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日活
任凭多少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里还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京都。
信步京都,小而美的店铺随处可见。仅仅一间偏厦,一扇小门,偏偏就是持续了百年以上的老店。
2021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京都府,做零售业小买卖的店铺居然有2万1506家,但就数量而言,仅排在全日本47个都道府县里的第14位。
京都,不卷,有间屋子便能开店。来自中国台湾的Amanda女士,就在京都实践着这样一种生活。
跟着谷歌地图在上京区的小路上穿行,如果不是图标显示到了,恐怕很难相信眼前这样一栋老宅,便是古董书店。
Amanda留学日本至今,已有18年,颇有已认他乡做故乡的感觉。但她对京都的这栋老宅一见倾心再见如故,“好像高雄的姥姥家啊”。
老宅是四四方方的结构,里面的格局恰如田字格本,原本是家织布厂,有80多年的历史,地方不大,但天井很高。
老宅里四季体感鲜明。夏天前门后窗一开,凉风穿堂而过,到了5月份夕阳的余晖便长久地停留在老宅上,仿佛要将其包成一颗琥珀。
Amanda不仅在这里安了家,还在这里开了店——一家预约制的古董书店。如此老,如此小,既是家,又是店,还卖的是古董书,还要预约才能进去。罗列出这么多不利且苛刻的条件,真的会有顾客吗?我们且往下看。
白天对应来客,某个时刻突然开始布展,然后去洗澡,洗澡出来继续修补墙壁。这种彻底打破了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隔阂,模糊了ON与OFF的生活方式,就像这家古董书店的设计风格一样,是混沌且多样的。有织布厂留下的木制结构,有法国的设计家具,也有从台湾带回的福字。Amanda还想把京都怀石料理和台湾茶文化结合起来,未来可以在书店里为客人提供一些简餐。
以新的利用方式挖掘旧的物件的价值,恰恰与贩卖古董书的理念相通。
就目前来看,她把这家店经营得很好,有稳定的客源,有不间断的预约,今后还有各种衍生企划将付诸实施。
在此之前,我们介绍过镰仓那家极其自负地一周只开业两次的买手店(点击阅读),也介绍过涩谷那家全球独此一家的白T专门店(点击阅读)。任何不走寻常路的商业行为,似乎都能找到它的受众。这是日本的神奇之处,也是它的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