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超越自卑走向自信?三大方法让孩子改头换面

教育   2024-11-12 07:05   广东  
文丨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整理自张华读书会视频号直播

在今天的社会,自信是非常重要的。无论什么样类型的孩子,关于自信的话题都可以讲很久很久。但今天的话题主要是讲讲自信的反面——自卑。
 
我们小时候,大概30年前,说到自卑,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家庭条件比较穷,因为除此之外大家情况都差不多,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
 
但今天的孩子追求的是多元发展,所面对的情况也是复杂的,比如说,在学校有没有交到朋友?谈吐表达、个人兴趣爱好等等,从知识、能力到全人品格的多元发展。

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在这过程中,孩子面临的压力当然也是非常大的。所以不经意之间,孩子的性格培养、自信力,就变得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因此今天我们的主题就是:如何让孩子超越自卑,走向自信?

尤其是10岁到15岁快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世界和人际关系的感知都是非常敏感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听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我不会”、“我做什么都做不好”、“没有人喜欢我”,等等。

很多家长可能都会鼓励孩子说:你已经很棒了,要加油,诸如此类的话语。但我想说的是,不管我们做父母的多真诚,多和蔼地鼓励孩子说你其实很棒,对自卑孩子来说依然是听不进的,他们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对自卑的孩子,我们要科学地给予鼓励,下面我将结合《学会自我接纳》这本书和个人十年的家庭教育经验,从三个维度分享,我们该如何科学地引导自卑的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真正的自我接纳是
不再追问自己看起来是否足够好

如何让孩子从自卑变得自信?如果用一个词回答,我想应该是:自我接纳。《学会自我接纳》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很贴切:
 

首先,我说一下什么叫自我接纳。其实我们大人包括我自己都曾经历过特别痛苦的时候,因为年轻的时候,会对自己要求非常高,所以有时候会给自己的压力特别特别大。
 
后来大概是过了35岁,我慢慢懂得其实一个人最大的好习惯,是学会自我接纳。自我接纳,不是说躺平,不是说“我这样挺好”,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而指的是不再不断地追问自己优不优秀,看起来是不是足够好。
 
换句话来说,自我接纳其实是让孩子自己着眼于当下的正在做的事情,然后调整好状态,把目标拆解,然后不断地超越自己,而不是和周围的环境去竞争。
 
我们再看,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自尊心的特征,来培养孩子的自信。
 

2-4岁的孩子处于“快看我”阶段,有意地吸引家长的注意力,那时TA的自我意识刚刚开始觉醒,而且越来越显现出来。这时候,父母如果希望引导孩子的自信,需要注意的是不用太过刻意,不用拔苗助长,而是去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多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
 
5-7岁的孩子处于上小学前后,这时他们自尊性的特征是重视公平,喜欢想象。那父母在沟通的时候需要注重的就是,帮助孩子掌握一些新技能,因为他喜欢想象,重视自己区别于其他孩子独特性,所以如何发展适合孩子个性的一些技能就变得非常重要。同时,社交也比较重要,因为孩子如果没有朋友,其实是很孤单的一件事情。
 
8-10岁,我们家老大、老二分别是十岁半、八岁半,这个年纪的孩子开始有很多情绪了,稍微处理不当他就会容易消极,容易自我防卫。这时,家长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缓和或者引导他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减少评判。
 
到了小学高年级或刚上初中,这时处于“显得很好”阶段,很多孩子表现得特别自信,知识面比较开阔,但相对应来说也容易极度的关注自我,有时候也有特别担心自己的形象,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因此也容易变得没那么自信。所以家长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喜欢的项目和团体,并且注重引导价值观。
 
14-16岁,“努力做自己”阶段。其实孩子在16岁时价值观基本已经定型了,到这时候家长应该对孩子做一些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引导了,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对孩子的未来做太多负面的预测,因为这样很有可能让他在这个年龄段变得很迷茫、彷徨、纠结、无力。
 
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孩子年龄在14岁到16岁之间,学习成绩不错,各方面也挺优秀,但就是在学校觉得很孤单,没什么朋友,慢慢的就开始厌学,质疑自己上学、考试是为了什么,甚至产生一些比较极端的想法,觉得自己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那接下来,我就针对这不同阶段孩子自尊心的特征,关于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给一些引导和建议。我将从联结、能力和选择三个维度展开讲讲。

更多干货分享,连麦答疑
点击「预约」,观看本周二的直播👇

联结:
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这里的“关系”不仅仅指亲子关系,还有手足之情、朋友之情。
 

亲子关系,其中的一个核心就是分清羞耻感与愧疚感。所谓羞耻感,就是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糟糕的人,愧疚感指的是“我这件事情做的比较糟糕”,前者是对自己人格的否定,后者针对的是事情或行为。所以,面对做错事的孩子,家长应该“科学批评,温和鼓励”。
 
举个例子,你们家孩子是否曾对你说过:
 
“妈妈你为什么总是对我大吼大叫?”
 
