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专家

文摘   职场   2022-06-30 17:59   广东  

|||本文字数约5200字,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


作为精细化培养的标尺,互联网公司的职级标准为每个专业岗位都划定了每个阶段应当达到的能力水平。但是,这些标准并没有画出点与点之间的必然路径,晋级以及晋级背后代表的职业发展,经常会受到瓶颈期的考验。


而在微信G,有一百多位同学的专业职级为12级或以上,属于腾讯公司定义的「专家」。在职级标准中,他们代表着所属领域的未来。而在职场中,他们也似乎代表着一路升级打怪的胜利者。


我们回望这些专家们的过去,发现不管什么岗位、什么样的职业发展路径,他们最精通的,恰恰都是如何面对「失败」。




寻找意义


上大学的第一周,90后michelle开始逃课。


她在一所财经类院校读管理学学位,入学之后,她意识到「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要一个应届毕业生去做管理」,于是自那开始,她每个学期四个月里有三个月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剩下一个月再应付期末考试。


「我人生的目标感很强。」michelle这样评价自己。在每学期留给自己的三个月里,michelle去参加过各种交换生计划和校企合作活动,折腾了三年各式各样的岗位之后,迎来大三实习期的michelle渐渐对自己的择业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自己不适合做兜售属性的工作。


michelle学过许多营销类的课程,也参加过许多企业的校园大使活动,有时候甚至需要将一件商品卖给根本不需要它的消费者。michelle心里难以找到这些工作的实际性意义:「我内心没有那么认同这种营销。我觉得它不创造实际的价值。」


michelle同样不想做按部就班的工作——毕竟她连学习都没有按部就班。排除了若干自己不认同的工作类型之后,摆在michelle前面的选项几乎只剩下一个:去互联网企业做产品,即使michelle并不清楚产品岗位具体要做什么。「反正不在我讨厌范围之内,我就去试一试,如果试完实在不行,我就再看看有没有其他适合我干的。」


michelle就这样进了腾讯,一呆就是十年。从第二年起,她转来了微信支付团队,成为团队里第一位产品运营同学,至今没有换过部门。在今年,她晋级为12级产品经理,成为微信G七位90后专家之一。


她身上也有很强烈的90后特点。「对我来讲,这可能跟职业、回馈都没有关系,而是出自自己内心的认同和喜欢才会坚持下来。做产品是在帮助用户和商户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成就感。」michelle说道。


微信翻译的技术通道专家fandong博士毕业后加入腾讯。「在校做研究的那段时间里,我非常追求客观的数字指标,关注我想出来的方案能达到一个多好的效果。」后来fandong在一个业务团队里负责一个用户量级不高的服务,虽然处理bad case的时候有零星的反馈,但是fandong依然没有太多感受:「到底帮助了用户多少,用户到底满意不满意,这件事我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做事的价值感也不是很强。」


来到微信团队之后,亿级的用户带来大量直观的反馈,fandong的双脚第一次感受到踩在泥土上的踏实感,「觉得自己在做一个真正对用户有用的东西」。


用户价值也成为他对团队的要求。「我非常在意用户对微信翻译体验上的评价。平时我也跟组员说,我们不能一味追求数字指标高,一定要看我们的解决方案对用户体验来说到底有没有变好了。做技术的同学也明白,技术指标的提升虽然一定程度上跟体验的提升是正相关的,但是不排除在某个点位存在偏差。」


专家的起点也许是从意义感开始长出蔓枝。steve是从事多媒体技术研究的12级专家,从校招加入微信团队开始,就一直在做音视频相关技术开发。在他早期的事业生涯里,发生过一件小事,改变了他对技术工作的看法。


音视频通话的一个关键指标在于流畅度和画面质量。steve在学校做研究的时候,专注于如何尽可能在不影响画质的情况下将音视频文件压缩到极致。因此一开始,steve也认为自己只要采集视频,将数据以最好的标准压缩,后面的工作就交给传输层来解决。


但是,在实际业务中,这种想法却并不完全行得通。当时正是3G时代到4G时代的过渡期,网络传输能力并不过硬,steve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音视频容易因为丢包而引发后续的链式反应,直到下一个关键帧出现前,视频都没法正常播放。这种情况下,为了前置地为网络问题提供容错空间,steve需要在压缩流程中使用不容易“断”的参考帧结构,这样做虽然会稍许牺牲压缩率,但可以提升弱网下视频的流畅性。


自那以后,steve也明白了做技术并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来我也看看别人做了哪些事情,比如网络连接、数据传输保障,再往后发展,我就不仅要关注我们本中心的事情,还要关注一些客户端同学他们在做哪些优化,功能是如何实现的,用什么接口来调用我们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和他们打配合。」


