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古镇
一个始于唐朝末期的古老村落,
坐落在珠海北部,
依山傍海,风景秀丽。
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重要节点,
见证了无数商船的来往与文化的交融。
千年之后,
高楼大厦与碧海蓝天
在珠海高新区交织成一幅
现代科技与自然生态
和谐共生的画卷,
这里既保留了
珠海作为宜居城市的
清新与宁静,
又成为无数科技追梦者
实现梦想的热土。
千年古镇、古今同辉。
一条穿越时空的纽带,
将唐家古镇与珠海高新区紧密相连。
这就是唐家古镇的核心街道
——山房路。
漫步在这条
古朴典雅的老街上,
青砖绿瓦、木刻砖雕,
无不诉说着古镇的悠久历史,
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山房路见证了唐家古镇的兴衰更替,道路两旁,斑驳的墙体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碧绿的青苔在墙角恣意生长,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秘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文人旧居的雅致,也能感受到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老街上最有名的文保单位当数唐绍仪故居。
唐绍仪,字少川,是晚清与民国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1874年,唐绍仪作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被召回国。他曾被清政府指派为中英西藏问题谈判全权大臣,签订《中英续订印藏条约》,确定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地位。
1912年,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后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1912年6月15日,唐绍仪因不满袁世凯种种行为提出辞呈。1915年,袁世凯复辟,唐绍仪联合其他同盟会重要成员,联名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五四运动期间,他曾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维护中国的主权、外交权益。
清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三,唐绍仪诞生(家中排行第四)在这里,正巧屋前的万年青开花。唐母梁氏认为四儿有富贵命,花费更多心血培育他成长。
唐绍仪故居正厅中央竖一木柱,乃主人寄意子孙将来都成为国家的栋梁,所以唐绍仪给儿子取的名字都与木有关,如唐榴、唐栋、唐梁、唐柱、唐栎、唐楗。
值得一提的还有唐绍仪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初期花园里收藏着一件“小玲珑水晶球”,故取名为“小玲珑山馆”。
1932年,唐绍仪任中山县县长时将该园赠予唐家村民共同所有,并改名“共乐园”,表达“与民共乐”之意。园中有许多历史名人遗存,如孙中山赠种的日本黑松,京剧大师梅兰芳手植的柠檬、桉树等。
共乐园依山面海,占地50多亩,种有许多名贵花木和荔枝,种源大多从国外引进,有“岭南植物园”之称。
幼时远行留学,归来乡情不改。百年前留学生坚定报国的情怀和抱负至今仍在珠海流传。
在唐家村这个小小的村落,曾经走出许多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名流巨擘,除唐绍仪外,还有近代民族实业重要奠基人唐廷枢、中国律师协会的创办人唐宝锷、著名外交家梁如浩、中国电报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唐元湛、中国第一家内地自来水公司创办人唐杰臣、同盟会女杰梁定慧、粤剧剧作大家唐涤生、农学家唐有恒、政治学家唐悦良等。
唐家村众多祠堂中,最富丽堂皇的一座当数瑞芝唐公祠。它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民族企业家唐瑞芝的家族祠堂,也是唐家湾镇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岭南建筑风格祠堂。相传当年祠内装饰多用金箔,并请来晚清岭南著名的画家杨瑞石绘制壁画。
如今,祠堂已被活化利用成了唐家村史馆,馆内通过“源起金涌”“声名鹊起”“模范县治”“艰苦奋战”“珠海之初”“蓬勃发展”“今日唐家”七个章节,系统介绍了唐家村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人文风貌。
漫步祠堂,斑驳的石雕、砖雕、木雕、壁画和装饰,让人仍能领略当年几分遗韵。细细阅读文字介绍,一个近代巨商家族的传奇跃然纸上。
“事事以利我国家、利我商民为务。”1884年,唐廷枢在为《瀛海采问》一书所作的序中写下了他融贯一生的信念。
作为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唐廷枢创造了许多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家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家煤矿开平矿务局、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第一个油井、第一条电报线等。
唐廷枢少年时曾在香港的马礼逊教会学堂接受过6年的西方教育,会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后来给港英政府担任翻译,接着做起了买办,后又转型为民族企业家。他以开拓的视野、非凡的前瞻意识、深厚的家国情怀,用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唐廷枢的族兄弟唐瑞芝和唐翘卿都是当时的巨商,曾参与中国第一家民族茶叶厂的创办。而他的侄儿唐杰臣和侄孙唐纪常,也继承了他们的事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在这个家族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香山素称“买办之乡”,珠海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认为,香山买办在外商洋行中汲取近代对外贸易和企业管理经验,提升了经商能力和眼界,进而积极参与洋务、创办新式企业,他们灵活识时务,敢为人先,以实际作为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转型与进化,自身也成为民族工商业先驱。
