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照片的故事 | 张金荣:砥砺深耕 踵事增华

政务   2024-11-26 19:52   吉林  

张金荣:1995年到院参加工作


张金荣

刑事审判庭庭长


文中的照片是1999年我刚任职助理审判员开始独立承办案件时,在南关法院西五人民法庭的一张工作照。时光缓缓,岁月凝香,倏然之间,这张照片距离现在已经过去了25个年头,而我在司法道路上也已经坚守了 29年。


循梦而行 向阳而生


1995年3月,我带着对法律职业的热爱考入到南关区人民法院,开启了我一生中引以为傲的司法事业。初出茅庐的我成为了一名书记员,当时我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儿就是先把办公室的卫生打扫干净,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到了上班时间,立即向法官请教一些我不懂的问题,以确保工作效率。那时候干工作有目标、有激情,浑身上下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依稀记得那时办公条件有限,特别是酷暑时节,头上是吊扇呼啦啦地转。前辈们虽然热得汗流浃背,仍然在逐字逐句的梳理案件细节,生怕漏掉一处信息。我的师傅时常教育我说:“只有反复地研读卷宗,才能了解案件的经过,做到不误判、不错判,才能对得起良心。”也是从那一刻起,我萌发出一种要为司法事业奉献终生的情愫。于是,我白天工作,晚上学习,1999年,我成功当上了助理审判员,此后,便开始了我的法官生涯。


低头赶路 敬事如仪


记得我第一次身着法袍坐在审判台上审理的是一起赡养费纠纷案件,案件的难点是原告已经92岁高龄,她的子女也大都年到古稀,也需要子女赡养。为了能让老人安享晚年,我详细询问了老人及子女情况,发现老人的子女真的没有赡养条件,最后我提议将老人的住房出租一间,用租金作为生活费,让她年龄最小的女儿照顾老人生活,最终老人及子女对案件的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


“法槌之下有法魂,判决书里有苍生”,故而处理每一个案件时,我都会考虑周全、兢兢业业。我相信,把工作做的细一些、再细一些,就一定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去。


记得我审理过的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被告是一位患有轻度抑郁症的单亲爸爸,自己一个人照顾患有抑郁症的儿子和年事已高的父母,在和被告接触过程中,他身上始终笼罩着绝望和无力。在查明案件事实后,我发现被告实在无力一次性偿还清银行欠款,于是我多次与银行协商调解,最终银行同意撤诉,原告则需每月偿还部分欠款。


庭审结束后,我按照送达回证上的地址为这位单亲爸爸邮寄了几本心理类的书籍,希望我为他争取的这次机会能成为他生活下去的动力。


人间百态,复杂难解。一个案件,是当事人人生的一个截面,总有着“真实的事实”和“当事人认为的事实”。这之间,考验的是法官的司法智慧与技艺。因而,为了准确地“望闻问切”、探求真义,法官的身上要有“较真”的劲儿,同时,也要有对世相不公的抗争和对世相温情的守护。


守正出新 精业笃行


2012年,我成为立案庭庭长,角色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增加,每年需要外出执勤近三个月,立案、信访、审判、庭内日常事务全部需要我把关处理,经常加班到八九点。白天开庭、接待当事人、处理庭里事务,晚上及双休日撰写裁判文书,已成常态。经书日月、年华果腹,我在立案庭一干就是20年。


记得那一年,司法改革如火如荼,我不断尝试,积极探索便民诉讼服务改革。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要求,大力推行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开庭,引入社区司法调解员,拓宽调解渠道,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做到诉讼事务网上办,掌上办。参与引领制定《诉前调解指导意见》《诉前调解工作规范》《诉前调解与速裁庭对接工作意见》……,每一项举措都是力求更好地为民服务。


对工作的倾情投入不可避免的意味着对家庭的忽视。孩子高考、母亲病重,在家人需要我的时刻,我总是不能陪在她们身旁,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自认为无愧于心,可是作为妈妈、作为女儿我常常感到亏欠。



青衿之志 白首方坚


“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 2023 年 8 月,按照院里工作需要,我调入刑事审判庭担任庭长,刑事法官肩上的千斤重担、万钧责任,也是我的新挑战也是新开始。虽然我已年过五旬,但依然初心不改,壮志不已,我深知刑事审判不仅关乎罪与罚,更关乎生命和自由。在这里对待每一起案件我都慎之又慎。我知道我要的不只是结案,更多的是要案结事了。


时光太瘦,掌缝太宽,29年的法院时光匆匆而过,如繁星耀夜,似清风拂面。但每当我看到那张老照片,心中的那份初心越发坚定。在司法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前行,用我的智慧和勇气,为每一个案件带来公正的裁决。愿夜晚的灯火见证我对司法审判的赤诚,愿法院的辉煌里有我贡献的一抹亮色。

文字:张金荣

编辑:丛群

初审:于东林

复核:孙茁

终审:高晋


南关法院
公众了解法院的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