2021年12月31日首场微信视频号跨年演唱会期间,steve负责保障中国台湾现场传回的音视频信号接入和回放流程




解决问题的人


在WXG,12级以上专家的平均年龄是35岁。怀揣这样那样的理想,入行十多年,在这些专家身上很难感受到倦怠,仿佛他们从来不曾被失败绊得灰头土脸似的。


而市场族12级专家vincent说:“让我学到最多的就是失败。”


vincent从手机开发、网络开发到系统测试,做了11年程序员。刚转向解决方案销售,vincent就摔跟头不断。


当时,vincent在一家通讯设备商工作,他所接到的项目在同事口中被称为「盐碱地」:产品不成熟、资源配备不足、很难出成绩。这样的项目在一个论战功的公司里很不受欢迎,但是vincent主动争取到了自己的手里。「因为项目的出发点,包括预期的价值都是非常明确的。放到现在,它是一个很有未来的东西。」vincent回忆道。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项目过于超前的设想和技术,难以有相应的生态配合落地,vincent手里几个项目都相继以失败告终。摔得最疼的是一个vincent从头到尾参与的项目,项目组在vincent离职之后直接被解散,牵涉了大量的退货款项。


vincent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他开玩笑说:「换个角度来想,谁有能力开启这么大的一盘生意,前前后后团队加起来几百号人呢?哪怕是失败的,带来的成就感也会更高。」他更看重的是自己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我们以前就这么说:领先一步叫领先,领先三步是找死。所以还是因为自己的产品解决方案没能支撑起这个构想。」vincent总结道,「一是需要对行业很熟悉。当时我们以为方案已经很完整,结果发现链条上游和下游没有考虑到,而且那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二是我们创新的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最大的问题出现在这当中,第三,技术上我们当时做的硬件在世界上没有第二家拥有,我们以为自己很厉害,实际上生态才是王道,没有生态就没有终端跟你匹配。」


vincent将这个项目称为一次「完美的失败」,让他深刻领悟到什么叫用户价值:「这次失败命中了所有做方案策划会遇到的坑,让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去踩了。」



除了vincent,其他受访的专家也很难想起能称得上「困难」或者「瓶颈」的关卡,仿佛那些只是一个最稀松平常的挑战——包括让不少人有心理压力的晋级答辩。


「无解也是一种解。哪怕是一个做失败了的项目,也是可以去答辩的,所以我从来不认为那叫瓶颈。」michelle说道,「一个项目最终做失败了,也不是你个人失败了,任何一个项目难道不是大家共同决策的吗?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清楚明白地讲出失败的原因、你对于这个事情的深刻理解和未来应该怎么做。」


michelle并不是很在乎答辩的最终结果是什么,这个过程对她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和公司的资深专家讨论和验证自己的思考。「它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影响力的机会,是个人去学习成长、去展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我的思考、我的打法、我对战场的定义到底有没有问题?如果有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告诉我错在了哪,我未来可以少犯错,如果我一不小心对了,那不挺好的嘛,对吧?」


「说我是产品策划也行,说我是运营也行,我其实无所谓,我觉得我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我没觉得有什么瓶颈,都只是一个个要解决的问题,只是可能这个问题比较难,反正难的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扛,我能在微信支付团队找到一群和我一起解决问题的人。」michelle说道。



vincent加入企业微信团队之后,一开始并不适应互联网的工作风格。当时,企业微信正处在飞速起步的阶段,vincent需要同时处理多个模块的工作,精力被打散,他很难找到机会安下心来沉淀。同时,vincent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口理解互联网的思维,最终导致一年多时间里,他都找不到适合互联网的工作状态,屡屡碰壁。


无数次的思索之后,某一天vincent突然反应过来:这个不断犯错的过程,不正是最重要的方法论吗!


「其实就是互联网的快速试错。怎么可能一上来就能找到正确的路,对吧?自那以后我碰到这种事情,就会思考是不是可以将一些尝试切分得更细、提得更前,快速地体现结果,迅速找到结论。」vincent总结道。


在技术领域,「困难」的阻力甚至是变革的推动力。2013年,steve刚刚通过校招进入微信团队做音视频通话功能时,互联网中有不少音视频通话做得更加成熟的同行,而微信在这个领域才刚刚起步,首要目标是追上行业的技术指标。「那个时候更多是处于一个追赶的状态。」steve回忆道,「有点像动物吧,追赶的时候是很兴奋的状态,因为你会始终有个目标,对不对?这种时候是最不会迷茫的。」


很快,微信的音视频通话规模和技术指标进入行业前列,前面没有了追赶的目标,反而让steve陷入一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状态。「你一时间不知道哪里还可以继续给你带来更多空间和提升。」steve回忆当时的组长对他们说过的话,「他说,将一件事从60分做到90分可能很轻松,把该补的补上就可以了。但要从90分往上做到95分、99.9分,你会发现这个需要花的精力越来越大,而收益越来越少。」


但这段时间,恰恰也是技术从紧张的产品迭代周期中暂时停下来思考的宝贵时间。团队选择趁着这段时间进行重构,解决历史遗留的技术债,「真正地静下来思考这个产品」。


如果说steve的挑战是超越自己,fandong的挑战则来得更惊心动魄一些。刚到微信团队不久时,他就遭遇了一次微博热搜的「洗礼」。


因为语言随着时代日新月异地迭代,在旧数据上训练的翻译模型面对新数据时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当时,微信翻译在一个新词的翻译上出现了bug,很快冲上热搜。


