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为何总是难以选出对的人?

文化   2024-11-11 10:45   湖北  

当选举民主总是难以选出对的人,深层次矛盾便日积月累,直到积重难返,本是追求公平的选举民主体制会扭曲为少数强者扩大私利的工具。那些容易利益受损的中下阶层民众,面对自身境遇的日渐恶化,势必满腔怒火,对既有政治体系产生深深的不信任感,进而容易所托非人,被野心家、僭主趁机利用,埋下社会不稳定的重大隐患。这既是特朗普现象产生的根源,又是美国民主的痛点。


特朗普哈里斯无论谁当选,恐怕都不是合适的人

文/邓峰

来源/HK01


放在更大的视域来看,哈里斯(Kamala Devi Harris)和特朗普(Donald Trump),无论谁当选,注定都难以成为美国开国元勋们所期望的“德才都很杰出”的总统,既难以弥合愈发严峻的政治撕裂和公正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又难以解决长期困扰美国社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美国总统大选从党内初选算起,持续大约1年时间,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不计其数的人被情绪影响,他们要么隔着屏幕为选情兴高采烈或忧心忡忡,要么在竞选集会现场一起大声喊着口号。然而,只要选的人不堪重任,不论今天有多少人为当选者欢呼,将来大概率会以失望结束。


为何这样说?


从表面原因来看,哈里斯和特朗普均是缺乏历练和实践考验的政治人物,他们的政治道德和能力不足以应对日益被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政治撕裂影响的现实挑战。他们既缺乏开国元勋们那样的深思熟虑、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又与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和林肯(Abraham Lincoln)这样的政治家相差甚远。


(当迷信“天朝上国”的乾隆还在统治清朝的1787年,美国制宪精英们已在制定沿用至今的宪法,展现出超越同时期社会的深思熟虑、远见卓识。)


哈里斯虽担任美国副总统超过三年半时间,却未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政绩,她出来参选只是因为拜登(Joe Biden)临阵退选,过程十分仓促,给人“赶鸭子上架”的印象。特朗普虽已担任一届总统,但他是政治素人出身,德行和能力都备受争议,说话喜欢信口开河。尽管不少特朗普的支持者是因为厌倦既有政治体系和传统政客,才希望作为“局外人”的特朗普带来变革,冲破既有利益格局,但恐怕所托非人。


哈里斯和特朗普在不久前的辩论已经清晰反映出他们要么对政治的复杂和审慎缺乏起码的体认,要么政策论述空洞、逻辑混乱。当然,因为监督和制衡的存在,因为幕僚团队和专业文官体系的辅佐,哪怕被选上去的人不堪重任,但许多时候不至于酿成重大危机。可即便这样,如果任由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政治撕裂不断恶化,坐看政治的庸俗化、娱乐化,最终很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从深层原因来看,是因为选举民主总是容易笼罩在既得利益集团操弄和民粹主义的阴影之下,以至于难以选出对的人。美国总统虽不是选民直选,而是由选举人团选出,但依然建立在选举民主的基础之上,只不过说选举人团制经常扭曲民意和破坏“票票等值”的原则,造成一人一票所通向的有限多数统治有时被异化为少数人统治。比如,2016年大选时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普选票比特朗普多了200多万张,却因为选举人团制的异化而输掉选举。这是美国选举民主在制度设计中造成的问题,与美国政治被选举民主的内在困境所困扰是不矛盾的两回事。


(特朗普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不少人支持特朗普是因为不信任传统建制派政客,是希望特朗普带来变革,但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德行和能力都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身上,恐怕是一种幻想。)


许多人对复杂的现实政治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即只要政治领袖是人民选上去的,就一定会去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就会既公平、又有效地增进公共福祉。然而,他们未曾深思的是,人民往往分为观念、诉求不同的群体,不同人在选举政治领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被选上去的政治领袖未必具备解决深层次矛盾、公正协调不同群体矛盾和增进公共福祉的品性、道德、智慧、手腕。


古往今来,超出自治范围的政治事务往往错综复杂,不是空谈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便能胜任,而是往往对政治领袖的品性、道德、智慧、手腕有比较高的要求。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说过:“要使一个人成为合众国总统这样显要职务的当选人,至少也需要相当的才能和优点。这个职务十之八九会由德才都很杰出的人担当,这样说恐怕也不算过分。国家治理情况的好坏,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负责人如何。”这句话道出了政治领袖的素养与国家治理好坏的密不可分关系。


