忉利天主 释提桓因
元旦阎浮鉴下民 善恶自分明
誓愿宏深 拥护佛法僧
南无护法藏菩萨摩诃萨
忉利天主,释提桓因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意为“能够为天界诸神的主宰者“,即“能天帝”或“释天帝”。亦称“因陀罗、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梵文汉译时为了符合汉语语序将原语序反转,译作“帝释天”。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六》曰:“昔摩伽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伽,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摩伽婆罗门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以此三十三人故,名为三十三天。”
据《大日经疏》等载,帝释天的形象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手持金刚杵,身骑六牙白象,有十大天子侍卫其侧,并有众多眷属围绕。
帝释天居于须弥山顶中央的善见城,四方各有八个天国,合为三十三天,此即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层天忉利天。忉利天天人寿一千岁,一日当人间百年,寿命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
统领天神察万邦
帝释天于每半月之三斋日下令四天王、太子、侍者等,探察天下万民之善恶邪正。
若闻世间众生恶多,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修斋戒,不施贫乏,则愁诸天众减损,阿修罗众增益;若闻多孝顺父母,敬事师长,勤修斋戒,布施贫乏,则皆大欢喜诸天众增益,阿修罗众减损。又若多修德精进不怠者,则敕司命增寿益算,反之,则不复营护。
帝释天为佛教的护法主神,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第二位天王,也是十二天尊之一。他的主要职责是保护佛陀、佛法和出家人。
昔日佛陀在树下修行时,恶魔进攻扰其禅思,帝释即吹响贝螺,保护佛陀;佛陀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时,帝释天手持宝盖随侍;佛陀说法圆满返回人间时,帝释天铺设从天宫到人间的三道天梯,并手持宝盖,与大梵天王侍奉左右;佛陀涅槃时,帝释天又显身,念诵颂诗,并尽力保护佛陀的舍利。
佛弟子虽不皈依诸天,但应恭敬礼拜诸天,因为他们能皈命佛陀、护佑正法、积德行善。
《金光明经》记载,诸天在金光明会上,于佛前发愿永护佛教,奉行正法,勤修诸善,远离恶行,同时也遵照佛陀嘱咐,巡行人间,奖善罚恶,广化众生,成就有德之人。
因此,世人营建供佛斋天法会,诵经礼忏,施设净食,以供养十方三宝、护世诸天,以感念诸天护法之功。
![]()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添加微信为好友,获取最新活动动态
添加微信为好友,获取最新活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