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九铁路北环线
你可曾还有记忆
在两代青山人心中
永远不曾忘记
那条伴随自己成长的
蜿蜒铁路线
时常在梦里再遇见
△ 点击观看视频
《诗话青山》
第六十二期
带您一同
品读
武汉市作协会员
刘 鹏
心中的武九铁路北环线
找寻美好的童年
封面图截自《狭路英豪》,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为一个钢二代,我从小在工厂周边长大,见惯了工厂里的一切事物,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一辆天车,甚至是一艘轮船,都会产生几分亲切感。
我尤其喜欢厂里的火车,喜欢它呼啸而来时的雷霆万钧,喜欢它吞云吐雾时的气冲山河,喜欢它外表钢筋铁骨而内心跳动火热,尤其是那永不疲倦蓬勃向上的气势,简直和激情燃烧年代中充满干劲斗志的工人老大哥一模一样。
武九铁路北环线部分示意图 图片来源:武汉城投
打开武汉市青山区地图,会看到一条铁路线由西向东,自武昌划来,再穿过青山区的主城区,在东湖和严西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出去,这就是武九北环线,钢城人喜欢说武九线,是武九铁路中的重要一段。
武九铁路是由历史上多个时期多段线路先后组成,其过程漫长复杂,堪称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国家强盛史。
1954年国家决定在武汉青山区建设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厂,为服务企业生产,1955年批准建设武昌至大冶铁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北省内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期工程西起武昌徐家棚,后改称武昌北站,东至青山武昌东站,一年后通车。
1958年武钢建成,为运输矿石同年开始修建铁路至大冶。1968年武大铁路全线通车营运。1990年,大冶至九江铁路线贯通,与上文所说的武大铁路合称武九铁路。
至此,武昌向东至鄂州、黄石、九江、南昌、上海等地乘车都可以经此线路。有个熟人跟我说,她初中毕业后读黄石卫校,从青山坐火车走武九线到黄石,方便极了。而我的同事陈君,他说上世纪90年代末他当兵退伍返乡,从广东坐火车一口气回武汉不转车,也是走的武九线。
八大家车站 图片来源:武汉城投 武汉铁投
武九铁路线最初在青山区内沿途设站八大家,蒋家墩,楠姆庙,厂前等站。
我的父亲是1958年来建设武钢的。听他说,青山热土创业之初,百废待兴,交通工具缺乏,工人们在八大家站乘坐闷罐火车到武钢二号门附近下车,再各自走向不同岗位。
八大家站是起点,在建设三路江边处,是一冶建设公司的大型货场,当初全国支援武钢的设备和物资,全部汇集到此,再转运到武钢厂内,为红色钢铁事业立下大功。现在车站已经拆迁,周边高楼林立,还剩下当初一栋老房子,门楼上一排标准宋体铅字招牌——八大家站,锈迹斑斑,足见岁月悠久。
蒋家墩乘降所在红钢城单洞旁(以前是一个陡坡道口)。我的同事梁君说他小时候,常和同学一起约着坐火车去厂内找父母,在单位里吃过冰棒、泡过澡堂后再回家。有一次有个小伙伴在蒋家墩站上错了火车,坐的是客车一路跑到黄石,在那边火车站过了一夜,第二天人家送了回来。
楠姆庙遗址本在青山少年宫后的小山上,车站却离得远,在现在的冶金大道和京广高铁桥交叉的位置。冶金大道过楠姆河后北侧一条小路往里走,拐过一座小院后就能看到两个写有“楠姆庙”三字的白色站牌。
图片截自《狭路英豪》,版权归作者所有。
上世纪90年代有一部电影,万梓良和姜文演的《狭路英豪》,里面有大量镜头在武汉取景,其中有一个片段,万梓良从绿皮火车上跳下,一个白色站牌上清晰地写着“楠姆庙”三字,下面还有一排小字:八大家——武昌东。没想到,一个小站,因为电影出名了。
厂前站在武钢二号门外一处空地,起初叫胡家山,刚开始没有站台,火车车厢离地面较高,得蹦下去,有人姿势不对,跳下去很容易崴脚。女同志个子矮吃亏,上下火车时够着扶梯很勉强。
当时武钢经理沈因洛常常下基层,也和工人一起坐火车上下班,看到职工的难处,马上安排修建了站台,解决了职工的一个大难题。
厂前武九铁路右边,跨线桥下,以前是一冶职工的住宿区,有很多父亲的老同事住那,小时候我常随父亲去他们那做客。
大人们说话抽烟,我不喜欢,就跑到铁路边玩耍,用一分二分钱的硬币和小铁钉子,放在铁轨上,等火车轰隆隆地驶过,那硬币被压成椭圆形的烧饼,而小铁钉刚好被延展成一把精致的西洋小剑。
图片来源为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有一回,我在铁路上放了一颗小石子,想看石头被压过后会成什么样子。一列火车驶来慢慢停下,司机下来踢开石头,然后批评我,说这样做有很大的危险,容易发生翻车事故。我吓得连连点头,然后飞也似的逃回。
武九线驶出青山最后一个站是位于武东的武昌东站,是随着武钢一起建设的。1974年,武钢先进的“一米七”轧机工程兴建,原有的老站已经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老站以南新建武昌东站联合编组站,既有武钢铁路,也有市局铁路。
2009年,我在上网时看到有人说起东湖废弃的景点,有微缩版的金字塔、比萨斜塔等,我在地图上仔细查找,发现那里和武昌东站很近,中间就隔着三环高架桥。于是我做了大量攻略,在本地BBS《汉网论坛》上发起户外活动,召集了一个小分队去探险。
我们从磨山出发徒步到现在的绿道万国公园景点,中午休息补充食物,下午再横穿过三环线,到对面的新武昌东站,坐人家职工的下班火车返回到八大家车站。后来这事不知道怎么让本土的潮流杂志《娱乐周刊》知道了,他们联系我又走了一遍,还将整个行程登在了杂志上。
