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郑怡爽
编辑 | 李皙寅
加价几十万,就为了买辆豪华MPV,这样的情况正成为过去式。曾经由进口和合资品牌主导的高端MPV(多用途汽车)市场,正发生新变化。
从总量来看,2023年被视作MPV车型转折点,当年该车型销量突破新高,尤其是新能源车型销量增长显著。数据显示,增速虽有所减缓,但趋势不变。乘联会数据显示,8月中国MPV销量为9.2万辆,同比下降3.9%,环比增长9.9%;1-8月累计销量为65.6万辆,同比下降7.9%。
其中,自主品牌的销量表现颇为突出。乘联会数据的MPV车型8月销量前十的榜单中,自主品牌占据六席,合计销量为32843辆。
李宣琪摄
一众国产汽车厂在加速研发生产新的MPV车型,尤其是高端产品。过往,传统外资、合资高端MPV车型技术迭代缓慢,动辄加价的局面不再。
东方财富证券研报指出,车企布局MPV市场的原因,一方面,家用需求扩大并有望成为新主导需求;另一方面,过去的中高端MPV市场主要由外资占领,如今无论是丰田埃尔法,还是别克GL8等经典车型,都迎来了一众自主品牌挑战,新的行业格局正在形成。
电动化技术让MPV车型的操控性变强,不再是无趣的驾驶工具;智能化让汽车座舱变得更不一样,不再只是比拼座椅舒适性,而有了更多商务、娱乐的可能性;高端MPV市场的买单者,更看重服务和体验,这给了汽车经销商有转型出行乃至更多场景服务商的机会窗口。这三点正是国产汽车厂商的优势所在。
01
复苏的细分市场
智能电动是赶超抓手
回顾MPV市场发展情况,自2016年以来,MPV的市场销量一度下降,销量低迷,直到2023年,MPV的市场销量实现触底反弹,超过109万辆,同比增长15.9%。
在以往的市场格局中,霸榜产品主要以上汽大通、别克GL8、丰田埃尔法为主。其中别克GL8占据中端市场,丰田埃尔法则定位于高端市场。
当时的MPV消费市场被各路诸侯“默契地瓜分了地盘儿”,在中级及以上消费市场,合资品牌占比很高,高端线由进口和外资品牌主导,自主品牌依托性价比和交付速度的优势,主要抢占入门级市场。
当时中高端MPV车型的销量第一是别克GL8。在2021年,GL8销量为170011辆,2022年为126838辆,2023年为131258辆。丰田埃尔法销量在2021年为23963辆,2022年为1.5万辆左右,2023年为2万辆。
别看合资乃至外资品牌的车型销量小,但是利润挺高。比如丰田埃尔法,2010年亮相北京车展后,在中国持续热销了十多年。该车型常常以明星保姆车的身份亮相,使得其在中国内地市场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按照“业内行规”,买埃尔法新车,往往需要加价购买其他产品,加价幅度从3、5万元涨至50万元。
在消费者看来,传统MPV车型往往更新迭代缓慢,他们称之为厂家抠门“挤牙膏”释放新技术。为此,曾有日系豪华品牌产品负责人对我们解释称,高端MPV消费群体相对保守,他们更喜欢产品的靠谱,而不是炫技。同时,他也不讳言,由于在中国区市场一车难求,让加速更新的动力稍显不足。
李宣琪摄
在过去十几年里,倒是有贴着奔驰标志的V260车型,在借助福建奔驰的工厂实现了国产。不过,由于其改自货车底盘,在操控性、舒适性和静谧性上,技术天花板不够高。其他自定义为豪华MPV的国产车型价格往往不高于30万,纯靠性价比尝试抢占市场,效果不彰。
早期的上汽大通MPV车型依托公务用车和货运场景,卖得尚可,2021年销量为55896辆,2022年销量为47209辆,2023年销量为30523辆。至于上汽通用五菱MPV车型则以价格优惠的货运车型为主,暂不在此次讨论之列。
但在2023年,传统的市场格局被打破,中国自主品牌动摇了外资和合资品牌的地位,腾势D9超越别克GL8拿下MPV市场年度销冠,传祺M8也挤进年度销量榜前十位。在高端MPV市场中,2024年1-8月,腾势累计销量达79894辆,其中D9的销量达71342辆。腾势D9在8月全国MPV零售销量排名第1。
曾经被合资品牌以及进口品牌稳稳把控的中高端MPV市场正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可以更多地在中高端MPV市场看见中国自主品牌的身影。而另一方面,在中国车市竞争愈发激烈之时,中高端MPV产品的更新迭代也出现了变化趋势,其中一个突出趋势就是新能源的渗透深化。
2016年,中国新能源MPV的市场渗透率仅为0.8%,随后几年呈显著上升态势,2021—2023年分别升至4.1%、9.8%、25.21%。在互联网电商对传统批发零售流通模式和物流配送专业化模式产生巨大冲击后,A级以下MPV市场快速萎缩,MPV市场高端化、电动化趋势明显。传统低价MPV热度不再,MPV的竞争开始走向智能化、电动化,价格上涨至30万以上,走向豪华。
李宣琪摄
MPV消费市场有些显著的特色,比如偏爱插混技术。2023年,国内插混MPV车型的销量达到16.4万辆,同比增长430%。而纯电MPV车型的销量只有8.1万辆,远低于插混车型,且增速也不及插混车型。以腾势和岚图为例,2023年前11月,腾势D9纯电版的销量仅占总销量的6%,岚图梦想家纯电版的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9%。合资MPV车型也在进行转型升级,例如丰田就在2024款赛那中搭载2.5L智能电混双擎动力系统,相比传统MPV,油耗优势明显,在8月国内MPV销量榜中排名第2位。
对消费者来说,插混MPV的成本更低,续航能力更强,并且在公共场所充电补能的焦虑情绪还未完全解决。这一消费习惯,非常贴近新能源轿车发展初期的情况,借助技术的更新,充电补能体系的完善,纯电MPV未来空间不小。
在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MPV的舒适度也逐渐成为发展重点。MPV逐渐由过去的商用、兼用为主转化为家用为主。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71%的消费者选择MPV是因为它更适合家庭出行。
新的需求和场景,叠加新技术,让传统MPV迎来了升级的机会,目前来看,中国自主品牌在MPV市场的竞争力在逐渐加强,如何抓住趋势,继续保持地位并扩张市场呢?
