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聚焦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现代农业强市、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实体贷款投放力度,主动融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农商力量。
多点发力,助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大力支持补链延链强链。认真研究15条标志性产业链、36条重点产业链、85家“链主”企业,寻找金融服务切入点,积极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选定核心企业,充分运用应收账款质押、存款质押等融资方式,将金融服务融入产业发展上下游、全链条,累计投放贷款1.85亿元。大力支持传统产业升级。运用“技改专项贷”等政策性产品,加大传统制造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发展科技金融,打造“金融赋能+科技创新+企业发展”模式,强化对新能源、高端化工等科创类优势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
多面突破,助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加力服务强农富民产业。围绕邹城食用菌、泗水甘薯、梁山鲁西黄牛等全产业链集群以及“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精准制定服务方案、挖掘金融需求,研发特色信贷产品;持续加强银担合作,充分运用“鲁担惠农贷”“财信担保贷”等政策性信贷产品,推动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截至1月末,全市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14亿元。加力服务粮食安全。围绕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大对制种基地、良种繁育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经营规范、实力较强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出“农业保险贷”等专属信贷产品,保障粮食生产提档升级。加力服务乡村振兴。选派两批优秀干部到镇街脱产挂职金融副镇长,弥补了镇街金融短板,为服务乡村振兴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有力推动农商银行金融服务不断下沉、走进千家万户。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挂职干部累计对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好青年4591个,信贷支持2140个,金额19.8亿元;组织召开金融政策宣讲会、政银企对接会、金融夜校等18568场,覆盖100万人次。
多措并举,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广“绿色产业贷”等绿色信贷产品,锚定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等绿色低碳领域,加大绿色金融投放。截至1月末,全市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5.12亿元。坚持分类施策,围绕沿黄大豆、沿黄肉牛等特色产业集群、滩区产业,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力推动乡村绿色金融发展。聚焦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创新“乡村旅游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加快推进乡村绿色金融发展。加强乡村绿色消费支持,推进小额度、纯信用农村消费贷款投放,满足低碳农房建设及改造、清洁炊具和卫浴、新能源交通工具、清洁取暖改造等农村绿色消费需求。
多管齐下,助力金融服务提档升级。着力打造“一站式”服务机制。加强对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主动发挥网点分布广、人员数量多、审批链条短的优势,全面推广“线上+线下”“网点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模式,落实无纸化办贷、限时办贷、阳光办贷要求,提升“一站式”服务体验。着力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将美德积分与授信额度挂钩,对农户行为进行量化评分,按照评分与授信额度挂钩,实现“信用变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