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风险投资如何发力?这个论坛论道行业未来

政务   2024-10-21 10:39   北京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风险投资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不仅响应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使得风险投资行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国的风险投资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部署中找准定位,务实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10月12日,2024(第二十四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上海临港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在论坛开幕式上强调。


风险投资,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的关键环节,作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其战略意义和重要性不容置疑。几者之间应当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良性互动?论坛上,专家学者、投行、企业家纷纷畅言心之所感、行之所悟。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在主旨演讲中提出建议:“既要深刻认识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解决好‘怎么看’的问题,进一步凝聚共识;又要积极推动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集成发力,解决好‘怎么干’的问题,进一步形成合力。”


2024(第二十四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在上海临港举行。吴姝静 摄



01

提振市场信心
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有密切的关系,风险投资是资本市场发展重要的活水源头,资本市场又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退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根本问题是要解决信心和预期。”吴晓求关注到近期一系列的政策导向都在向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的方向发展。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部门公布多项重磅金融政策;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经济工作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吴晓求认为,在诸多的亮点政策措施中,极为重要且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央行创设的基于资本市场的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工具。“我个人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个生态链在向积极正确的方向演变。”


吴晓求分析表示,中国的金融体系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来自市场证券化的金融资产以及资本市场的规模已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波及面也越来越宽。金融体系的稳定不仅限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稳定,还涉及资本市场的稳定。而央行是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稳定的最后力量,在这个条件下,央行理应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给予高度的关注。


吴晓求认为,创设结构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在告诉市场,央行可以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央行由过去单一关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稳定转向关心存款类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双重稳定的时代已经来临,意味着央行的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机遇。这一变化,能量巨大。”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新时代风险投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密集出台有力的支持政策并积极有序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为风险投资行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郝明金强调。



02

培育耐心资本
激活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

风险投资作为实现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与创业企业有效融合的投融资方式,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的“助推器”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引擎。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秦博勇认为,这是风险投资行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根本遵循。风险投资行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必须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资管机构监管司副司长郗永春表示,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以及对科技创新引领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关注到权益投资为主的融资体系,具有极强的韧性。一旦发生大幅度下跌也罢、金融危机也罢,修复得往往比债权为主的金融体系快得多,核心就是风险分担机制比较合理。”郗永春说,目前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在支持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如何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股票业务执行负责人兼上海分公司法人张一鸣表示,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极大,对各类创新、不确定性的包容度也更高,从而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帮助企业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将知识转化为技术,最终实现商业化、产业化。这种转化的过程,不仅可以推动新技术的诞生,也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


张一鸣在现场举例说明:“AI大模型的成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OpenAI这家公司创建初期采用的模式是公益融资模式,后来发现公益融资模式难以长期支撑探索大模型前沿边界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为此OpenAI在2019年改制为具有营利性的新型商业组织,从而为风险投资的进入打开了大门。而风险投资的进入让OpenAI的创新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支持,得以开发出了具有原创性、颠覆性的、全球领先的大模型。”


耐心资本并非只适存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更需要耐心资本的培育。这是由于长期导向的耐心资本投资在短期可以增加投资需求、稳定增长和就业,在长期可以激活经济发展的新潜力。“科创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不仅是风投的问题,也是整个资本市场能否足够好地支持风投或者支持科创的问题。企业和资本市场都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北京第四范式集团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戴文渊坦言。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龚伟认为,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到实现产业化,需要跨越从1到10的“死亡之谷”,“在多年服务企业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是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最为关键的阶段,不仅需要风险投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等持续投入支持,还需要政产学研各方为科创企业保驾护航。”


民建上海市委会副主委、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总结前一轮风险投资发展的经验教训时表示,其中一个教训是投资范围太窄,大家相互挤压,形成一些“踩踏事件”。“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我们要理解风险投资确实是投资创新类、科技类的项目,但不是局限于人工智能、芯片、生物医药几个狭窄的行业和领域。我们的产业从时代上来讲,有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但都不是标签式的。新兴产业可能很快成为传统产业,例如当下互联网就已变成传统产业。有些传统产业也会变成新兴产业,比如解决年轻人的吃饭问题就是新兴产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一点也不亚于科技创新,绝不是说科技层级越高越尖端越有市场。”



03

加强引导监督
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2023年,我国风险投资基金数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论坛现场发布了《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底,风投基金存续数量约为3.42万支,同比增长15.6%,存续规模约7.7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2023年新成立的风投基金共计4621支,同比下降14.0%,规模同比下降2.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在解读《报告》时表示,风险投资在募投管退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募资方面,募资规模下降,募资来源渠道单一;缺乏长期资金,耐心资本相对不足;国资出资条件较为苛刻,限制了风投机构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增加了募资难度;美元基金进一步退出中国。在投资方面,投资机构投资节奏放缓,出手更加谨慎;股权投资平均周期较短,投早投小占比较低;资本扎堆,催生估值泡沫。