高曝光度让舆论发酵得非常迅速,fandong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阵势,「一下子就慌了」。fandong和团队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解决故障,还要解释清楚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以及后续如何预防。紧张排查之后,团队发现是因为新模型上线时一个细节的处理被忽略掉了,花了几个小时,才总算修补了这个漏洞。


技术不知疲倦地滚动前进,让像steve和fandong一样的技术专家同样不知疲倦地追逐那朵最高的浪花。


「一个技术到了瓶颈的时候,可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有革命性的影响。实际业务中也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模型解决一个问题,可能只能解决当中的70%,但是,用心去做才能让用户综合体验更细致、更舒服。这些并不难想,但是这一点点的积累,可能到一定程度就会组合成一个技术革命。所以你慢慢做就好了。」fandong淡然地说道。




让星火燎原


michelle声音中气很足,总是带着一股兴冲冲的劲儿。「我工作幸福感特别高,真的,每天都乐呵呵的,不管什么样的问题,我都觉得『哎呀没问题,搞得定的』。」


但是成为专家之后,对专业领域的热情不能再只是燃烧自己,还需要让团队的其他人共同成长。以技术通道为例,12级专家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需要「开拓有价值的业务方向,取得BG内该领域业务线上最为突出的项目成果之一」,「 在技术方案的规划与迭代上,主动影响了周边相关联的项目或模块」。


进一步地,作为业务骨干的12级专家往往也是部门里的基层管理者。从一个人到一群人,身份的变化实际上是一个和业务领域完全不同的全新课题。


fandong来到微信翻译团队之后,心里萌生出一个目标:参加WMT(国际机器翻译大赛)并且夺冠,将微信翻译的品牌打出去。


他不是没有担忧过这个目标是否过高。「当时我格局也比较小,在比赛之前我想过,如果没拿到冠军,我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没取到好成绩,在我看来还不如不去参加。」


但是,即使夺冠很难,fandong和他的上司依然坚持这件事是应当去做的。「我们和同行的产品业务场景不一样,不好比较,也不像同行早已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Web端入口,在品牌推广上知名度并不高。而WMT像是一种技术上的炫耀。它虽然不能代表产品做得多好,但是因为比赛都是用官方的数据,是公平的,可以说明你的技术是过硬的。」


事实说明他们的选择是有价值的:微信翻译团队在WMT20和WMT21上共获得5项自动评估冠军,对手包括Google-DeepMind、Facebook、华为、字节、英伟达等顶尖技术团队。


2021年微信翻译参与WMT团队合照

更多关于微信翻译参赛的故事可以点击蓝字


晋升为组长之后,michelle遇到的情况更加复杂。


当时,michelle坚持和团队同学保持沟通的机制,让问题迅速被发现和解决。所以当时michelle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吃饭,饭局上有一个说真心话的保留环节,让大家聊聊近期团队的优点和问题。


某一次酒后,michelle听到了同事半开玩笑半真心的话:什么时候michelle下班了,其他人也就下班了。


「这背后其实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整个团队只有我一个大脑,其他同学都得配合我的工作节奏。」michelle说道。在随后的述职会上,michelle的老板们也严肃地指出了她在带团队方面的问题:如果只需要你一个人把活干完,公司为什么还要任命你作为干部呢?


一直以来习惯单兵作战的michelle陷入了久久的反思当中。这段时间里,她也观察其他管理者是如何管理团队,如何激发组员、利用好整个团队的资源。


一段时间之后,michelle终于明白是团队的分工协作模式出现了问题,仅仅通过授权给组员是不足够的。迭代了两三次之后,michelle终于找到了当前的最优解:基于业务战场分工。「我开始发现其实我们所有的产品背后,还有一级叫做业务命题。」michelle解释道,「所以我不再基于产品做团队分工,我给你一个业务命题,不去定义产品的边界,要的是最终解决这个业务命题。」


这种分工方式下,每个人为了达成这个命题的目标结果,更愿意抛开手头上已有产品和团队的限制,和其他部门甚至其他BG团队联动。人员的调整也可以随着战场的变化更加灵活地调配。michelle每年的核心目标也就变成了为团队找到这一年最关键的几个战场。


为了开拓战场,让更多人能够一起成长,专家们需要步伐不停。vincent带领团队帮助企业微信从0到1搭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客户成功及技术支持体系,在重点行业深挖产品的行业解决方案,承接内外,帮助了重点行业的产品升级及业务拓展。


而对于企业微信的客户拓展,他还有更多创新性的运营想法想要一一尝试和探索,虽然暂时在系统技术上还有一些需要补齐的地方,但是vincent并不打算却步。「你要不断地识别,怀疑过去、怀疑业务里的一切是不是有办法变得更好。」这也反过来让他要求自己时刻「stay foolish」,关注各个行业的新变化和产品到客户的每一个细节。


终点也是起点。他们是数十载的专家,也是每一刻的新人,跃跃欲试,期盼未来。


「到目前为止我看不到这个职业的天花板,会发现我可以持续往前走,可以越做越深、越做越好。」说到这里时,vincent是笑着的。



这里是微信G
WXG微信文化官方账号,了解我们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