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类工程师的能力,而不是大模型的能力,决定了大模型协作式开发的上限。
我用大模型开发效率不高
仅仅是不会写提示词吗?
对软件工程师来说,利用大模型完成工作的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了解大模型的相关知识,更取决于工程师是否具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认知水平。例如,有些人给大模型提出编码需求,大模型总是可以输出高质量代码,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提出的需求,大模型就会答非所问,产生的代码完全不能用。这是为什么呢?从表面上看,这是因为不同人的任务分解能力、专业沟通能力存在差异。
你是否把大问题合理地拆解为小问题?
你是否明确地描述了问题背景、任务目标和输出要求?如果更深入地挖掘,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能力差异,本质上是对软件工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
如果你了解领域模型,就更关注概念的准确性,能够清晰地利用领域概念表述需求,从而顺畅地和大模型进行沟通。
如果你对测试先行、测试驱动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就能写出明确的设计契约。
如果你知道演进式设计,就会由简到繁逐步引导,而不是一上来就给大模型提出非常复杂的需求。
有了大模型,每个人都可以
做到之前很难做到的事情
在过去,普通工程师如果想直接对软件的价值负责,是非常困难的。软件开发活动会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领域,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工程师只能负责整个开发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要想掌握全栈式开发技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专业学习。能够独立完成从需求到设计、从实现到上线的工程师,更是凤毛麟角。
通过实际案例,看懂专家使用
大模型辅助开发的底层逻辑
市面上少有的讲解大模型辅助软件开发的图书——《大模型辅助软件开发:方法与实战》来了!
真正结合当下程序员的需求!作者通过自己软件开发的多年经验,教你运用当下的最强工具大模型,实现开发需求。书中不仅介绍了软件设计的思想和底层逻辑,还手把手教你如何用好大模型。助大家成为开发效率超高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简介
内容概览
书中内容围绕一个真实的案例展开,介绍如何基于坚实的专业基础,借助大模型,实现从业务探索、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编码实现到上线运行的完整过程,展示了大模型支持端到端软件开发的可行性。全书共 9 章,围绕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组织。
(目录提前看)
大咖评价
目前,利用大模型进行代码补全、片段生成、代码解释等工作的方法已经日渐成熟,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大模型实现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生成式软件开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的量级上实现软件开发的“提质增效”《大模型辅助软件开发:方法与实战》是当前少有的关于大模型辅助开发的系统性实践,将带领读者开启一场畅淋漓的体验:演进式设计思路主导下的高效人机协作。相信这本书对于学术界和工业界了解大模型辅助软件开发的成功之道以及确立下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道路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