《报告》提出,建议加快培育多元化、高质量的风险投资主体,尤其需要完善国有资金激励容错机制,来激发国资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积极性。


《报告》同时建议,多渠道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要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本,尤其是激发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来华风险投资。加强政府引导和差异化监管。重点是建立风险投资与创新项目的对接机制,优化风险投资行业税收体系,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在今年9月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保险业“新国十条”)特别提出要发挥保险基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力度。


郗永春在论坛上透露,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资管机构监管司将积极落实“创投17条”和保险业“新国十条”,支持资管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投入,支持信托理财发行适合风险投资的长期产品,打通理财进入资本市场的堵点。


秦博勇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明确风险投资行业监管框架和准则,积极培育多元化风险投资主体;支持风投机构、被投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其他金融机构融合发展,推进产学研贯通协同;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和被投资企业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实现吸引投资和为投资者提供回报的相辅相成,战略价值和财务价值的有机统一。


短评:在“逆风”中觅新机

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直接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资金支持到资源获取,再到机制完善,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风险投资进一步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被作为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手段,其战略定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前一段时期,风险投资的鼓励政策多以地方政策、行业政策为主。


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是我国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期过后对经济发展结构的再审视,也是我国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必然之选——各项工作都愈加围绕着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


国际上,更多的政府也愈发意识到科技创新不仅能为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红利,同时也有利于面临国际局势动荡时依然能够站稳脚跟,甚至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因而,作为抢占国际赛道的重要一环,中国风险投资被赋予更高的期许。


受国际复杂形势影响,我国风险投资行业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甚至遭遇“逆风”。一方面,美元基金进一步退出中国,国际风险投资机构业务也在分拆和切割;另一方面,美国在更加重视科技竞争的前提下,强化了对中国投资的审查,特别是在半导体、人工智能和其他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


一帆风顺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隐患之处,往往在逆境中我们才能真正审视事物,抓住问题的本质。但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善于在“逆风”中成长。


在2024(第二十四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一位上市公司CEO就提出了这样的思考,他说:我常常想,如果十年前刚创业的时候遇上了美对华脱钩,后来是否还能顺利获得投资进而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位企业家分析认为,无论环境怎么变,也改变不了企业上市、并购和退出的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更好的结构,应当更好地支持风投和科创,同时企业也需要更有耐心。


毫无疑问,近期一系列金融政策的推出就是在为资本市场,特别是风险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业指导。例如今年发布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保险业“新国十条”、“创投十七条”,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有关举措等,在培育耐心资本、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和差异化监管、健全创投退出机制等“募投管退”等环节提出多条具体举措。一系列政策调整都是在为资本市场健康长期有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实际上,风险投资从本质上从来都不是一种短线投机行为。它不仅要求投资人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力和市场洞察力、尽职调查和项目估值能力,更重要的是耐心和毅力,并能够正确认识什么是风险投资。


专家学者注意到一些投资人搞混了风险投资的底层逻辑,错将投资视为投机。民建上海市委会副主委、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告诫投资者,风险投资不是自己的投资有风险,风险投资的核心职能是帮助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去分配风险、化解风险、解决风险问题,这是基本的职能。


查阅中国A股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十企业(截至2024年9月30日),唯有宁德时代一家科创型企业上榜且位居第五。而同期的美国,仅有一家是非科创型企业上榜,且所有上榜企业市值远超中国。国际社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厮杀已有目共睹,中国投资者对科技创新投资的路还有多长?这是民间投资机构和投资者需要深度考量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党和政府已然从国家层面出手。9月,央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作为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其落地将会持续发挥巨大能量;另外,在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示后,各方都在呼吁养老金、保险资金参与风险投资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风险投资的长期资金来源渠道也有望逐步打通。


综上,一系列密集出台的金融措施,将会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带来重磅利好,也都将极大提振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确信的是,中国风险投资也将在“逆风”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搏出一片自己的天空。

《团结报》2024年10月19日四版



者 _ 吴姝静
本期编辑 _ 王欣雨 刘雪松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团结报团结网
倾听民主党派声音,记录多党合作进程,传播核心价值理念。团结报-团结网公众账号,以独家的新闻报道、丰富的文史资源,展示我国各民主党派履职尽责的点点滴滴,了解名人轶闻,回顾风雨往事。愿与您携手尽览同心盛景!
 最新文章