武九线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新闻故事。武九沿线铁路职工一直都是乘坐绿皮火车上下班,这方便了职工也方便了市郊村民,他们挑着新鲜蔬菜和职工一起上火车,到了城市中心下车卖菜,下午再坐下班火车返回,一开始铁路人员象征性地收一点车票,后来干脆就免费了,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惠民线。
铁路从城市中穿过,阻碍了城市发展,也会对市民生活带来一些影响。我的同事住武九线边,我以为他会觉得吵闹,但他说习惯了就没啥,火车来了,睡在床上一晃一晃的,像是在船上。
武九铁路园林路道口
对于大多数青山人来说,铁路影响最直观的是交通。武九线铁路和青山区主干道交叉有数个重要道口,我小时候去建设二路坐大辫子的电车,会经常被火车拦住,运气不好来回会被拦住几次。
“当当”的钟声一响,栏杆缓缓放下,值班的工人会箭一样冲出道房,手拿旗帜挥舞,路上逗留的人赶紧冲过去,然后一辆挂着“武昌——九江”的火车“哐哐”驶过。
有时候会敲钟很长时间车都没来,而栏杆又不抬起,要上班的乘客会急得跺脚却又无可奈何,只能探头朝值班人员怒吼。
更痛心的是有的车辆和行人,为了抢那么几分钟时间,非要和飞驰列车拼速度,不顾值班人员的警告,想抢在栏杆放下前冲过去,安全事故偶有发生。
武九铁路沿港路双洞
2001年6月,为减少交通影响,消除安全隐患,沿港路下穿武九铁路进行立交改造。我所在单位接到任务,配合道路施工通信电缆全部改换,老师傅带着坏笑说几十年难得遇到一次的大工程被你赶上了。
我这个刚入职的新工人和老师傅们在铁路下面的电缆井里每天从早上八点干到下午六点,蚊子绕着我们飞,身上都是咬的红疙瘩,奋战一星期,终于将几根手臂粗的通信电缆从新建的铁路桥下铺放好,再对接好,也算是见证了历史时刻。
图片来源:武汉城投
时光荏苒,社会发展飞速,科技日新月异,蒸汽机车逐渐被电气化机车替代,随着铁路技术的三次升级,天兴洲公铁两用大桥建成投入,武九北环线业务萎缩,大多数火车不再通行,转而行走更现代化的南环线。2018年武九北环线武昌至青山段停止运营业务,一段历史落下帷幕。
武九铁路北环线已经退休,但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城市的土地资源是宝贵的,铁路占用的部分,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北环线搬迁腾退土地后通过生态修复,综合开发改造,一条展示铁路元素兼具城市功能的景观带渐渐有了雏形。
2023年在武九北环线原址上新生的武昌文化生态长廊建成。
它从武昌的水岸国际起至青山的楠姆庙,长达17公里,横穿武昌和青山两个行政区,沿途火车、绿道、天桥、工业历史遗迹以及绿化景观等融为一体,成为百姓又一条娱乐休闲好去处。老武九环线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服务着市民。
我在网上看到长廊建成的新闻后,带母亲去了附近的建八至建十这一段。
往日的铁轨还在,中间已经填充为绿色跑道,路两边遍植花草,树影婆娑。青山公园后面改造成火车乐园,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嘟”一声长鸣,一辆老火车带着小朋友们缓缓驶过,好像是从时光深处而来,如梦如幻。
父母那一辈人对绿皮火车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们受国家的号召,去建设美丽的新家园,背井离乡,走南闯北,多少离人的悲欢在月台上演,多少游子的乡思沿铁轨延伸,火车即等同于故土。
母亲看到老火车后很激动,她执意要合影留念,且认定眼前火车就是当初带她离开故乡的那辆,就像诗人流沙河认定床下的蟋蟀是他在四川故乡时听到的那只。
武九北环线是武九线中的一小段,是中国万千铁路里程中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钢铁之城的从无到有,见证了老一辈人的奋斗青春,它破茧化蝶,重获新生,关于它的故事传说,会一直铭刻在钢城人的记忆中。
/ 作者介绍/
刘鹏,武汉市作协会员,青山区作协会员,武钢作协会员,中国宝武武汉宝信职工,作品散见于各纸媒、网媒。
/ 征稿启事/
“诗话青山”专栏
征稿
● 征稿主题
面向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公开征稿,作品内容健康向上、格高情真,主题可反映青山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可展现青山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等。
● 征稿要求
1. 作品须为未公开发表、出版的原创作品,诗歌、散文等题材不限。字数在5000字以内为宜,附配图尤佳,杜绝抄袭、洗稿、剽窃,凡涉及侵权等法律问题,作者文责自负;
2. “美丽青山”对征稿作品有网上公布、宣传、出版等权利,作者享有对自己作品的署名权。凡投稿者,即视为已同意本征稿启事所有规定;
3. 征文只接受电子稿,来稿以doc/docx格式发送至征稿专用邮箱,邮件标题请采用“诗话青山+作者姓名”形式投稿(稿件不退,请自留底稿);
4. 征稿活动长期有效。
● 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qsmtzx@126.com
(请将作品、姓名、手机号一并发送)
联系电话:027-68868063
■
编辑丨杜雅康 刘佳 熊然然
编审丨毕可
设计丨梁永晟
■
策划丨青山区融媒体中心
出品丨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青山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丨qsmtzx@126.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 精彩推荐
■ 发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