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核心素养版)
**一、教学目标**
**(一)唯物史观**
1. 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历程,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2. 通过探究“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出现的背景及其成就,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时空观念**
1. 通过梳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史实,建立时空框架,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
2. 通过比较汉唐盛世的文化成就及其对外交流的影响,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史料实证**
1. 通过阅读分析相关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论证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
2. 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运用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对“唐人”称谓的由来及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意义进行合理解释。
**(四)历史解释**
1. 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背景、表现和影响,理解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2. 通过解读陈寅恪先生关于唐代历史分期的观点,理解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意义,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事件。
**(五)家国情怀**
1. 通过了解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通过认识唐朝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树立开放包容的文化观。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 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论证“唐人”称谓的由来及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意义。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意义,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事件。
2. 将家国情怀融入历史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视频:展示敦煌莫高窟壁画、龙门石窟佛像、王羲之《兰亭序》、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
2. 提问: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就?这一时期的文化有哪些特点?
**(二)讲授新课**
**1. 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道教发展,佛教传入并逐渐本土化。
(2)隋唐时期:儒学复兴,三教合流;道教兴盛,佛教中国化完成。
(3)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动荡促进思想解放,民族融合推动文化交融。
**2. 文艺高峰**
(1)诗歌:李白、杜甫等“诗仙”“诗圣”的出现,唐诗达到巅峰。
(2)书法:王羲之、颜真卿等“书圣”的出现,书法艺术达到高峰。
(3)绘画:吴道子“画圣”的出现,绘画艺术达到高峰。
(4)历史解释: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统治者重视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文艺高峰的出现。
**3. 对外交流与“唐人”称谓**
(1)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日本书纪》等史料,论证唐朝对外交流的频繁和广泛。
(2)家国情怀: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唐人”成为中国人的代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4. 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
(1)时空观念:安史之乱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2)历史解释: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唐时期结束了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开启了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课堂小结**
1.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佛教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2. 这一时期,诗歌、书法、绘画等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涌现出“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唐朝在对外交流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人”成为中国人的代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4. 中唐时期是唐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开启了赵宋以降的新局面,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课后作业**
1. 阅读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并结合本课所学,写一篇关于中唐时期历史转折意义的小论文。
2. 以“我眼中的唐朝文化”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唐朝文化的成就和影响。
**四、板书设计**
**第八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
1. 魏晋南北朝:儒学式微,玄学兴起;道教发展,佛教传入。
2. 隋唐时期:儒学复兴,三教合流;道教兴盛,佛教中国化。
3. 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文艺高峰**
1. 诗歌:李白、杜甫等“诗仙”“诗圣”。
2. 书法:王羲之、颜真卿等“书圣”。
3. 绘画:吴道子“画圣”。
4. 历史解释: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统治者重视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文艺高峰的出现。
**三、对外交流与“唐人”称谓**
1. 史料实证:唐朝对外交流频繁,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
2. 家国情怀: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深远,“唐人”成为中国人的代称。
**四、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
1. 时空观念:安史之乱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转折点。
2. 历史解释:中唐时期结束了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开启了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五、教学反思**
本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史料分析能力和家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论证历史观点,并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事件。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将家国情怀融入历史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