德国思想家韦伯(Max Weber)写过:“现代官员系统正在发展为一个高素质的知识劳动者系统,由于长期的预备性训练而各有所长,有着高度发达的身份荣誉感,十分重视廉洁正派。若是没有这种身份荣誉感,我们的命运就会被笼罩在可怕的腐败和丑陋的市侩习气的永久威胁之下。”正因这样,为了有效降低政治试错成本,一个人在成为政治领袖之前应该要有充分的磨练和考验。毕竟,除了少数天赋异禀之人,通常一个人要在专业领域获得重大成功,都得经历长时间的磨练和考验,关乎资源分配和人群互制的政治领域尤其如此,只不过政治人物的磨练和考验要和合乎人性的、行之有效的充分民主程序密切结合。


遗憾的是,被既得利益集团和民粹主义裹挟的选举民主经常难以选出对的人。选举民主的高质量运行须以多数选民的理性为前提,因为只有多数选民理性,对现实政治知情懂行,才不至于被忽悠和欺骗,才有希望选出无愧于此的贤能政治家,才能让政府既公平、又行之有效地协调多数普通人和少数强者之间的矛盾,推行致力于化解深层次危机的结构性改革。然而,这经常是一场梦。寄希望于多数选民具有公民精神、对现实政治知情懂行,与寄希望于清官、明主来拯救苍生,并无本质区别,都是对复杂人性和社会现实视而不见的政治幻想,区别在于寄希望多数选民或多或少包含民主精神,而幻想清官、明主来拯救苍生容易滑向威权主义。

(一个社会当然应该设法开启民智,培育公民文化,努力在合理范围内让政治成为公民的副业,但这并不能改变多数普通人在自利理性的支配下不愿或难以成为理性政治人的现实。世界范围内,无处不在的偏见,便是有力的例证。)


除了少数个例之外,在基于正常人性的自利理性支配下,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和职业、兴趣、资源的高度分化,一个选民除非他的职业、兴趣、切身利益与复杂政治问题有关并且能够承担他成为理性政治人而耗费的成本,不然的话,他在多数时候对除常识理性范围之外的复杂政治问题将缺乏切中要害的认识,易让少数强者在自利理性的支配下有漏洞可钻。这就使得多数普通选民对复杂政治的认知局限于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水平,缺乏慧眼识人的眼光和知识。


多数普通选民在选举政府领导人时主要看他们的党派立场、被包装出来的形象、宣传营销、资金实力和后台背景,而难以分辨他们真实的品性、道德、智慧和手腕,其结果是选举民主难以持续产生贤能的政府领导人。民众慢慢只能被动挑选自己所认为的最不坏的候选人,而这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未经深思的、易被挑拨与操控的感觉、情绪。


相对而言,作为少数强者的既得利益集团,要么有足够条件去成为知情懂行的理性政治人,要么能够聘请知情懂行的理性政治人作为游说代表。他们人数少,却占有更多资源,既能在选举过程中投入真金白银,影响选民的选择,又能在选举民主的日常治理中左右“流水的民选政治人物”的偏好,让公共政策在多数选民因理性不足而未能察觉的前提下渐渐向少数强者倾斜,造成社会缓慢朝不公方向演进。

(少数强者往往能对现实政治施加更多的影响,这虽然不能被简单视为操控选举,但时而久之,政治人物至少要更多考虑少数强者的诉求乃至既有利益,因为不能假定每个强者和被影响的政治人物都能保持公正。)


具体来说,有两类人容易在选举中脱颖而出。一类是十分擅长调动选民情绪的政治人物,他们在面对多数对复杂现实政治一知半解或易被情绪影响的选民时具有天然优势,比如民粹政客。另一类是与既得利益集团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并获得既得利益集团调动营销资源全力助选的政治人物。因为选举是费时费力的大工程,依赖于专门团体运营,候选人在获得名气之前往往有长时间的形象包装和资源投入,故那些获得既得利益集团支持的政治人物具有显著优势。如果是前者当选,他们虽能迎合人民的短期情绪,却未必有智慧和能力去解决事关人民长远利益的复杂问题,所以他们的支持率往往高开低走,起初人民对他们的支持有多热烈,将来人民对他们的失望便有多强烈。如果是后者当选,他们未必有动力去节制与他们关系暧昧的既得利益集团扩张私利,以至于越来越多的选民不信任既有政治体系。


时而久之,当选举民主总是难以选出对的人,深层次矛盾便日积月累,直到积重难返,本是追求公平的选举民主体制会扭曲为少数强者扩大私利的工具。那些容易利益受损的中下阶层民众,面对自身境遇的日渐恶化,势必满腔怒火,对既有政治体系产生深深的不信任感,进而容易所托非人,被野心家、僭主趁机利用,埋下社会不稳定的重大隐患。这既是特朗普现象产生的根源,又是美国民主的痛点。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新书《拯救民主——扬长避短的新方案》,该书尝试寻求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的公正平衡,提出以贤能民主(主要观点:主权在民、治权在贤、贤从民中来、一人一票民主评价)为支柱的混合方案,希望为美好社会理想构建政治地基。若需新书电子版,请联系邮箱:740121014@qq.com


