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之时恰逢一型先进无人机系统的立项实施,项目遇到技术难度高、行业经验少、研制周期短等难题,王波同志从基础做起,发挥专业优势,补齐短板,承担起了系统总体副总师的重任,一方面从自身飞行器总体气动设计专业入手,结合多学科性能提升的需求,优化系统性能;另一方面,与项目团队一道,各司其职,相互补位。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历时五年,项目团队最终圆满完成了该型无人机的所有任务,当无人机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瞬间,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在研制过程中,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王波同志深感责任重大,时常焦虑没把事情考虑到位,留下隐患。总师得知这一情况,说道:“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万无一失,但只有努力穷尽了所有人事,才有权说出那句听天命。只管放手一搏,出问题我兜着。”王波同志感动万分,把这些话铭记在心,将这份信任转化为前行的巨大动力。
王波在无人机调试时钻入进气道检查
2020年研究所通过行业择优获得国家重点无人机项目立项,王波同志以有我之行主动担当,毅然肩负起总师职责。辨识核心关键技术体系和主攻方向,面对极高的指标与传统设计方法受限的矛盾,创造性提出了破题思路,牵引出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通过设计攻关、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验证,为国家重大需求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项目成果获得了高度评价,入选经专家评审的2023年某全国重大科技进展前三十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回顾攻关过程,面对极难的挑战,实施起来可谓是九九八十一难、困难重重。首先,复杂系统的决策就非易事。项目实施方案的形成过程不仅有大家紧密协同攻关的团结一致,也时常有针对不同意见争论的面红耳赤,项目例会、研讨会和协调会一个接着一个,从上午开到晚上都是常态。然而,开局就是当头一棒,项目实施方案评审未能通过,经历了数月的整改。在整改那段时间,王波和团队一起不断调整思路,持续作战,经过数轮研讨和汇报,生生磨出了一个备受专家认可的技术路线,顺利通过评审。
这次实施方案被否定是团队遇到的重大危机,多少有点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壮烈,周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也让王波和团队产生了自我怀疑,一有时间王波同志就在琢磨最根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百思不得其解。好在身边有领导的关怀、专家的指点和同事的鼓励,有单位楼梯间、院子里随处可见的科学家寄语,王波同志在方案不断迭代过程中的自我解构逐渐明晰。问题的根源绝对不是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是自己感知/认知/决策/行动(OODA)的水平赶不上趟,要更加辨证地从自身出发看问题。对他自己而言,触及深处的自我批判才是最根本的救赎之道,不断革新自己,时常三省吾身,做到打铁先必自身硬。
除无人机项目相关工作外,王波同志认为从历史的维度看,知识和认知的传承才是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还将教学和科普工作作为人生的重要使命任务。他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航空概论》课程主讲之一,该课程2022年首次参评便斩获“校级优秀”和“院级优秀”,同时最近五年内有四次作为科学公众日研究所特约专家作科普讲座,无论是备课还是准备科普讲座,王波同志都倾注大量心血和精力。曾经有次重要的汇报,王波同志和项目团队彻夜未眠准备材料,翌日汇报后,同事发现他的工位还亮着灯,传来了敲击键盘的声响,面对同事关心,他说道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这周末的科学公众日我要做个关于飞行器系统的科普报告,要认真准备,不能给咱们所丢人。或许是科普讲座的受众让王波想起了正在上小学的儿子,他的报告专业认真又富有感染力,他心想,一定要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科学之花未来自然会灿然绽放。
王波在科学公众日作科普讲座
王波与同学们在航空概论课程结束后合影(前排右二)
来源:无人飞行器实验室党支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