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进一步深入。每年公历11月22日或23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40°时,我们迎来了小雪节气。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小雪,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这意味着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降水形式由雨转为雪,但此时地寒未甚,雪量不大,故称为“小雪”。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将越来越冷,降水量逐渐增多。此时,东亚地区已确立比较稳定的经向环流,西伯利亚低压或低槽东移,导致大规模冷空气频繁南下,带来大范围的大风降温天气。在北方地区,气温可能会降至零下十度甚至更低,而在南方,虽然气温也会明显下降,但相较于北方会稍高一些。小雪节气期间,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雨雪天气模式,雪的出现频率逐渐增加,但并不意味着雪量一定很小,而是指这个节气期间开始降雪,且雪量相对不大。
小雪节气被古人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下降,彩虹不再出现;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面的阴气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失去生机;三候闭塞而成冬,天地闭塞,进入严寒的冬天。这些物候现象反映了自然界在小雪节气期间的显著变化。
小雪节气不仅有着丰富的气候特征,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北方地区,人们开始储备冬粮和蔬菜,准备过冬,同时有腌菜、腌肉的习俗,寓意储备富足,度过一个温馨的冬天。而在南方,则有吃糍粑、晒鱼干的习俗,象征着丰收和富足。此外,一些地区还有酿酒的习俗,如浙江长兴地区会在小雪当天酿酒,称之为“小雪酒”,据说是因为小雪时节的泉水特别清澈。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来源:江山市博物馆
编辑/裴庭锐 审核/赵永升 监制/李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