拯救民主——扬长避短的新方案》目录


前言:为美好社会理想构建政治地基

一、绪论:给民主另一种可能

1、选举民主不是“历史的终结”

2、选举民主离社会需要的精英民主相距甚远

3、扬长避短的新方案

二、选举民主在全球范围内遇挫:问题出在治理失败

1、美国开国元勋的警告正不幸成为现实

2、英国脱欧公投:“撞在无认知能力的暗礁上”

3、“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4、乌克兰的悲剧

三、民主何以沦落至此

1、过度拔高民主是不可承受之重

民主的效用是有限的

选举民主难以通往成功的自由民主制

2、选举民主的根本悖论:民粹宿命或既得利益集团围猎

选举的博弈:平庸的政客,千丝万缕的政商关系

选举后的博弈:阶层分化下的不对称角力

3、理性选民的幻想和选举民主对人民理性的误用

4、等待罗斯福还是希特勒

四、 针对选举民主问题的已有态度和补救方案

1、反思丘吉尔名言:民主不能不思进取,不能成为教条

2、社会民主和经济民主:重要却不能替代政治民主

3、协商民主、监督式民主、参与式民主:重要却不能支撑起民主大厦

政府是否贤能、是否民主决定协商成效

监督式民主既不能替代贤能政治又不能替代一人一票

笼统而效用有限的参与式民主

4、抽签民主和直接民主:往前看而不应向后退

5、 与贝淡宁商榷:尚贤与民主不是替代关系

新加坡经验富有启发意义却仍存隐患

中国转型的未竟之业

6、对白彤东的补充思考:主权在民何以保证,治权在贤何以可能

五、作为出路的贤能民主

六、贤能民主的第一个基石:贤能政治

1、尚贤是政治的根本

尚贤政府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要求

不能尚贤的民主是劣质的、难以持续的

2、应对现实社会的重重挑战离不开尚贤

日益扩大的阶层分化埋下社会不稳的隐患

人的异化、虚无和娱乐至死

世界秩序的丛林状态和政经分离

人工智能的冲击:普遍自由或普遍弃民

尚贤仍应以有限、法治、民主政府为前提

3、贤能政治家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韦伯的思考:谁才能担负政治的“天职”

邓小平和李光耀的经验

道德、品性、智慧、手腕缺一不可:超越马基雅维里

4、怎么选贤与能

墨子尚贤的思考

孙中山和黄宗羲:必要的考试但不能唯考试

可资参考的人民行动党经验

小结:公正有效监督下的精英推选和人民评价相结合

七、贤能民主的第二个基石:一人一票民主评价

1、长期来看,缺乏民主的尚贤是靠不住的

跳不出历史周期率的传统中国

传统中国选官:小圈子化的察举,“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科举

苏联官场的逆淘汰

帕累托和精英的腐化

2、一人一票是制度化的人民动员:和平时期最强大的制衡力量

3、对洛克和孟子的补充:人民满意是政权合法性的最主要来源

4、一人一票民主评价符合法律和政治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5、一人一票民主评价符合政治中的人性

人性深处对于平等的强烈渴望

熟悉领域的理性人

非熟悉领域的“事后诸葛亮”

社会分工下精英和大众的分化

让理性之光照亮政治:高质量可持续的制度应该立足于人性

6、重新反思民有、民治、民享

八、贤能民主:从理念到落地

1、配套制度措施

2、贤能民主的制度设计

议会:民选议席、贤能议席相互补充和制衡

各级政府领导人的产生:精英推选和民众一人一票民主评价

3、贤能民主的优点与衡量制度优劣的“邓小平标准”

4、贤能民主适用条件及其与选举民主的关系

注释


(若需新书电子版,请联系邮箱:740121014@qq.com)


END

推荐阅读

美国开国元勋的警告正不幸成为现实……

特朗普哈里斯无论谁当选,恐怕都不是合适人选

很遗憾,美国大选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特朗普卷土重来的概率越来越高……

柯文哲被羁押:为何选民总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为何全球民粹主义甚嚣尘上?许多人是理性权衡的自然结果

特朗普遇刺背后:不祥的信号,最令人担忧的危机恐在临近

新书绪论 | 给民主另一种可能,扬长避短的新方案

特朗普首辩领先拜登背后:这恐怕才是美国大选最深层的问题

特朗普被定罪:最该追问的是为何那么多美国人狂热追随特朗普

李显龙交棒黄循财| 新加坡模式的隐患:李光耀生前重大警示会否成真

特朗普卷土重来,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最大风险?

用汉朝和武帝类比当下?非蠢即坏

十点公社

一个时代的记录

自由评论

只为苍生说人话

自由评论
用文字和思想来感知世界,与同道者共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