除了记载珠海商业和历史的变迁,在山房路,人们还能见证经久不衰的文化精华在这里传承绵延。
粤韵堂是珠海高新区粤语粤剧文化传承基地,由宪尧唐公祠活化利用而成。它被列为广东省“粤文坊”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试点,还是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粤剧泰斗红线女入室弟子赖琼霞的名家工作室。
该祠建于清道光十七年,于清光绪二十三年重修,是纪念唐家唐氏第十五世祖唐宪尧的祠堂,祠堂内现存石碑两块,分别为“宪尧祖祠序”和“重修宪尧祖祠序”。
粤韵堂不仅保留了古建筑的原有风貌,还通过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将粤剧的历史、服装、头饰、乐器等文化元素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粤韵堂实行常态化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期间每日播放粤语的古诗、剧曲、演唱会、电影、动画等,还定期举办经典粤剧私伙局、粤语相声、民乐表演等公益活动,让市民游客在百年古建筑里,近距离感受到粤剧的独特魅力。
位于原珠海县办公楼旁的菊庄唐公祠建于清代,祠堂现作为唐家湾茶果传承基地,通过“茶果”系列课程的手工培训,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
不远处,绿树掩映中,一栋岭南建筑风格的小楼自成风景,硬山顶,灰瓦面,这便是巨川唐公祠。该祠堂建于清末,曾是纪念唐家唐氏第二十世祖唐巨川的祠堂,现已被打造为“百岛书房”。
另一座祠堂玉我唐公祠初建于清嘉庆年间,于清同治年间迁建于现址,曾做过唐家卫生院。因祠堂规模较大,保存尚好,现已被活化利用为“无用手工纺织传习馆”,打造成为集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技艺展示、研究与体验式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展览馆。
山房路,这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街道,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卷,记录着唐家古镇的点点滴滴。它不仅是珠海高新区的一张名片,更是珠海乃至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
随着珠海高新区不断发展,山房路及其周边的历史文化遗址也得到了修缮焕新,以便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自2018年起,珠海高新区全面启动“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完善古镇民生基础设施、促进古镇的活化与发展。
针对部分文保建筑年久失修,受损严重的问题,珠海高新区通过多年考察调研、专家论证研讨、联合工作坊等形式,形成了包含建筑学、人类学等研究及设计系列学术成果,其中形成《百年印记》调研报告以指导唐家古镇的整体风貌设计。
以共乐园改造工程为例,在百余年的历史中,共乐园遭受多番磨难,存在核心区现状道路局部破损、花池损坏、局部铺装风格不协调、上山步道破损等问题,珠海高新区对此启动共乐园改造工程二期项目进行修缮。
道路修复、烈士纪念碑周边挡墙整治、景观节点的微改造……共乐园的整个修缮过程中,施工方保证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完成了12万平方米的修复。
如今,这座百年乐园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处处散发着蓬勃生机,成为唐家古镇的又一“公共会客厅”。
此外,山房路具有百年历史的巨川唐公祠经修缮,变身为充溢书香的书斋;将唐家宪尧唐公祠打造为粤韵堂;盘活老建筑寿山祠设立岭南苏裱书画传承基地……唐家古镇保护与发展项目的持续推进,带来的不只是空间形态的变化,更为古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注入新的灵魂,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也会有力带动区域商业价值提升,为辖区商户和居民带来更多的商机和便利。
2023年,珠海高新区开始正式启动“地上改造与活化提升”工作。在确定了唐家古镇一阶段街区风貌设计后,开启了唐家古镇第一阶段活化提升项目的先导工程——珠海留学文化馆的建设。
珠海留学文化馆通过对始建于1981年的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让“老楼换新意”。该馆建成后展馆共三层,面积约2600平方米,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所聚焦留学文化的场馆,专题呈现珠海留学历史、留学文化、留学人物、留学故事。
珠海留学文化馆自2023年12月开馆以来,常态化举办主题论坛、沙龙、文化交流、文化体验等活动10余场,吸引超10万人次到馆参观,现已成为市民游客参观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与珠海留学馆相距不远的唐家湾乡思馆和唐涤生大戏院,是唐家古镇又一焕新力作,将于10月与市民见面。
2024年,唐家古镇进入“点线面结合”的示范带改造提升工作,计划启动“建设控制地带内的”400米风貌改造提升和“核心保护区内的”沿街公产房的修缮改造,蓄力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我们希望让山房路成为具有留学文化、唐家湾风情、岭南风韵的古镇名片,让人们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思,届时游客走一条街,就仿佛阅览一部唐家湾近代史。”高新建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珠海高新区
往 期 回 顾
高朋荟|”创芯强链,驱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