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研究内容
Figure 1. (A) 稀土金属配合物 [EuL3]+/[TbL3]+ 的荧光发射强度随尿酸浓度的变化;(B) [EuL6]3+ 在 NIH 3T3 细胞中的共聚焦显微镜成像
该工作合成了一系列以四氮三联苯衍生物为发色团,基于轮环藤宁或 TACN 结构的稀土金属化合物,利用绿光(铽,540 nm)和红光(铕,614 nm)两种荧光发射强度的比值与尿素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尿酸的浓度水平进行比率型检测。在血清检测中,荧光强度比值变化了 7 倍,表明该探针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该工作侧面验证了在尿酸猝灭荧光稀土配合物的过程中,敏化基团的三线激发态和尿素自由基的单线激发态之间生成激发态化合物(exciplex)。并且活细胞共聚焦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在 375 nm 激光的激发下,所合成的探针在细胞内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论文信息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evaluation of ratiometric probes for uric acid using lanthanide complexes with tetraazatriphenylene sensitiser Xinyi Wen, Huishan Li, Zhijie Ju, Renren Deng and David Parker*(大卫帕克,香港浸会大学) Chem. Sci., 2024
https://doi.org/10.1039/D4SC05743K
作者简介
本文第一作者,香港浸会大学大卫帕克组博士生。研究生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22 年加入大卫帕克教授组。博士课题主要为设计并合成稀土荧光探针用于尿酸,维生素 C 的比率型分析检测。本工作中负责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结合常数猝灭常数的检测。
本文通讯作者,大卫帕克教授于 2022 年 9 月出任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全球创科讲座教授。他曾在位于英国东北部的杜伦大学工作了 40 余年,培养了 120 多名博士和博士后,研究领域横跨合成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他目前的研究课题包括设计和评估用于细胞和体内的化学探针。纵览他的事业生涯,他与来自中国、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和法国的国际学术团队和工业团队合作,致力于探究各个系统的作用机理。迄今为止,已发表 400 余篇论文和 30 项专利。大卫帕克教授参与设计、指导和撰写了本研究工作。
期刊介绍
rsc.li/chemical-science
Chem. Sci.
2-年影响因子* | 7.6分 |
5-年影响因子* | 8.0分 |
JCR 分区* | Q1 化学-综合 |
CiteScore 分† | 14.4分 |
中位一审周期‡ | 33 天 |
Chemical Science 是涵盖化学科学各领域的跨学科综合性期刊,也是英国皇家化学会的旗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不仅要在相应的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还应能引起化学科学其它领域的读者的广泛兴趣。所发表的论文应包含重大进展、概念上的创新与进步或者是对领域发展的真知灼见。发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催化、化学生物学、分析化学、超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能源与环境化学等。作为一本钻石开放获取的期刊,读者可以免费获取所发表论文的全文,同时从该刊的论文版面费由英国皇家化学会承担,论文作者无需付费。
Editor-in-Chief
Andrew Cooper
🇬🇧 利物浦大学
|
|
†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 RSCChina@rsc.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