之前我收到一个家长的分享,说自己的孩子11岁,有一次去别人家里做客,本来大家都聊得好好的,到了约定的时间九点走,但孩子玩开了不愿意走。家长就一直催着孩子快点收拾收拾回家,孩子有点不耐烦了,说让家长先走。后来在玩耍中孩子之间起了摩擦,不小心把被人家里一个很好的花瓶给打翻了。
 
这个时候,这个孩子不但没有道歉,反而还有点情绪,说是另外一个孩子先骂自己的。因为在别人家嘛,妈妈自然就会非常严厉地批评了自己孩子,然后那孩子特别生气地说:“你总是每一次都是对我大吼大叫!”
 
很多家庭可能都会遇到过这种情况,但大家有没有想过积累的亲子冲突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家长可能想的是,去别人家里做客还打烂东西,会产生一种愧疚心理,但家长的言行折射到孩子心里,就不是愧疚感了,而是羞耻感,家长对孩子的那种引导,让孩子觉得妈妈又在否定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人。
 
孩子是分不清愧疚感和羞耻感的,但家长一定要记得两者之间的区别,把孩子从羞耻感的深渊中中拽出来,就事论事。


因此,对自卑孩子来说,批评要讲科学方法。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第一步,主动为孩子找“下坡路”。
 
这个“下坡路”不是给孩子开脱、找借口不去承担责任,而是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言语上不要一上来就是非常情绪化的表达,一个劲儿地说孩子的不是,而是跟孩子说:
 
我知道你刚才不是故意的,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刚才你打碎了花瓶之后,你的这个情绪让大家很不舒服。我猜打碎了这个花瓶之后,你也会感到后悔。我猜你当时本来想跟他好好沟通的,但是你们可能玩得比较嗨,不小心碰到了花瓶......
 
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表达沟通的技巧。
 
第二步,描述问题,而不针对个性和人格。
 
如果你实在觉得孩子做得不好,你一定要明确告诉他,说我们就这件事情来聊一聊,并且能提一些建议,而不是给他贴很多标签。
 
第三步,帮孩子找到面向下一步的行动。
 
比方说,你问一问孩子,你觉得你可以做一些什么能让阿姨或者你的同学好心里好受一点,或者让他们觉得这个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
 
这些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简直就是“白开水”,但是你知道所有的亲子关系的矛盾,甚至所有的关于孩子学习自驱力、成长目标感等方面的最有力的方法,其实都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就是缺乏习惯和刻意练习。
 
也就是说,对自卑的孩子来说,他是没有办法从错误的痛苦的行为中间去学习的,他只能从正确的行为中去学习,那些自信心特别强、性格豁达的孩子就是在正向引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相对地,对自卑孩子来说,鼓励要温柔以待。


关于鼓励的话,大家可能也听过,我总结了几条,对自卑的孩子来说,如何去鼓励他,尤其是当他做一件事情时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负面情绪来越严重或者感觉到别人在对他进行不断的否定时,父母如何做到温柔相待?
 
第一步,回顾事件,引导正面感受。
 
这跟前面说的是一脉相承的,就是引导孩子把负面情绪表达出来。比如可以说:
 
刚刚打碎这个花瓶的时候,我相信你心里也是很难过的;当你打破这个花瓶时,其实你也是很迷茫的。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的,其实我也能理解......
 