02
自主品牌们做了什么?
过去,操控性是MPV最显著的短板,仿佛开上MPV就和驾驶体验无缘。这个问题,在新能源市场中,倒是有了破局的机会。
8月28日,岚图与华为合作推出的全新岚图梦想家开启预售。岚图CEO卢放告诉我们,全新岚图梦想家不仅在性能和配置上进行了全面升级,还针对“驾驶难”的痛点作出突破。岚图是东风汽车集团于2018年孵化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品牌。
在卢放看来,传统MPV车型在系统协调性和智能化配置上难以与轿车和SUV媲美,这也是MPV销量长期不如其他车型的原因之一。中国人往往更愿意乘坐MPV,而非驾驶MPV,这也是MPV市场相对较小的原因之一。
在经销商环节,这一点非常显著,相比其他车型,一般是试车的人就是开车的人,自然也是付款的人。到了豪华MPV车型,潜在客户大多把时间花在座舱上,看看椅子是否舒服、功能是否丰富和好用,试驾反而是其次。
这一点能通过数据佐证,J.D.Power发布的《2024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指出,智能座舱相关的科技配置在中国用户心中的接受度更高,并且在购车时更为看重。为此,国产车企打造的MPV会在智能化上更下功夫,既有自研也有和智能科技公司的跨界合作,比如东风旗下的全新岚图梦想家,首次搭载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由此弥补传统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高端MPV开始冲入粤港澳大湾区,这是传统日系豪华高端商务车的销量基本盘。“埃尔法在香港用得很好,009应该会更好。”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告诉我们,丰田埃尔法目前在香港的价格是76万港元左右,极氪目前制定的价格非常有竞争力。
MPV这一原本看似小众的市场,还给了一些企业“翻身”证明自己的机会。比如此前比亚迪和戴姆勒合资公司腾势,2022年推出腾势D9,数据显示,2023年腾势销量达12.78万辆,其中D9车型占总销量的93%以上。在2024年8月中,D9DM-i销量为8722辆。D9EV销量为459辆,整体销量为9181辆。另外,2024年累计销量方面,截至8月,腾势D9累计销售79894辆。腾势D9从上市至今的累计销量已突破20万。
图源:IC
高端化MPV的客群对于出行和消费有着旺盛且差异化的需求。为了吸引客户,极氪做了个跨界合作,推荐下单5台及以上极氪009车型,赠送价值198000元的公务机出行服务。
推荐买车送私人飞机出行,效果咋样?一位区域经销商负责人告诉我们,在其所在地区尚未有人领取,原因是这一类型的消费者,很少会点对点地直接互相推荐汽车产品,更多是看到朋友、同行买了,就有兴趣自己来看车了。其实,这种类似的跨界做法,在高端消费品领域倒是挺常见。
就像稍早前,我们在和欧洲最大汽车经销商宝爱捷(中国)CEO倪凯灵交流时,能感受到,豪华品牌汽车经销商的核心根本不是卖车,而是基于客户的洞察,做贴心的服务。因此,围绕其熟悉的豪华的客群,然后挖掘消费者各样的需求,听见、听懂并满足他们,这或许是更长远的转型和发展方向。商务用MPV这一市场,围绕数字化的车机、手机,以及更本土化的跨界服务,或许是中国车企做好差异化的优势。
无论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体验,自主品牌把握住了消费者对于智能电动MPV市场需求,迎头赶上,抢占了先机。如今,这一市场的竞争正愈发激烈。9月11日,华为终端BG(业务群)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业务单元)董事长余承东确认即将发布MPV,不过具体信息现处于保密阶段。
当然,汽车产业的竞赛,从来不是一场短跑,短期的成绩固然重要,这是市场给予的反馈;同时,也不能忽略长期的坚持,比如耐心做产品。
“外资车企很多特点值得我们持续学习,比如如何把高端豪华做到‘润物细无声’。”一位汽车厂的专家对我们举了个例子,某一外资豪华MPV车型,在新能源、智能化上并不显著,但就是有一批消费者喜欢——坐着舒服。为此,他们买来产品拆解研究,发现奥秘就在车辆扶手的倾斜角度,恰好符合东亚人的人体工学。“类似这样的细节设计不出挑,看不出来,但就是能让消费者买单,这恰恰是我们现阶段努力学习的地方。”
(本文作者是《财经》实习生)
责编:张雪垚
the end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星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