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一声应答——唐举玉教授团队成功开展第二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百科   2024-05-20 17:45   湖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举玉教授团队为一位56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开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手术,有效缓解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术后住院期间神经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即出现上升。在此次治疗过程中,湘雅医院多学科会诊团队通力协作,提供了科学、规范、合理的诊疗方案,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56岁的宋阿姨在3年多前突然出现神志淡漠,随后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逐渐下降,思维力、理解力、定向力和计算力也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不明显,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自患病后,她的生活无法自理,时刻需要家人陪同,这也使得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其丈夫表示,尽管宋阿姨3年来一直服药治疗,但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最近一年来,由于其症状明显加重,家庭照顾负担也进一步加重,仅仅依靠其丈夫一人已力不从心,为了方便照顾患者,她的女儿也辞去了工作回家一起照顾。


为了改变现状,宋阿姨的家人在得知湘雅医院唐举玉教授团队已经成功完成了一例阿尔茨海默病的手术治疗且取得了显著效果后,迫切希望通过手术治疗改善宋阿姨的病情,延缓其进一步发展。为了尽快改善宋阿姨认知减退和情绪淡漠等症状,提高她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唐举玉教授在经过详细评估后,决定将宋阿姨收入院手术治疗。


(术前查房情况)


宋阿姨入院后,唐举玉教授带领MDT团队凭借深厚的专业背景和紧密的团队合作,为宋阿姨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服务。神经内科沈璐教授团队、放射科廖伟华教授团队及核医学胡硕教授团队为宋阿姨进行了详细的评估,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血样和脑脊液样检验结果等多方面最终确诊宋阿姨为阿尔茨海默病,且术前MMSE评分为0分,CDR分级为3级,属于重度痴呆。随后专家团队在湘雅医院骨科会议室举行了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术前MDT讨论会,神经内科沈璐教授团队、放射科廖伟华教授团队、核医学科胡硕教授团队、麻醉科唐朝辉教授团队、康复科蔡颖教授团队受邀出席,与唐举玉教授团队就宋阿姨的诊疗方案展开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其中包括如何做好患者手术的术前准备、麻醉风险评估及康复评定,术后注意事项,专科用药调整、护理、康复治疗等医疗措施。


(术前MDT讨论会)


2024年4月23日上午9时,由唐举玉教授团队为宋阿姨患者进行了双侧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由唐朝辉教授麻醉团队为手术进行无管化麻醉,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因手术部位解剖结构复杂且淋巴管直径仅有0.2毫米左右,因此手术全程在最大放大倍数为10-2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术中将颈深淋巴管、颈深淋巴结与静脉进行显微吻合,并松解患者的迷走、舌咽、副神经,有望改善相应的神经功能。历时4小时,手术顺利完成。目前,宋阿姨术后恢复良好,于术后第7天出院。


(唐举玉教授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术后第一天唐举玉教授团队查看患者情况)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据其丈夫介绍,术后较术前已有明显变化,刚入院时,她几乎不与他人交流,别人问她问题也没反应,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而现在,当问到想不想家时,她会说自己想回家,情绪波动大幅增加,之前从不回答的问题现在也能回答出来。而且她能够告诉女儿自己想吃酱香饼,还能主动和隔壁床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现在距离手术已经过去三天,她已经能够想起自己的家在哪里,亲戚来探望时她也能较好地交流。


(术后查房,患者语言沟通较术前明显增加)

(术后第7天,神经内科医师评估时表示患者沟通能力较术前明显好转,MMSE评分上升1分)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是在颅内淋巴出颅汇入颈深部淋巴管、淋巴结的部位,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淋巴系统进行转流手术,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蛋白转运出颅,减轻局部组织纤维化及颈部神经压迫情况,从而有望改善或逆转大脑的退行性改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手术原理图)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类脑功能退行性疾病,它是一个连续的神经认知损伤的过程,患病后老年人的记忆和认知功能会逐渐丧失,直至思考及行动能力渐无、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阿尔茨海默病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是对一个人最珍贵的财富——记忆的袭击。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 2023 年数据,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为 2.8亿,约占总人口的 19.84%,其中 65 岁以上人口为 2.1 亿,约占总人口的 14.86%,我国已快速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老龄相关失能和疾病的快速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其中,阿尔茨海默病是脑功能退变失能最常见的类型,我国目前有此类患者约 983 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照料和经济负担。


为了攻克阿尔茨海默病这一临床难题,唐举玉教授于2023年牵头成立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阿尔茨海默病联合攻关MDT团队,结合团队的前期科研基础及临床储备,提出深入探讨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和探索其适应症及相关机制,并于2024年3月成功完成了首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手术治疗(点击可查看→唐举玉教授团队成功开展首例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对此,医院领导也高度重视此项技术的开展,并给予了全力支持。本例手术的成功开展,也进一步增加了攻克这一临床难题的信心,随着临床病例的积累,技术将更加成熟,也将惠及更多的患者。


(手术可行性讨论会)


//  专家简介 //

唐举玉医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中南大学“湘雅名医”。现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主任兼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南大学骨科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显微重建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第九、十届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再植再造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兼骨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创伤与矫形学会(SICOT)委员兼中国部骨显微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学会皮瓣外科学组组长等学术职务。

深耕显微外科30年,在四肢显微重建领域实现了系列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首创穿支“逆行四面解剖切取法”并在临床推广应用,成功研发系列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新术式(2022年《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将唐举玉教授创新的23种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术式冠以唐氏命名以肯定其在穿支皮瓣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大提升了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穿支皮瓣“微创”与“美学”新理念、“一级源动脉+穿支皮瓣”的穿支皮瓣命名法和“特殊形式穿支皮瓣”新概念,并创建了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理论体系。

擅长难治性创面修复,骨缺损/骨坏死/骨不连/骨髓炎显微外科治疗,拇手指再造,臂丛与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重建,淋巴水肿治疗及四肢先天性畸形矫治等。


门诊时间:每周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专家所在科室: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手显微外科(阿尔茨海默病手术治疗咨询:程医生18390945495)









  编辑&排版  丨于花

  作        者  丨程舸畅 熊钦 胡华慧

  影像&拍摄  丨湘雅骨科

  审        核  丨唐举玉




扫码关注我们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
湘雅医院骨科创建于1952年,下设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手显微外科、骨病专科、足踝外科及小儿骨科7个亚专科,2010年被卫生部授予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区域性骨科医疗中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