这种其实是一个情绪的引导。我记得我去丹麦的时候,发现丹麦小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必修课——Step By Step,首先就让孩子认识十几种不同的情绪,然后就是角色扮演,第三步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实践部分,让孩子去感受到不同角色的情绪如何能够更融洽地交流或者完成一件事情。
 
所以我想说的是,第一,所有这一切的核心就是引导孩子的情绪的去表达出来,但是要正面地去引导。
 
第二,跟孩子去讲一下他自己曾经励志的故事,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特别愿意去跟别人交流自己的高光时刻。所以你就可以在孩子当下比较自卑、迷茫的时候讲给他听,是会有一定的效果的。但还是注意要回顾事情本身,而且不要用很多宏大的词汇去鼓励他。
 
第三,如果“科学批评,温柔相待”的方法对你的孩子没有奏效的话,你也不要情绪失控,大声对孩子说“怎么说了那么多你也听不进去呢!”我个人的建议是给一个孩子拥抱,说不定就能缓和一下。
 
手足之情,就是在多子女家庭中,不公开比较每个小孩,也不固化角色。同时,要建立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整个家庭努力和指引的方向。
 
下面这个案例非常简单,相信很多多子女家庭中都有可能被孩子问过:
 
“爸爸,你就是偏心。”
 
这是来自于我一个朋友的纠结,他们家有两个男孩,有一天,老大在玩一个卡牌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老二本来在做作业,然后又凑过来掺和了一下。老二玩得不是特别明白,就不断地问哥哥,哥哥就说你好烦啊,这都不懂。

然后弟弟就不高兴了,说你懂这个又怎么样,你比我年龄大,但是你踢足球没我踢得好啊。然后两个人就有冲突了,然后爸爸来了之后就说老二,你该干嘛干嘛去,做你的作业去,不要在这里捣乱。
 
然后老二就特别委屈,说:“爸爸,你就是偏心!”
 
遇到类似这种事情,父母该怎么做呢?我给大家几条建议:


第一,不要公开比较兄弟姐妹。因为公开比较谁属优属劣,会让两个孩子中间稍微有点自卑感的那个孩子变得更加敏感。不敢触碰哥哥所在的或者弟弟所擅长的那个领域。
 
第二,不要把孩子的兴趣爱好设立专属界限。因为孩子之间的爱好可能会有交集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如果你能够更进一步找到多子女爱好的交集就好了。比如说老大喜欢编程,老二喜欢足球,你找一个编程的游戏,他做一个足球相关的编程,有编程,游戏,让他试一试,这兄弟两个可能会一起变得更有话说,更勇敢。
 
又比如,姐姐和妹妹一个喜欢文学,一个喜欢科学,可以引导她们针对同一个话题,进行跨学科、不同维度的讨论思考。
 
第三,明确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你们家庭全部全员都能够在一个温馨的,自由的,放松的一个环境里面生活,遇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遵守同样的原则,等等。第四、第五我就不详细讲了,大家都能理解。
 
朋友关系,既包括了学校里的同学关系。也包括了社会上的同龄社交,比如孩子参加兴趣班等所拓展出来的社交圈。我们父母能做的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不独占,不告状,交朋友,先观察再参与。
 
前不久有一个朋友,他是个公立学校的校长,自己是干教育20多年了,还是说自家女儿让他很头疼,他女儿有一点自我封闭,不是特别乐意跟别人交朋友。而且总是给自己贴很多标签,总是跟爸爸说:
 
“没有人喜欢我。”
 
我当时就给了他几个建议:
 

第一,学会打招呼,说出别人的名字。
 
这个事情特别的简单,但是就是做不到。我们家老大就不是特别愿意跟别人打招呼,看见人习惯性低头回避别人的视线。
 
时间一久,作为家长心里多少会有点焦急。后来我就跟孩子聊,我说哎呀,你看你现在都九岁多了,你能不能告诉爸爸,你不跟他们打招呼是什么情况?
 
他说,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特别受欢迎,见人就打招呼,而且还会问很多,说话也很幽默。
 
然后老大就说,我不想变成他这样子,我不想变成万众瞩目。所以我想如果我不像他那样经常跟人打招呼,我就不会被别人关注到。
 
我终于知道了孩子不打招呼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也不太想他走极端,我就告诉孩子:

他那种情况你不一定要去模仿,不是说超级外向就一定是好的,你做你自己就好了,但是你不要走另外一个极端。你说你不想因为跟人打招呼而让别人特别关注到你,但是现在这个社会或许恰恰相反,如果你完全不给别人打招呼,可能就被很多人关注到你了呢。
 
第二、建立联结而不是自我表现。
 
   A、对别人微笑
   B、真心赞美别人
   C、询问是什么、为什么
   D、主动与他人分享
   E、邀请他人一起参加活动
 
第三、寻找有同好的朋友,慢慢培养友谊。
 
比方说,星期一的时候问同学们:哎,你周末你们都做了什么?有朋友说有同学说这本书看了哪本书?这本书好看吗?好看在哪里?

