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送了6年快递的博士谭超,拉着考博失败的女友一起送快递。他的大学老师知道后:“你脑子是不是有病?”
尽管如此,谭超显示出了不同于常人的刻苦和执着,他的父母虽然只是简单朴实的农民,但对孩子的教育充满希望,是那种愿意为孩子的学习梦想倾其所有的人。
正是在父母无私的支持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谭超最终完成了从小镇到城市的转变,考入了山东省里较为知名的烟台大学。
在大学里,他始终表现出过人的勤奋和坚持,不仅在学术上成绩优异,还在校园社团和志愿者活动中积极参与,赢得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
本科毕业后,谭超并没有选择像许多同学那样直接进入职场,而是选择了继续攀登学术阶梯,他相信,知识的力量能够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谭超向往清华大学,几次报考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但都落榜了,不少同期在谈到他时都不少不了一句“当代范进”。
几年无所收入,加上次次失利,谭超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他开始考虑一边考取延边大学博士研究生,一边靠送快递养活自己。
对于谭超来说,这份工作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连接着他与这个世界的纽带。每一天,他背负着沉甸甸的快递包裹,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见证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清晨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间段,谭超总是在天色微亮时分开始他的工作日。
知道哪些路段容易堵车,哪些小区需要多花时间登记,这些经验都是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积累的。每当有新的包裹送达时,谭超都会亲切地与收件人交流。
日落之后,当城市的节奏开始放缓,忙碌了一整天的谭超却不能立即返回家中休息。相反,这是需要处理退件和那些白天因为地址错误或收件人未能成功签收而回流的包裹的时候。
在快递工作之余,谭超也很少有片刻的闲暇,即便在家里,他常常被来自手机上快递软件的通知声打断,时刻提醒着他有新的包裹需要次日配送或有客户的查询需要回应。
但他并不抱怨这种忙碌,相对的,谭超已经学会了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哪怕这种平衡是那么的脆弱和暂时。
谭超并不孤单,他的女友燕青也是一名快递员,在燕青第三次考清华博士失败后,也被他说服一起来送快递。
谭超的大学老师知道后,还怒骂了他,老师觉得他这么高学历去送快递,是不是脑子有病。但谭超并不觉得是丢脸的事,他要生活,要赡养父母,也要对之后的家庭扛起责任。
工作中,两人互相协作,谭超用他的工作经验帮助燕青找到送货的最佳路线,而燕青则用她对数字的敏感把握好时间管理,适时调整双方的工作计划。
下班后,两人还会一起总结当天的工作,交流如何处理各种棘手的配送情况,如无人签收的包裹、配送地址难以寻找的情况等。
生活中,谭超和燕青一起设定了共同的目标——储蓄足够的钱来购买自己的小房子。他们的梦想并不奢侈且充满了实际性,这样的目标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有动力。
另外,他们还共同在小区内建立了一个自助快递站点,使得收件更加便捷,减少了二次配送的工作量,同时也为周围的社区提供了额外的便利。
更重要的是,谭超和燕青利用休息日共同参加各种技能提升的培训,如客户服务和物流管理课程。
虽然工作艰辛,但生活的乐趣不仅仅局限在工作之中,周末的时光,他们也会相约进行小旅行,或者简单地在公园散步,享受自然之美。
随着谭超和燕青的坚持和辛勤工作,以及整个快递行业的不断发展,他们所在的公司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一个重要竞争者。
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公司的收入稳步上升,并且由于提升了效率,运营成本得以优化,利润也随之增加。
谭超和燕青他们开始规划投资自己的快递店面,以及开拓新的服务,例如绿色环保配送服务和为特定商品提供专门的快递选项。他们的共同梦想在经历了数年的辛苦付出后,逐步成为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