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刷到一首歌《回忆里的那个人》被歌声吸引,进而好奇去看是谁所唱。
歌手叫李行亮。
这个名字?似曾相识?
却又不是。
他让我想起杨樾。
九十年代末,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呆在家里,那时我身体状态很糟糕,时常发低烧,浑浑噩噩的无法正常应对生活。
每天从清早到日暮,十几岁的我,总喜欢一个人默默地呆坐在院子里的小竹椅上,椅背紧靠着窗户下的墙,收音机放在窗台上,两眼放空,很长时间都不会更换姿势——专注地发着呆。
后来,提及那段日子,我妈说如果不是我身边还有广播在播放,她都怀疑,她的女儿痴傻了。
那时,我依赖书籍和广播打发无聊的时光。
听最多的就是台湾的中广流行网和杨樾主持的节目。
彼时的杨樾还在山东,且已是知名的电台DJ,通过他,我得以了解到国内音乐的流行趋势和国内算得上号的音乐人,不同风格的歌手、摇滚乐队、鼓手、贝斯手......譬如汪峰、三宝、朴树、窦唯、张楚、刘效松、李延亮......
是的。
就在文的开头,我错把李行亮当作李延亮。
音乐的生命在于触动心魂——它让我想起久远的时光。
那段静谧的时光,在我记忆里长满了青苔。
时至今日,美好的也因为失去,变成不愿意碰触的哀伤。
后来新的互联网产品微博出来,那时我还是渣浪论坛的管理员,负责论坛的sin给我好多邀请码,让我赶紧注册后缀CN的邮箱和微博。
有了微博,各路人马浮现线上,在微博上与杨樾遇见。
彼时,杨先生早已经离开山东,发展的很不错。
微博互动聊起当年他做DJ时的节目内容,我们成为微博互关好友......
再后来,随着职业的变化,我整日忙着在职场上征战与甲方对垒,刷网的频率大大减少。
几年后,待我又有闲情闲心上线冲浪,才蓦然发现,以前在微博上关注或互关的那些有趣的人儿,他们已停止更新,失去踪影。
当你看着语言一点点在你面前构筑起“城池”,城市在你面前展开生活,再回归到文字崩塌,徒留一片残垣断壁的废墟。
这会使人感受到造化无情,万物来往,人在其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巨大惆怅。
文字是从一个人生活中掏出来的碎片。
而我这种能从人家的文字里感知到他们当时的情绪和能量状态的。
还是要少上网,因为网上很多人,不管在说什么,他们的语言背后都透着一些能量场的破碎和混乱。
尤其要少上网围观和生活无关系的吃瓜、集会、一阵又一阵的浪潮……
要知道,时间花在哪里总会用结果呈现。
新的大运中漫天都是火星子,但是离火中虚,漫天星火中某颗星的长明反而难得,越快越乱的时代,越要去过越慢越实在的生活,埋头捡柴的人会最终得到最灿烂篝火。
PS:刚看到一个来青岛的游客说:再见了青岛,这座全是洞洞鞋,大拖鞋,大裤衩,没有帅哥的城市。
忍俊不禁。
与此同时,有好友在微信上给我发她家乡的月饼,她说很好吃,不骗你,每年我都吃滞了......
很想把她拖出来,实施全武行:让你大半夜的用好吃的勾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