,为城市繁荣蓄势聚能。要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首先要打通“劳动力要素”,以人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下遗留的制度藩篱。根据七普的数据显示:赤峰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143486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89248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356584人,乡村人口减少661862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1.95个百分点。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农村人口呈现流失趋势,这既体现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反映了劳动力流动的单一性,毕竟在乡村振兴阶段也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以此来避免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所以实现城乡人口双向流动,既要执行国务院最新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力度,还要为投身乡村的各类人才提供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让他们在乡村也可以拥有便捷、现代化的生活工作条件,缓解乡村的“人才之渴”。要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次要打通“市场要素”,建立市场化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交换上获得平等权益;开拓乡村建设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城市资金入乡;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补充的多元化乡村经济。
二、城乡融合的关键: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与亿万农民利益息息相关,既是“三农”大事,也攸关全局。第一,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自2023年我市印发《赤峰市关于规范农村牧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解决承包地细碎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方案》后,提高了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水平,解决了承包地细碎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赤峰市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917.4万亩。今年初,赤峰市按照国家、自治区延包试点要求,在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松山区开展整旗县试点,其他旗县区选择1-2个苏木乡镇开展整乡镇试点。市政府于2024年4月15日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推进组,目前,5个整旗区试点工作方案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审核批复,试点旗县正在有序安排部署延包工作。第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作为全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旗县之一,赤峰市翁牛特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试点工作:制定管理办法,在坚守“土地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三条底线下,主要围绕“谁来入市、哪些地入市、怎么入市、钱怎么分”四个核心问题,制定了《翁牛特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方案》,印发了《翁牛特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管理办法》;强化规划引领,现已编制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142个;审慎选择地块,优先选取农区闲置及低效利用的公益性集体建设用地作为首批入市地块。目前,该项工作有了阶段性的成效,三中全会的部署也再次坚定了我市推进“农地入市”改革的信心。
三、城乡融合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决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在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赤峰市地域辽阔、禀赋多样,各旗县区发展进程不同,面临的实际问题也不一样,因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在农业农村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将数字乡村建设作为重要方向。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升乡村技术水平、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培育乡村专业人才、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等路径赋能数字乡村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城乡融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紧紧围绕《决定》的工作部署,多措并举、攻坚克难,让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比翼齐飞,构建赤峰市城乡共同繁荣的美好前景。
【作者系市委党校研究生部副主任 张茹
来源:赤峰日报

赤峰市委党校
本公众号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以宣传工作、拓展视野、服务发展为目标,面向全校教职工、学员及关心校院建设发展人士,致力于构建一个分享信息、交流思想、推进工作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