更多干货分享,连麦答疑
点击「预约」,观看本周二的直播👇

能力:
专注自我提升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从自卑迈向自信的原能力?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三点:


很多孩子在变得自卑之后,慢慢地会失去自己的社交圈,甚至会陷入自我怀疑,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变得退缩,觉得自己不行:

“这个我不会,我不玩了”
“我真的不行,我永远都做不好”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有三个建议:

1、情绪管理:防止孩子自我攻击,巧用“60分万岁”

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做事情只考60分,但当自卑的孩子想要变得自信或者想尝试新事物时有所退怯时,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设太高的目标,只需完成一个小目标就很棒了,就是一个及格线,比自己能力再稍微进步一点点就好了。

2、有效方法:拆解步骤,关注微小进步,给予有效表扬

还有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不要让孩子陷入情绪化,不要引导他去跟别的孩子作比较,而是要进行正向引导,把想做的事情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关注微小的进步,并且及时给予表扬。最后就是,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引导孩子建立目标,总结一句话就是要专注自我提升。

3、努力练习:强调今昔对比,引导成长型思维,然后再建立目标感。

当然,智慧父母不单能够给孩子制定目标,挑选一些好的、适合孩子的项目,拓展孩子的社交圈,也要善于引导孩子培养复元能力,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就是游戏化思维。所谓“游戏化思维”跟前面说的“60分万岁”其实差不多,就是让孩子不要觉得自己总是在要跟别人比,不是为了达到一个自己难以企及的高目标,而是以游戏的心态做事,当然游戏的心态不是指躺平、无所事事、不负责任,而是放轻松,关注当下。因为大家知道孩子如果沉迷于游戏的时候,是极其专注的,有那种心流的感觉。

第二,帮孩子选择有优势的活动项目,探寻良师益友并且做好精力的分配。如果孩子的精力被切得很碎,那他在优势项目上所建立起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可能会转瞬即逝。

第三,讲讲你自己的奋斗故事,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我们每个家长都有一些困难的时刻,可以把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困惑、奋斗故事分享给孩子。还有就是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考了什么好成绩、做对了什么事情父母才是爱自己的,要让他们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


选择:
弄清楚什么是重要的
 
前面我们讲到孩子要从自卑迈向自信,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跟别人建立一个好的联结关系,第二步就是要有能力迈出第一步做一些细小的行动。那么最后一步就是,做选择,即弄清楚什么是重要的,然后采取行动,迎难而上。

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学会做选择呢?一方面,可以从生活小事做起,练习做决定,比如说抛硬币、投骰子等等;另一方面,学会提问,是进一步学会做选择的法宝。比如说可以从以下问题开始:


第一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选项,今天我们孩子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但有一些目标根本就不应该当成目标,一旦你把它纳入你的目标,你就会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每个事情又有不同的选项,做起来就一团糟糕。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为什么孩子需要树立一个真正的相对长远的目标。

第二个问题,列出优缺点,就是我们管理上经常说的SWOT分析;解决第三个问题,就是要和有经验的人谈一谈;第四,自我投票,自己做一个SWOT分析图分析一下;第五,到了那个时间点一定要做出选择,选择没有对错,每个选项一定既有优又有劣,我们要告诉孩子选择了就不用后悔。

同时呢,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有很多人对于做选择是有一些误区,我也列出了几条,大家可以对照一下,避免再次出现这样的错误。


关于做选择,我有一句话送给家长朋友们:


总结一下,今天我从联结、能力、选择三个维度,针对如何让孩子告别自卑、走向自信给了一些实操的方法和建议。
 

所以最后,我想说对所有家长朋友说: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超越自卑,走向自信;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告别焦虑,走向从容。

尤其是后半句话非常重要,只有家长从容淡定了、情绪管理好了,才有可能让孩子尤其是敏感的孩子,没那么惧怕父母,而是把父母当战友,当伙伴,当导师,当教练。

直播预约 | 1112日早上8点,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老师将与大家分享:如何让孩子超越自卑走向自信?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即可预约,准时观看!


少年商学院
专注青少年领导力提升与生涯规划,让孩子成为自己人生的CEO。十年素质教育品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学员累计超过30万,同时课程入驻北京史家、上海平和等知名学校及招商银行、渣打银行及宝洁等企业。创始人张华每周一至周五早8点直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